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如何学茶?

2022-03-30 06:18:18热度:114°C

谢邀。

既然是零基础,还是先离开书本,咱讲知行合一,那不如先「行」一步,「知」再后来居上。

首先,你得有一副茶具,茶具由盖瓯和茶碗(杯)组成。

白瓷杯,雅号也叫「白玉令」。现在各种五颜六色、花纹、造型、浮雕的茶具都有,但以白瓷最经典,人人都爱傻白甜,所以白瓷最能呈现茶的原貌和风味。紫砂先按下不表。

接着,你需要一副茶盘。

当然款式很多,不止上面这些,选一款符合你或逗比、或热情大方、或贫困潦倒、或黑暗禁欲、或高贵冷艳,你想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就买什么样的茶盘。当然现在「茶洗」已经和「茶盘」合并一起了,无需复购。

茶具茶盘皆准备了,烧水吧。

从前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红泥小火炉既能煮酒,当然也能烧水啦,上摆个砂铫,加点木炭,挥一挥羽扇,好像不对劲?嗯!使劲挥不断挥!约莫半个时辰后,水大约的确已经滚了。

嫌太慢?

那还是有请现代煮(炖)水小能手电陶壶上场吧。

壶有了,那用什么水好?水是茶的载体,择水自是茶艺中的重中之重。

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能载舟,亦能煮茶。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陆羽在《茶经》中写下“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话。据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说,陆羽还把天下水分为二十等:“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从此确定了水的阶级性。但与他同时的刘伯刍却认为扬子江南零水为第一,由此可见吹水是有历史典故的,张刘可以说是吹水的开山鼻祖了。

答主自己是有喝过山泉水、江河水、井水、罐装矿泉水、自来水和过滤水冲过的茶,一好山泉水这个基本认同陆羽的说法,尝试一次后终生难忘,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提高一个档次以上。

现在江河湖泊和自打井的污染程度不一样,很难有个准确的高下立判。举个例子,如果十五年前有人敢直接拿广东的珠江水冲茶喝,请接受答主难以言表和深深的敬意,而现在这样做不说味道如何起码没有生命之忧(误)。

陆羽没喝过罐装矿泉水和自来水这些,答主自己认为二好罐装矿泉水,经济实惠就农妇山泉或景甜百岁山咯,恒太冰泉就有点败家了,不差钱的就上日本神尸Filico,水比茶还贵。自来水次之,过滤水就不太推荐,非常影响茶的口感,会使茶入口变得干瘪。

吹了这么多水,总该让主角上场了吧。

这是刚采摘下来的茶。

这是刚炒青好的茶。

这是刚揉捻后的茶。

这是刚焙干好的茶。

收起来放置一段时间,准备炭焙。

这是正在炭焙的茶。

温度不能出差错,炭焙不比电焙,温度的控制难度大,师傅的经验很重要,温差超过一度,茶的品质完全改变。

做好了。(以上省略N个步骤)

冲点也有讲究。不管是铫和盖瓯距离略大的“高冲”,还是沿着盖瓯边缘慢慢注水的“低注”,都要一气呵成,让沸水鱼贯而入。切忌一上来对着茶胆倾灌,茶胆一旦破坏,茶的气味则散。

茶胆即是茶的中心部位。

也可以分四点循环注水,也称东南西北四象注水。这样注水的好处能持续均匀释放茶的气味并且维持茶叶的多次冲泡。

一般冲点后的第一泡不饮用,以洗净茶叶中的尘土或杂物,第二泡甚至有些高山茶第三泡才饮用。

以上说了知行合一的「行」,现在再来说说「知」。既然是零基础,茶的品别标准是很简单的,只要觉得“好喝”,就是好茶。因为制茶是一门工艺,喝茶、品茶同样也是一门技艺,需要不断学习和练习增进的,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多喝茶,多喝不同茶,阅读书籍、请教名师等等。像音乐、绘画一样,好的茶不单单是商品,同时也是艺术品,是作品,是收藏品,甚至是杰作。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之分,这是由茶的产地、地理环境、制造工艺、政治因素、人文环境和知名度、风俗习惯、地方经济地位等区分和决定的。

