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台湾人,曾相信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来大陆后感觉被打脸
2022-03-31 23:33:19热度:158°C
2022-03-31 23:33:19热度:158°C
原标题:我,90后台湾人,曾相信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来大陆后感觉被打脸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68位真人故事 口述 | 小吕 编辑 | 小小明我是小吕,1999年出生的台北人,目前在重庆大学读书。
2021年是我来大陆求学的第四年,回忆报考重庆学校的艰辛历程,悠悠乎仿若昨日。
而远从台湾负笈他乡,是为了圆我儿时的梦想,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群关心照顾我的老师和同学,让我找到了归属感,这种感觉微妙而深刻。
虽然网络上时不时冒出来一些台湾同胞的负面言论,我一直坚信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国,所以我也想借此讲述,大陆之于我的意义。
(课余时间,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学校操场上)
我出生在台北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经营一家灯光音响公司,平时也会做一些庆典活动的策划。妈妈曾经是一名妇产科护士,为了照顾我当了家庭主妇。
说到台北,到处都有大陆的影子,就连街道都是以大陆城市来命名的。如果你来台北旅游,会不经意间看到家乡的名字,还会有琳琅满目的美食。
如今,每当我在大陆各地旅行时,不禁回想到台北市相对应名称的街道风貌,越是深入大陆各个地方越是让我迷惑,如今的我,到底是在他乡,还是在故乡。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我们祖辈是清朝年间从山西迁来台湾的。由于祖谱不在我们家这边,只知道高祖时就分家了,随着时光流逝,各个分支慢慢失去了联系。
爷爷过世时,我还小,等长大再想细问来处已无人可答。想起来这事,我就非常难过,也觉得好可惜,好想知道自己祖籍是哪的?
但有一点确定无疑,我的根肯定在大陆。
(台北,一个“慢生活”的都市)
每当看到有到大陆祭祖的新闻时,总是难免心生羡慕而又十分渴望。虽然,我知道妈妈的爷爷是日制时期来的日本人,但我对日本是完全没感觉的。
大陆成了我们家几代人心中最大的羁绊。作为儿孙的我们,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地融入台湾,但血脉里大陆的故乡情却始终在传承,并愈加强烈。
13岁时,我第一次随爸爸来内地。正是那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大陆真是太大了,令我既新奇又震撼。
之前,台湾某些“名嘴”调侃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深圳就是个有些暴发户的小渔村,种种言论荼毒着台湾年轻人。当飞机降落在宝安国际机场时,我被机场现代化文明程度震惊了,谣言不攻自破。
深圳,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那一刻,我站在脚下,放眼望去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快”是这个城市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用爸爸自嘲的话说:“以前台湾人来大陆肯定是为了投资,但现在大多可能就是来找工作的。”我深表赞同。
可能是深圳发展太快了,导致在历史感和文化沉淀上,还远不及北京、西安、开封这些古都底蕴厚重。
(在玉龙雪山旅行的我)
因为我向往大陆五千年文明,所以比起大陆现代化的体验感,我对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历史名城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
为此,爸爸每年都要带我来大陆,探访不同的地域文化,品尝各地美食,越深入了解越不能自拔。
澳门,大三巴牌坊,新鲜出炉的猪扒包,咬一口,外脆内软,再配上一碗沙嗲,想一想就令人回味无穷……
一月份的云南丽江,大雪纷飞,风景非常好。茶马古道上,骑马走在崎岖颠簸的道路上,想象着古时茶马交易的兴旺与繁荣。
玉龙雪山上,我一边吸氧一边给自己加油坚持,当登顶后,看到天空湛蓝无比,白云仿佛伸手可及,我一下就忘记了缺氧高反的难受。
大陆已经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有太多的地方等着我去探索,有太多的美食等着我去品味。所以,当高考选择大学的时候,我毅然决定到重庆大学读书,就像是在赴一场早就定好的约会。
(重庆大学的秋日美景)
开学前,我早对这座神往已久的城市做足了功课。有着“山城”“雾都”之称的重庆,不仅山川险要,地理环境独特,巴渝文化更是历史悠久,连重庆话都让人听着谐趣幽默,以“麻辣”为主题的重庆菜,也曾让我心生几分畏惧。
2018年9月份,带着几分忐忑,我只身来到重庆。
陌生的环境,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口音,不熟悉的同学······最重要的,我将在大陆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生活,从零开始。
开学之初,并不如预期中的顺利,在这里同学们的互动几乎可谓“平淡至极”。长长的走廊上听不到笑语如珠,绿荫树下见不到穿梭的背影。
相较于台湾同学们互动频繁、热衷参与活动,大陆的学子刚开学的那种羞涩感,彼此之间的往来,感觉不那么热络,稍显淡漠冷清。
初来乍到,陌生的人事物,对于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消息往往无从得知,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个“化外人士”。
短短的日子里,因着学习和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顿然产生了莫大的挫折感,没有同学、朋友情谊交流的孤单感,心中顿时充满难以克制的茫然。
(学习之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大陆旅游)
学期开始,我听着各家各派的乡音,突然间有种各地联合大本营的感觉。带着山东、河南、陕西、东北等地口音发音,使得我一时不知道怎样进入状况。
我可能给大家的感觉会更另类,记得刚入学三个礼拜左右,突然被老师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
我刚一开口“恩,我觉得……这样子哦!”
