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来啦!《信阳晚报·茶节快报》今起与您相约盛会~
2022-04-01 01:54:45热度:86°C
2022-04-01 01:54:45热度:86°C
4月28日,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将拉开序幕,而我市也围绕着茶文化节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近距离了解茶节大小事,从21日起,《信阳晚报·茶节快报》将如约与读者见面,用一篇篇稿件,一幅幅照片与读者共享茶节风云。
作为中国媒体百强,中国地市晚报影响力十强的信阳主流媒体,《信阳晚报》在一年一度的信阳茶文化节之际均举全社之力,精心策划,全方位,多角度对茶节进行宣传报道,深受读者喜爱。
“2019年《信阳晚报·茶节快报》将从4月21日至30日出版,共10期,每期8个版。版面内容丰富多彩,涵盖要闻版、茶讯茶事、茶乡茶人、茶风茶俗、茶道茶艺、茶文茶诗、茶史茶趣、茶与健康多个方面。
其中,要闻版关注我市茶文化节期间的重大时政消息,将新鲜资讯第一时间呈现到读者眼前;茶讯茶事版将重点推出与茶文化节密切相关的讯息,让茶文化节深入到每位读者心中;茶乡茶人版不仅记录着优美的茶乡风光,更用生动的笔触讲好信阳茶人的故事;茶风茶俗版则带领读者一起回味信阳毛尖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厚重的文化积淀;茶道茶艺版将成为广大爱茶、识茶者学习、交流的乐土;茶文茶诗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信阳茶文化;茶史茶趣版以将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为读者营造一方轻松阅读的天地;茶与健康版面以茶为载体,重点解读养生之道。
”4月21日茶节快报版面速览
写在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前夕(1)
一份缘 名茶之缘传千年
编者按:
人间四月天,信阳品毛尖。信阳贵为“中国毛尖之都”,茶之缘悠远,茶之蕴丰厚,茶之路坚定。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首届信阳茶文化节举办以来,借助名茶优势,我市大力发展茶产业,富茶农、兴茶业、促发展。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力推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茶产业焕发新活力。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在即,自今日起,本报连续推出《一份缘 名茶之缘传千年》《一座城 好山好水育好茶》《一杯茶 以茶为媒连世界》《一条路 茶香氤氲助脱贫》《一片绿 茶旅融合显魅力》5篇系列报道,从信阳毛尖的发展历程、生态禀赋、品牌价值、产业富民、茶旅融合等多个角度,聚焦茶产业,解读新信阳,说优势、展成果、瞻前景,喜迎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的到来。
缘分难得,若非天时地利人和,恐求之不得。信阳与毛尖有缘,在一场历时千年的缘分中,彼此成就,与日俱新,越系愈深。
信阳有茶,信阳人爱茶,信阳决策者重茶。茶之于信阳,意义非凡。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日前在茶乡调研时所言,“茶产业是信阳的支柱产业,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做精做优茶品质、做大做强茶产业、做响做亮茶品牌,以产业振兴支撑乡村振兴。”
从缘起到缘深,由相识到熟识,信阳与毛尖在自然禀赋中初次结识,在27届茶节盛会中逐日相知,在“毛尖之都”的发展共识中坚定相守。
缘起:自然禀赋造就茶乡盛名进入4月,汤金保忙得脚不沾地。炒茶制茶,接待茶客,昼夜连轴转并不稀奇。“要不是打小长在何家寨的大山里,吃茶叶这碗饭,50多岁的人难熬住啊。”4月17日傍晚,记者来到浉河区浉河港镇郝家冲村,在汤金保位于何家寨的宅院里,40余名采茶工在笑谈中缓解着疲惫,端碗吃饭。
汤金保却顾不上吃饭,他得把当天采摘的青叶集中分拣,“然后是杀青、揉捻、理条……全弄完,又得到后半夜了。”毕竟是收获时节,他一边干着活,一边略显兴奋地与记者交谈,全然不觉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粒。
在信阳212.5万亩茶园中,春茶采摘季,如汤金保一样辛勤耕耘、收获满满的茶农不胜枚举。以茶为业,因茶致富,这种优势基于先天的自然禀赋。
信阳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可上溯到2300年前。唐朝武则天偶饮信阳茶,治愈胃肠疾病,于车云山上敕建千佛塔;茶圣陆羽在《茶经》说:“淮南茶,光州上”,对信阳茶的褒赞后世流传;文豪苏轼挥毫赞曰:“淮南茶,信阳第一”;1915年,信阳毛尖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喜获金奖,名震海内外。