再回归到茶的使用价值,像音乐一样好不好听,对茶的简单评判就是好不好喝,这是一种主观判断,但茶因为其丰富的属性和地位,又不单单只能用好不好喝来判断,那就来谈一谈茶最直观的一个属性:味道。

茶的味道是非常多样的,其中有三大味:种味、枞味和韵味;和三小味:陈味、焙味和果香味。

种味,茶的品种独特的味道,比如说铁观音正山小种、普洱茶等等,喝铁观音不可能喝出大红袍的味道;枞味,茶树的枞龄越大越老,枞味就越明显;韵味,茶树有一定的海拔,一般来说海拔越高韵味越明显,价钱也越高,因为海拔越高,一年采摘的次数少产量低,物以稀为贵。

而三小味就不是所有的茶都有的,只有部分茶拥有的。

陈味,就是茶叶放置有一定年份的味道,这是发酵茶种独有的,像绿茶就没有什么陈味,也不能存放太久,有些绿茶甚至需要放冰箱速冻存放;

焙味,也即炭焙和电焙的味道,这一般是乌龙茶独有的,比如炭焙加工的茶和电焙加工的茶喝起来就不太一样,炭焙的茶性比较活跃多变,成本较高,高山茶比较常用,而电焙的茶性相较之下比较笨拙单调,成本较低,低山茶比较常用;

果香味,有些茶种带有的特殊果香味,比如有些金骏眉品种、凤凰单枞品种放置一段时间冲泡后才有。

茶味道越丰富,其体验和价值也就越高了。当然要在茶中品出不同的味道需要时间,单单种类的繁多,要攻克一味已属不易,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答主的建议是喜欢喝什么茶就往哪个茶去走,这样就好了,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知之为知之,作为零基础的话,这样也够消化了。

到这里,茶也总算接近它的轮回。寻常饥渴外,多事养浮生,请。

“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以武夷小种为尚……饮必细啜久咀。”清施鸿保《闽杂记》十。

完。

有一些朋友私信问我关于茶叶的问题,我在这里一个一个解答,算是对被答案的补充。

一,茶叶如何分类?

根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大的分类已有书籍可寻,我在这里以熟悉的凤凰单枞入手。如何划分凤凰单枞的种类,有以下几种分类法:

①:海拔分类法

如图所示,其中要补充说明的是高山茶,也即是乌岽茶,乌岽村是凤凰山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那里产出的茶与中低山非常不同,乌岽村常年云雾缭绕,每年春茶开始采摘前后更加频繁。这个奇特的地理现象是乌岽村独有的,在海拔1100~1300米这个区间,所以那里出产的茶也称为“云雾茶”。其味道和中低山茶的区别就在于有一个独特的山季韵味,你要喝过才能品尝得出。

由此可见,凤凰单枞一般带乌岽俩字的,价钱都不菲。乌岽茶之于凤凰单枞,就如Iphone之于手机,茅台之于白酒。当然前提是正品,有很多以中低山充斥乌岽茶的很多。有一些拼茶师,用不同茶叶以不同比例,能拼凑出类似的味道,但是和正品的还是有区别,得喝过才知道其中区别,一言一概之:形似神不似。

图中红圈的部分就是凤凰高山(也即乌岽)和中山分界的地方,清晰可见云雾把两者划分开来,乌岽村就笼罩在其中。

该图片是笔者位于海拔800米左右的凤凰山大坪村拍摄的。

这个时候你要问,是不是乌岽产出的茶就是好茶?答案是,不尽然。

因为好茶是由各个变量因素综合汇聚的结果,山门(海拔和土壤)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其他重要因素诸如:采摘天气、制作工艺、烘焙类型和温度控制、茶树枞龄等等。

茶菜晴天采摘就要比雨天采摘好,晴天干燥便于晒青,机摇的时候也不会水分太多,成品茶的味道不会带太多杂味。

所以单单天气对茶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好茶是90分以上,好天气至少占了其中20分。

