清代饶平县令郭于蕃与凤凰山茶业

2022-04-02 18:52:25热度:112°C

 

凤凰地论

—— 史上第一篇讲述凤凰镇貌详情的古文章

解读:凤凰地论

作者:郭于蕃清代饶平知县,又名“思棠”,四川富顺县人,翰林出身。

饶平县令郭于蕃与凤凰山茶业

摘自《中国凤凰茶 茶史茶事茶人》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明节,没有往时“雨纷纷”情形,大地清明,万物复苏,是个难得的踏青好日子。饶平县令郭于蕃(1704-1711年在任,四川省富顺县人,字仲伟、化名“思唐”,翰林院庶吉士进士)偕其僚属到大埔县湖寮镇为清初驻镇饶平等处挂印总兵官员吴六奇扫墓。事毕,于蕃眺望这满山青翠,生机勃勃,心情舒畅,为官在任,难有闲暇,遂偕“护军”(清代军队中的一个职称)转道高陂镇渡口,乘船顺韩江南下,到了溜隍驿站便住了下来。

次日,郭县令和护军换乘“旱船”,坐上轿子,一班人马悄不扰民,向凤凰山进发。一路上,他觅“山龙”、察“山砂”,观水口,点阳穴,啧啧称赞道:“华夏锦绣河山,世外多桃源。难与匹比,美哉美哉”。他访民情,察民风,了解民事,关心民生,感民风淳朴,叹民生安乐。凤凰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

第四天的晚上,他们住进凤凰坂头铺(传送官府文件的急递铺,规模比驿站小)。

在如豆的油灯下,郭县令伏案写下他一路的闻见游记,其中一段写道:“予自西至凤凰,见其山多植茶,干老枝繁叶稀。询及土人,何以品种不一?成茶有龙团、蟹目、雀舌、丁香诸状山民答称,“世代相传,数百年矣”。原系宋帝赵昺所传种,定为贡品。曾移植待诏山,后称诏茶。

予饮之,顿觉香气扑鼻,韵味特佳。更求佳者,芬芳浓郁,无可比拟。

予疾呼:宜种、宜种,广为种植!......”

后来,他在县衙里召见凤凰乡绅父老时,曾多次询问茶叶的事,并敦促乡民要广为种植,多加发展。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秋,皇姑乘船沿海南游,潮道道台借机敛财,结党营私,瞒上骗下,不仅侵吞迎送皇姑的财礼,又向各县摊派地丁银(清政府向农民征收的地税和丁口税),中饱私囊。这期间,道台对郭于蕃着意拉拢,用甜言蜜语褒扬,更用礼品引诱,均遭郭的拒绝、抨击。遂迁怒道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冬,皇船遭海盗劫掠,皇姑也遭惨死。道台籍此加害于蕃,以串通海盗、劫抢皇船,致皇姑惨死的莫须有罪名,上奏朝廷。郭闻知后,将潮道道台贪赃枉法,借迎送皇姑为名,鱼肉人民,为非作歹的勾当,写成奏章,禀告康熙皇帝。潮道道台闻悉后,变本加厉,派兵捉拿于蕃。郭闻讯卸职潜逃。后逃进凤凰山,隐名匿姓,化名“思唐"(也有写为“思棠”),乔装风水地师,辗转于凤凰山中。

郭知县躲在凤凰山区,终日走村串寨,接触民众,谈古论今,拉家常,议农事,受到群众尊敬,他又经常翻山越岭,观龙脉,赏风景,研究凤凰山水地貌。对凤凰的山川形胜,秀美风光,朴实民风,感慨万千。康熙五十年(1711年)就成传世佳作《凤凰地论》。

《凤凰地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乌岽山、黄泥坑俱出上等佳茗”。肯定了从海拔高度350多米的黄泥坑到1300多米的乌岽山都出产优质的茶叶,乃文中所记的凤凰唯一物产。与其“游记论凤凰茶事,成前后呼应之势,足见其时凤凰茶叶之盛况。

郭于蕃关于凤凰茶叶的有关论述,成为研究凤凰茶叶历史的珍贵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