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梧州六堡茶产业要这么干,力争到2023年综合产值达200亿元!

2022-03-31 19:00:19热度:130°C

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3号)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办发〔2019〕117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全市茶产业发展动员部署大会工作安排,为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自治区关于打造千亿元茶产业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按照前端聚焦、中端协同、后端转化的思路,发挥六堡茶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四标”体系,聚焦“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突出生态茶园基础地位,通过壮大茶企、培养人才、拓展市场、打响品牌、数字赋能,贯通产加销、融合茶文旅,促进六堡茶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3年,梧州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达到10亿元,二产产值达到55亿元,三产产值达到135亿元;全市新建茶园面积50万亩以上;苍梧县进入全国产茶县前30名;年产值超10亿元六堡茶企业达到3家以上,1亿元以上六堡茶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六堡茶企业20家。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

1.科学规划茶园布局。坚持适区适种、适品适种,突出优势和特色,在全市最宜区建设生态茶园,构建“一核两优四拓展”的茶园种植规划总体布局。苍梧县充分发挥六堡茶发源地优势,以“茶船古道”文化为依托,重点打造茶船古道百里长廊,形成生态茶园建设核心区。岑溪市和藤县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以及当地古茶树资源,打造生态茶园建设优势区。蒙山县发挥生态功能优势,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立足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延伸生态茶园建设拓展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自然资源局、文广体旅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加快良种茶苗选育繁育。加强全市茶苗繁育规划,统筹做好全市苗圃基地建设,保障茶苗调度供应。开展古茶树、野生茶树、六堡茶群体种等原种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原种茶树种质资源档案,并做好保护性利用。加大良种茶苗选育繁育科研攻关力度,重点对六堡茶群体种提纯复壮,加快选育特色明显、抗性显著、适制性强的茶树新品种。推进市、县两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健全茶苗交易体系,提高茶园良种率和专用化水平。有序引进推广高产、高抗适制六堡茶茶树品种。建立茶树良种引进申报备案制,经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批准后方可引进,杜绝盲目引种和零星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林业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农业科学研究所(六堡茶研究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大力建设生态茶园。推进茶园种植规模化,鼓励茶企、合作社、茶农形成茶产业利益联合体,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连片规模生态茶园。按照“高效、优质、生态”的要求,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保持茶园水土,改善茶园生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农艺措施,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广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支持开展绿色、有机茶园认证。完善茶园道路、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茶文旅融合奠定基础。提高茶园机械化水平,推广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推动茶园“机器换人”。支持规模茶园配套建设毛茶加工厂,实现就地加工。到2023年,全市新增茶园面积50万亩以上,千亩以上茶园3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林业局、文广体旅局、乡村振兴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农机中心、农业科学研究所(六堡茶研究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围绕茶叶的生态优势功能、经济功能、健康功能、文化功能,积极探索“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新业态,全力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适度发展“茶叶庄园”,推进茶园建设与生态乡村、健康养生及文化旅游建设相结合。加快建设六堡特色小镇、摩天茶海等项目,规划建设六堡镇出梨埠镇过木双镇经东安江贺江至西江的“茶船古道”茶文旅休闲项目,打造一批六堡茶文旅基地。到2023年,以苍梧县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带动创建若干茶文旅主题景区,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1个六堡茶文旅基地、1条茶旅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茶园,带动茶农致富、茶企增效,促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市文广体旅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乡村振兴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茶企扶优壮大工程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原料质量,鼓励茶企参与茶园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经营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种植—加工—终端市场”茶产业链,将茶叶市场信息传导到茶园“第一车间”。支持茶企技改升级,新建、扩建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精制加工生产线,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支持茶企同业整合、兼并重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茶企申报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到2023年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超10家。鼓励引导茶企加大精深加工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力度,开展新工艺、新产品、新包装等标准化技术研究,延长产业链条,发展茶叶深加工,开发新式茶饮、茶日用品和茶保健品等,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金融办、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引导企业集聚发展。高标准推进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广西苍梧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导茶企入园发展,做好企业跟踪服务,推动企业及早建成投产,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实施精准靶向招商,聚焦国内外龙头茶企,引入外来茶企来梧投资发展六堡茶产业。到2023年,进驻园区企业超过50家。[牵头单位:市投促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苍梧县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茶产业发展中心]

3.健全六堡茶标准体系。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原则,建立完善企业、地方、国家、国际四级六堡茶标准体系,完善产地环境、品种种苗、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分等分级、包装标识、物流运输等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到2023年,新增标准5项以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提高茶叶种植、加工、仓储等方面的标准执行力度,支持企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六堡茶精深加工产品的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全面提高六堡茶竞争力。[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1.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大力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简称“非遗传承人”),积极做好非遗传承人评定与申报工作,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鼓励现有非遗传承人晋档升级,提升整体水平和影响力,逐步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不同层级的非遗传承人体系。支持非遗传承人建立大师工作室,提升制作技艺,展示、传承非遗文化。支持开展非遗校(职业院校)企合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讲习所,培养更多的六堡茶传承人。[牵头单位:市文广体旅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梧州职业学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加大“三师”培养力度。把人才培养植入到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建立制茶师、茶艺师、评茶师等专业人才库,加强跟踪、培养力度。定期举办制茶技艺大比拼、茶艺师技能大赛以及斗茶大赛金舌头评选等活动,为制茶师、茶艺师、评茶师等专业人才提供竞技交流平台,提高职业技能。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评定选拔,提高中国制茶大师、广西茶叶大师、广西工匠制茶能手等高技能人才数量。支持梧州学院加强茶学专业建设,支持梧州职业学院建好广西六堡茶职业(培训)教育基地。[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总工会、产投集团,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提升从业人员素养。依托“梧桐花开凤凰来”引才计划引进茶学相关专业人才,整合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学院等科研院校资源力量设立六堡茶研究中心。组建市县镇三级茶产业科技服务队,提高茶叶科技的入户率和到园率;鼓励规模化茶园设立六堡茶工作专员,开展茶园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指导。支持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茶企,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整合各级资金加强六堡茶产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全市茶产业管理、专技、营销等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牵头单位:市人才发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总工会、农机中心、茶产业发展中心、农业科学研究所(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学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实施市场拓展工程