乌岽茶和中、低山茶在味道上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清”。

这个“清”不是“清淡无味”,是“清而不浊”。

中、低山中也是不乏有诸多好茶(高、中、低山茶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是不同的),但还是不可避免的“浊”。这个“浊”,有的体现在茶汤颜色上,有的体现在茶的香气中,更多的体现在味道上。

中、低山茶在味道上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这种明显和突出就会不可避免地“浊”了。高山茶是比较不明显和不突出的,因为其味道比较丰富饱满,各种味道不太会相互争抢,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喝起来就是“清”的感觉。这种感觉需要慢慢品尝和自行体验,如果没有尝试过,看我这样的描述是比较玄虚的。

困,未完待续。

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新手学会喝武夷岩茶,为什么要闻干茶香呢?

想学茶,别跟那些茶商学忽悠,老老实实先把基础学好。

我把浙大茶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贴出来,除思政类和军体类的课程外,其它课程都要老老实实的学扎实(尤其数理、生化类)。

把这些基础课学好了,算是对茶学有个基本认识了,然后再找个茶厂练几年实战,就算入门了。

爱茶人必看的9部茶纪录片和12门大学茶课程,都有链接!

茶纪录片-9部

01《茶界中国》

?from=search&seid=

全片共10集,联合BBC团队,11个摄制组,历时3年跨国拍摄。

茶源自古老的东方,是中国的国饮,它是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茶界中国》摄制组历时三年,行程三十万公里,寻中华茶脉,求匠心之道。该团队第一次深度走访中国茶叶最具代表性的原产地,奔赴海内外,拍摄近百位茶人,从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茶叶,探寻茶叶最正宗的口感,为茶正本清源,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

推荐理由:画风清新、配音配字看起来都非常舒适。

02《茶叶之路》

?from=search&seid=

该片由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

“茶叶之路”起源于中国南方,横贯中国的八个省区,经由蒙古国直抵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是中俄两国之间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茶叶贸易为主要内容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茶叶之路”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中俄两国经济的发展,也增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推荐理由:适合想要了解茶文化以及茶商贸活动的茶友们。

03《西蒙·里夫茶叶之旅》

?from=search&seid=

该片由央视播出,讲述英国著名冒险家兼记者的西蒙·里夫前往东非,探访英国国民饮料背后的故事。

西蒙沿着茶叶轨迹追寻,将隐藏在茶叶背后的社会问题逐一揭露。他们来到东非参观茶叶产地,这里虽然看似盛产茶叶,

但在1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带来了茶叶种植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奴役和剥削。

这里揭露英国殖民者开垦农场进行殖民的残忍暴行,而同为英国人的西蒙也能客观接受这些殖民历史,令人刮目相看。

推荐理由:作为生产制造茶叶的茶行来说,了解出口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很有必要的,非常推荐这部纪录片。

04《茶缘天下》

?from=search&seid=

为打造这部纪录片,摄制组走遍中国各大茶区及境外主要产茶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该纪录片从“缘”字出发,以茶的种植、加工、品饮、鉴赏为纵线,以红茶、绿茶、青茶、黑茶等色彩品系为横向板块,讲述了一个个与茶结缘的故事。从中科院茶学院士到大山中种茶的阿婆,从救国的业界巨子到垦荒的普通茶工,《茶缘天下》传达了几千年来中国人从种茶、采茶、加工、品饮、鉴赏甚至收藏中所产生的动人故事与智慧思考。

推荐理由:让大众通过此片去了解各地的茶起源地、茶品类、茶品牌、茶道以及风格迥异的饮茶风情。

05《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0

由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共六集。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该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成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

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推荐理由:让茶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生命的真谛,揭秘英国人对茶不可思议的迷恋,一步步地从茶的故事传达“茶精神”。

06《与维多利亚共品香茗》

?from=search&seid=

如果说意大利人是吃货,那么英国人就是"喝货"。二战时期,当意大利人忙着用军用储水煮意面时,英国人也在忙着把茶叶藏到英国各地以免遭到袭击失去茶叶储备,而且每到下午五点就停火喝茶,然后德国人就等他们喝完再战,丘吉尔还说军火什么的才没有茶重要呢!神马,你还不知道英国人爱茶成痴?大英帝国就是靠泡茶起家的好吗!