自然的筛选毋庸置疑,所谓“黄金纬度”必有经典名茶,信阳不偏不倚,刚好处在优质绿茶集中的北纬30度附近。1958年,信阳毛尖跃居全国十大名茶之列;1982年、1986年和1990年,信阳毛尖连续三次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90年,信阳毛尖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多年来,在中国名茶第一梯队里,信阳毛尖始终稳占一席,信阳因茶而名,老区由此蝶变。
缘深:一以贯之铸就茶节品牌好茶之好还在于人所共识,茶缘之深在于共生共融。共识何来?如何相融?以举办茶文化节为载体,信阳摸索出一条搭平台、树品牌、强茶业的高效发展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信阳毛尖,茶叶好是优势,茶业弱则是现实。近日,浉河港镇老茶人周守军向记者介绍,其时,信阳毛尖虽然质量优良,但茶农商品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生产销售难成规模,摆在信阳毛尖面前的难题,不止一两道。
不破不立。1992年,首届信阳茶叶节隆重开幕,茶叶搭好台,经贸、旅游、文化唱大戏,力求进一步提高信阳毛尖的知名度,培育和发展茶叶市场,促进茶叶销售。“第一届茶叶节开幕的日子我永远记得。”首届信阳茶叶节文化宣传组组长陈永省早已退休,不久前向记者回顾当时盛况,提起诸多细节仍如数家珍。
1992年,信阳举全域之力创办茶叶节,开启茶业发展新纪元;2004年,信阳茶叶节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式提前到4月28日,以茶文化助推茶经济;2010年,第18届茶文化节再次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国际范儿中满溢新期望;2016年,茶节名称再次回归为信阳茶文化节,节俭务实深入人心。
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在即,市长尚朝阳多次强调,“要围绕茶文化节,进一步完善提升各方面的工作,真正把茶节办成‘茶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27年坚持不易,几代人勠力同心,用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铸就信阳茶文化节的金字招牌。
缘守:全力以赴成就毛尖之都不是所有的绿茶都叫信阳毛尖,不是所有的毛尖产地都称得上“中国毛尖之都”,信阳当是!
2017年4月,信阳荣膺“中国毛尖之都”的称号。一个恰如其分的称谓,恰似一种让人心悦诚服的认可。信阳与毛尖的缘分随之又入新境,被赋上一层牢不可破的色彩。
没有奇迹,只有累积。如今,茶产业已是信阳的特色支柱产业。统计数据表明,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12.5万亩,茶产业年产值达112.4亿元,有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8家,茶叶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涉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占总人口七分之一,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6000元,茶产业在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功不可没。
如何成就“中国毛尖之都”?市委市政府不求“显迹”,求“潜迹”。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合理规划、适宜布局,加快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茶旅融合发展,支撑信阳茶业多点发力,在延伸茶产业链、做深茶文化、增加附加值上求突破,切实推动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缘传千年,接续实难。面对自然,种茶是信阳最合理的选择;遭遇瓶颈,茶节是信阳最果敢的抉择;谋划发展,兴茶是信阳最可贵的准则。
光阴若隐若现,又逢最美的4月,又识沁心的茶香……
文: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依钒
(下篇请看《一座城 好山好水育好茶》)
往期回顾
【头条】图集 | 今天,信阳被这场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刷屏啦
【头条】网传信阳龟山亭附近“毒气泄漏”?别慌!官方调查结果来了
【头条】信阳一小学上课期间施工、涂料摆在教室楼梯口,家长被逼急:要给孩子请长假…
【民生】好消息!信阳将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幼儿园53所!
【点赞】49岁信阳师院校友人生开挂,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
来源:信阳晚报
编辑:陈明娟
校对:郑 虹 审核:付宇峰
转载本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随时联系我们删除。
《信阳晚报》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