“台湾的,他是台湾的!”,教室里一片窃窃私语,觉得自己像一只异样的猴子在被人围观,现在我回忆起来,还是窒息的感觉。
初来乍到,本就压力很大,再加上周围人的不理解,各种生活上、心理上的问题接踵而来,让我倾诉无门,一度走到崩溃的边缘。
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绪又一度泛滥起来。
让我活过来的是,想起初中时,我身高160公分,体重达到了180斤,再加上步入青春期,我性格变得非常敏感,异常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我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懦弱成了我在同学们眼中的标签。我非常不喜欢这种状态,下定决心进行改变。
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曾想走捷径,节食、吃药等各种方法都用遍了,花了不少钱,不仅没有太大效果,而且极易反弹。
(初中时,因为肥胖的体型感到非常自卑)
那段时间,我脾气、气色都非常差,学习一落千丈,妈妈以为我得病了,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得知情况后,建议我健康饮食加运动。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强迫自己戒掉甜食,逼自己去跑步运动。上高中时,我慢慢瘦下来了,现在我拥有比较满意的身材,身高180公分,体重130斤左右。
这段经历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也帮助我顺利度过了刚入学的适应期。今天的我,更清楚地知道我需要什么,也在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于是,我拭去了受挫、失败的眼泪,从茫然的情绪中迅速坚强起来。我告诉自己:“我不打退堂鼓!任何困难都不足以击倒我!”
我开始如同在台湾那般与同学热情交往,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地伸出友谊的双手,以自己的热心与每一位同学交流,让团体间的互动逐渐升温。
在这段友谊的开展中,之前陌生的同学开始转为熟络。
(行走在戈壁与高原、沙漠与雪山共存的甘肃)
在同学的评价里,我是热情、开朗、充满阳光的人,而展现在我脸上的,也是充满自信和真诚的笑容。
我找回了自己,一如冬阳般温馨、和煦,继而予以他人温暖的动力。
日子在逐渐升温中好转,我不断地表现出对自己人生负责且不虚此行的求学态度。
至于我的台湾腔,我也不再觉得是糗事。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友好的,觉得台湾腔很可爱,甚至有些朋友想要学台湾腔,我也欣然笑纳了“台湾腔鉴定师”的光荣称号。
生活里的惊喜,来源于踏踏实实热爱着它,以及融入以后对它的理解。
从开始的陌生到熟悉,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了两岸的教育、生活的差异,我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非常多的兄弟,一起学习,享受着美好的大陆时光。
所遇皆美好,心态对了,一切就都对了。在大陆学习的时光很快乐,遇到了很多的人、事、物,让我很感动,很值得珍惜。
(校园美景,错落有致)
2020年8月份,我从台湾返回大陆时,在上海隔离了14天。隔离期间,在同防疫人员近距离接触中,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我破解了大陆疫情防控密码,终于明白为什么大陆疫情防控做得这么好。
我心里最感动的,是那些第一线的防疫人员,大热天穿着防护服面对入境人员,置身于高风险的环境中。即便他们是医护人员,即便这是他们的工作,我也从心底觉得他们很伟大!
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检测人员得知我回来读书,就鼓励我要好好读书,让我心里非常感动。如果换作是我,面对这么多入境人员,在如此环境之下,还能否像那位小哥一样态度这么好吗?
所以,再回首,尽是回忆和感动!
不知不觉,我已完全融入大陆生活。在台湾基本没吃过辣的我,现在也时常和朋友去吃麻辣火锅,体会“无辣不欢”的痛快,向台湾朋友说起重庆火锅已经头头是道。
现在,我在重大的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如果让我总结一下大陆的经历,那就是非常值得。
(打卡九宫格火锅)
看着手里拿到的几个工作offer,我心里痒痒的,虽然校园的时光很快乐,但人总是要努力走出舒适区,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我更想走出校门,像雄鹰一样到天空翱翔,去检验一下我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能跟社会接轨。
好多朋友也建议,大陆发展这么快,如果留下工作,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且可以继续深入了解大陆。
不过摆在理想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台湾男生到达法定年龄后要强制服兵役,这个我还没有完成。
我也在考虑,如果继续读研究所,还要继续办理相关暂缓服役证明。
何去何从,暂且未知,不过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管走还是留,我的根在这里,它永远不会断。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68位真人故事,很多故事都非常具有感染力,感动读者的同时,也感动了被采访人。如果您有故事,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