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记120周年记——茶叶帝国的倒塌

2022-03-30 22:10:16热度:99°C

 龙德记茶庄前身是德记茶庄,由乌龙世家第五代传人池秉德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广州创办,1915年与香港商人龙兆田在港成立茶叶公司并更名龙德记,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德记茶庄。

它让中国茶叶品牌首次遍布全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或许至今仍未被超越,它是华人的骄傲、民国时期的国宝级公司“龙德记茶庄”。

龙德记茶庄前身是德记茶庄,由乌龙世家第五代传人池秉德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广州创办,1915年与香港商人龙兆田在港成立茶叶公司并更名龙德记,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德记茶庄。

池秉德(又名:阅龙)出生于乌龙世家,祖辈4代为乌龙茶制茶人,自幼池秉德便对茶叶有格外好感,14岁时便跟随父辈学习摇青、炒青、揉捻及烘焙等,17岁和父亲跟随“金圃茶庄”的迁移一起来到广州,在21岁不到就成为广州很多茶庄的监茶师傅。1898年在亲友的扶助下开设了自己的茶号“德记茶庄”。

当时广州茶叶市场依旧笼罩在十三行余辉下停滞不前,各大茶叶品类都齐全的茶铺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唯独没有独立品类的茶铺,而当时的德记茶庄则专注于乌龙茶,加之对茶叶深厚的茶叶功底,使得其很快在市场站稳脚并突显地位,但凡做乌龙茶生意的买家和卖家几乎必到德记茶庄。而庄内最为闻名的则是德记茶庄所制的贡品乌龙,是当时朝廷上等贡品(后龙德记时期也曾推出),德记茶庄也快速成为广州当时最大最有名气的茶庄。

如果说池秉德奠定了龙德记茶庄“乌龙世家”的茶叶地位,那我们不得不提另一个让龙德记走向全球化的人,那就是龙德记商业化的重要合伙人“龙兆田”,说到这相信各位读者已知晓“德记”更名“龙德记”原由了。

1913年当时还在做船运和洋行生意的龙兆田,曾多次尝试进入茶叶行业,碍于当时工业的不发达,茶品无法保证让龙兆田一直在茶叶边沿徘徊。正当打消茶叶念头做回洋行生意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池秉德,当即向池秉德提出将公司发展至海外,并在香港设立茶叶公司的意向,而年迈的池秉德也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碍于对国外市场不了解,对运输、结汇等也缺乏洋行所具有的优势,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除池秉德和龙兆田外,又相继找来龙桂廷、黄恒、贺地等一帮富有海外经验的有志之士,于1915年设立香港龙德记茶叶公司。

区别于广州时期传统茶铺,香港时期的龙德记在设立初便制定了贸易化的发展思路,为避开与怡和、协和、锦隆等洋行的直接对话,龙德记放弃最大的茶叶消费体英国,将主战场对准乌龙茶较为空白的美国,龙兆田利用洋行积累的贸易经验和海外资源,让龙德记快速打开北美市场,而这一步的成功也宣告中国人自己的茶叶字体大小首次走出国门,龙德记的初期成功也引来了国内的追随者,就连龙德记早期的五角星唛(唛:Mark)商标也被众多国内茶商盗用,这其中也包括“华茶”等当时著名公司。

1923年6月龙德记进行了几大商业调整和升级,将龙德记原有的五角星唛更换为双钱商标,并在全球几大主流报社刊登更换商标公告,为迎合更多上层消费体龙德记还推出了高端品牌“象唛”,并在美国大肆报刊广告,引发全球茶叶市场不小的骚动,象唛的推出也从原有的美国华人市场走向美国主流市场。

1926年费城世博会前,欧洲各国进入一战后的经济恢复,中国民国政府却因连年战乱,没有经费参加,所以由官员组织、民商自费参加。在世界的较量中,颓势尽显:在生丝的出口上被日本全面赶超,在茶叶市场也被印度茶排挤。而在巅峰期的龙德记则以最高标准参加本次世博,成为本届唯一获得费城150周年金质奖章(世博金奖)的中国茶叶公司,西方媒体一至用“没有中国茶只有龙德记”进行大幅报导。

1929年龙德记出口茶叶4.5万箱上下(约合1450吨),占当时香港茶叶出口总量的17~22%,其名下的“肆大乌龙”、“贡品乌龙”和“金圃乌龙”更是享誉全球,并于1924年将总部迁至香港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皇后行(QueensBuilding),公司也从原有的几十号人增至将近一百号人,与当时的日化品牌“双妹嘿(香港广生行)”一起成为香港人口中的“双子星公司”,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茶叶品牌,从此乌龙世家龙德记茶庄名扬海内外。

然而幸运并非总是眷顾龙德记,二战期间茶叶产区持续战乱、茶叶供应不足顶峰时期的三分之一,1942年香港日治时期与美国的贸易中断更是给龙德记致命一击,使龙德记快速走向衰落。1962年伴随着皇后行的拆建时正式宣告关张。使得60多年历史的龙德记与皇后行的命运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一个曾经辉煌无比的茶叶帝国宣告倒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