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祛湿“第一米”、“第一茶”、“第一动作”竟然是……3月除湿气,一吃一个准

2022-04-02 13:51:23热度:121°C

每年的3、4月,气温升高湿度又大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回南天”——房屋湿漉漉的,东西也容易发霉,人体也变得不清爽起来。 很多人明显感受到了变化:经常乏力提不起劲、头昏脑涨、食欲减退、浑身不舒服……

 有人把这归为“春困”所致,其实,这些都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肝气旺易伤脾胃;再加上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加大,人体更易受到湿邪侵袭,而湿邪也易伤脾胃,所以尤其要注意祛湿健脾胃。 

祛湿第一米:芡实 芡实,又名“鸡头米”,生于水,味甘略带涩,具有不燥、不腻、不敛邪等优点,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 因其煮熟后口感甘甜清润,软糯弹牙,再加上价格亲民,具有固精益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之效,堪比人参,固有“水中人参”美誉。 

《本草纲目》就记载了芡实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常食可“固精气,明耳目”。 现代科学也证实,芡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可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成分。 芡实生食补肾涩精,炒用健脾开胃。 想要祛湿健脾,可取芡实两把,薏苡仁、红枣、花生米各一把,加糖煮水喝。 除此外,一直被中医推崇的“山药薏米芡实粥”,也值得一试。 取山药、薏米、芡实以1:1:1的比例下锅,口感软糯,有补气血、调脾胃之效。 

祛湿第一豆:白扁豆 白扁豆,性温和,一般人群都适合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健脾和胃。 中医认为,白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之功,能除湿但不燥烈,是当之无愧的“祛湿第一豆”。 

但想要加强它健脾止泻的作用,最好炒制一下,药效更佳。 洗净晾干后的白扁豆放锅中清炒,炒至颜色微黄、略带焦斑即可。 要是嫌炒制过程繁琐,也可以到正规药店进行购买。  绿豆扁豆饮 取白扁豆30克,绿豆50克,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煮到豆子都熟烂,滤渣取汁饮用。 每日1剂,空腹时可随意饮用。

祛湿第一茶:茯苓双豆祛湿茶 茯苓,性平和,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效。它的优点是利水但不伤正气,补而不滋腻,可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下降、身体乏力、大便溏稀等情况。 《用药心法》也指出“茯苓……除湿之圣药也。 

药食兼用的赤小豆,作为日常家庭常备的食材,利水湿、消水肿效果显著。 很多人都知道煮薏米红豆水来祛湿,但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因为此“红豆”非彼“红豆”,而是“赤小豆”才对。红豆外观较为圆,经烹煮口感粉糯,一般用于日常食用。 而赤小豆则较细长,煲煮不易烂,且其祛湿效果更明显,更适合入药。常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状。 再加上炒白扁豆,为健脾化湿的食药,对于机体脾虚夹湿效果良好。 祛湿汤选用茯苓和赤小豆配合,可加强祛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加上炒扁豆,可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再辅以少量陈皮运气化痰燥湿,四者可共奏春夏季祛湿之神功。  茯苓双豆祛湿汤 

材料: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生姜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

烹制方法:将茯苓、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瘦肉洗净切大块。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

 

祛湿第一花:木棉花红艳似火的木棉花,不仅可供观赏,更是味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的中药。

木棉花性偏寒凉,搭配清利湿热的茵陈,健脾理气的广陈皮,滋阴益气的猪瘦肉,四物合用,清热祛湿、疏肝和胃,是春季雨水多、湿气时节的大众养生靓汤。  茵陈木棉花煲肉 材料:茵陈30克、木棉花60克、广陈皮10克、猪瘦肉500克。做法:先将猪瘦肉洗干净,切厚块,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2.5升、白酒少许,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一个半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 

新鲜的木棉花有毒,不能直接食用,必须先晒干。

路边的木棉花大多洒了农药,经常吸收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吃了容易上吐下泻。

想吃不如去药房买,一斤不到20元,便宜又安全。

 

祛湿第一动作:泡脚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痰湿体质的人,可以尝试用“温胆汤”泡泡脚,有助化痰祛湿。

 温胆汤 材料:

茯苓30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竹茹6克、枳实6克。

做法:

此方熬水,把药汁兑入温水中,用来泡脚,每天泡两次,每次20分钟,孕妇忌用。

一般用五服左右,就会有效果。

 如果是寒痰,身体总是觉得很冷的,舌苔雪白,加入生姜五片;如果是痰热,如舌质发红,舌苔黏腻,但是有点微微的黄色,则不必加生姜。  注意事项 

泡脚首选木桶,保温作用更好;

水温不宜过高,保持在45-50摄氏度,稍微比人体体温高一点即可;

泡脚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为佳;

孕妇、高血压患者、处于劳累、饥饿状态者以及脚部有创伤者,泡脚需慎重。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编辑:鱼跃

你的好友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