1.建设茶叶区域交易中心。支持县(市)规划建设毛茶交易市场,促进本地毛茶生产、供应与需求协调发展,确保六堡茶原料质量。以广西粤桂国际茶业交易中心为核心、以六堡茶合规仓储体系为基础,打造以仓单交易为主要形式的茶叶一级交易市场。为六堡茶交易提供规范、公开、有效、信息披露充分的交易场所,形成六堡茶公允价值。打造以六堡茶消费者为中心,以六堡茶线上、线下商城为主要载体,以六堡茶流通、体验、展示为主要功能的茶叶交易二级市场,活跃六堡茶实物交易。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形成茶叶区域交易中心。[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产投集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引导企业进驻北京马连道、广州芳村等大型茶叶市场,加强与国内大型茶叶销售企业平台合作,支持企业在全国各地开设六堡茶旗舰店、连锁店、直营店,到2023年,实现六堡茶在全国地级市茶叶终端基本覆盖。支持建立茶叶电商交易平台,鼓励知名电商平台建立产地仓等直采模式,增强线上推广和线下服务。依托梧州六堡茶网上商城、京东六堡茶商城等,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策划网络销售活动,提高六堡茶网购热度;鼓励企业通过天猫、淘宝、等网商平台开展促销活动,进一步织密六堡茶网络销售终端,实现六堡茶线上线下全覆盖,提高六堡茶的群众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横向协作,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市场管理的强大合力。对企业生产、市场销售、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严格监管,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广泛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宣传,加强从业人员行业自律,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品牌提升工程

1.打响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扩大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规模,实现专用标志使用者达到全市生产企业总数的70%以上,推动六堡茶按照第二批“中欧175+175”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项目要求实施。完善“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监管、保护等管理制度,把六堡茶打造成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等节会活动的影响力,以“梧州六堡茶”统一组团继续开展“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助推六堡茶销全国、卖全球。[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创响企业产品品牌。通过“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搭建平台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鼓励茶企参加广西主席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等评比,参与“圳品”及香港优质正印认证。支持“三鹤”“中茶”“茂圣”“熹誉”“三源”等企业品牌参与“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广西老字号”等称号评选认定,鼓励参与全国行业协会对企业产品品牌的评选活动,打造3个以上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带动其他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引导企业找准产品定位,促进产品提质升级,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培育企业文化,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力,增强竞争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讲好六堡茶故事。深入挖掘六堡茶“茶船古道”历史文化及六堡茶红色故事、传奇故事等,借助中央、自治区媒体,利用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互联网+新兴媒体等进行宣传推广,提升“茶船古道”历史地位。持续开展六堡茶“六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酒店、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营造社会良好氛围,提高六堡茶普及率。开展《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宣传,保护和传承六堡茶文化。[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文广体旅局、市场监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数字赋能工程

1.构建数字化茶园。加强六堡茶产业数字化应用,集成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新技术和新装备,在茶园布设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对茶园的土壤、气候、农资、病虫害等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提供数字化茶园管理技术服务、防灾减灾及茶叶产品溯源,构建茶园生产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保障茶叶品质,增加种植效益。到2023年,全市建成数字化茶园10个。[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开展数字化生产。推动茶企产业数据化、数据资产化,鼓励茶企开展数据资产交易。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生产工艺数字模型,提高生产过程标准化水平。支持加工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无人车间、智慧工厂。严格按照“一茶一码”的原则,实现精准溯源,建立“茶叶电子身份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到2023年,全市建成数字茶厂5个。[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实现数字化交易。实施“互联网+”,利用网络、数据、技术等现代要素,建立新型线上销售体系,推动营销渠道网络化。构建“1链(区块链)+1码(溯源码)+1中心(六堡茶认证中心)”体系,建设六堡茶销售数字化平台,实现六堡茶产销信息快速对接,建立全国六堡茶价格指数,开展价格指数发布、供需信息发布,对产品流向进行大数据分析,促进市场营销数字化。[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商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梧州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强化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要及时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责任单位细化优化工作方案,确保工作任务落地落细。

(二)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相关政策支持,将六堡茶产业发展纳入自治区重大产业发展目录,统筹整合中央、自治区和市各类涉农资金多渠道投入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各级财政要将六堡茶产业发展资金列入年度预算,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六堡茶产业链建设,开发有关金融服务产品。

(三)强化配套保障。实施六堡茶“全链条”用地保障体系,完善六堡茶产业用地分类管理,积极指导多种形式合理流转林地使用权,优先安排茶园建设林木采伐指标,促进茶园建设规模化经营。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六堡茶科技创新。

(四)加强督考奖惩。将六堡茶产业发展任务列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对六堡茶产业目标任务的督查、考核和绩效评价,各级六堡茶产业发展服务机构按照行政机关单位执行绩效考评奖励;设立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完成年度六堡茶产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县(市、区)以及相关单位给予奖励;对于在全市六堡茶产业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推动六堡茶产业工作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约谈相关责任人。

(来源:中国六堡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