主持人维多利亚用优雅的英式口音为大家解说呆萌英国人与茶的恩怨情仇,带你走入中印茶乡,回溯茶的古今传奇,解说英国人爱茶缘由。不同于一般纪录片的沉闷,本片语言幽默风趣,时不时能让你开怀大笑,各位看官不妨沏上一壶好茶,与维多利亚共品之,边看片边愉悦地领略悠远绵长的品茶文化。

推荐理由:幽默诙谐的方式学习茶知识,轻松愉快的风格,让人容易接受。

07《古茶之路》

?from=search&seid=

来自一档汽车评测类节目《萝卜报告》,他们曾在天寒地冻的北方穿越内蒙古茫茫雪原,也体验大漠飞沙。

在这一期节目中,他们骑卡车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尽情驰骋碾过红土和烂泥的非铺装路面,结识了当地的茶农,听他们讲述自己茶的故事,最后还有幸体验了惊险刺激的雨林越野摩托......

08《徽茶AnHui Tea》

?from=search&seid=

徽茶,即徽州茶,古徽州各县有产。徽州古称歙州,辖有六县,今除婺源属江西上饶,绩溪属安徽宣城外都属安徽黄山。徽茶是以古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而形成的传统茶叶系列,名誉中外,敦煌遗书《茶酒论》谓之“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其影响之广可见一斑。

当今徽茶的代表有黄山毛峰、黄山金毫、祁门红茶、茗洲炒青、屯溪绿茶、婺源绿茶、休宁松萝、顶谷大方、金山时雨”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徽州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影响,在安徽一省之内误用“徽”字的现象屡见不鲜,大者如徽商、徽文化,小者如徽菜、徽茶,这种混淆安徽与徽州区别的做法受到了诸多质疑。

推荐理由:非常适合茶初学者详细学习茶知识。

09《武夷山茶文化》

福建武夷山出产的大红袍曾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到底是什么让大红袍受此殊荣?

此纪录片就讲述了武夷山的大红袍、武夷岩茶的制作等文化,从《武夷问茶》到《万里茶路》。

推荐理由:全方位走进武夷山的茶文化,一睹作为武夷岩茶高贵象征的大红袍风采及工艺,非常适合武夷岩茶爱好者。

茶微课-12门

01中国大学MOOC

《中华茶礼仪》-湖南农业大学-朱海燕

“以茶为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历经千年的演变,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型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今天,茶化身“文明、礼让、和平”的使者,成为沟通世界的桥梁。 学习茶礼。为您打开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广厦的方便之门! 践行茶礼,为您铺就一条走向快乐幸福人生的阳光大道!

02《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浙江大学-王岳飞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利用茶的国家。本课程以传统中华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研究为本体,诠释了茶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健康,用科学的视角重新认识茶的内涵和健康价值。课程说古论今、由浅入深,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

03《茶韵茶魂—安溪铁观音》-福建农林大学-林金科等

本课程讲授安溪铁观音的起源、文化、艺术、品牌、品鉴、选购、贮存、营销、保健、栽培、加工等内容的关键知识点,展现“茶韵茶魂”和茶人工匠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面向对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

04《中国茶文化》-北京语言大学-陈亮等

该课程产生于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北京语言大学,从古今中外的维度,从文化的视角看茶、看茶人、看茶的故事。课程很长,章节很全,如果你有时间,每周听老师聊一讲,相信一个学期下来,一定能够对中国的茶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因为,茶远不是游走于口腹之间的清饮,更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中的精魂。

05《中国茶道》-湖南农业大学-朱海燕

茶道,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天人合一;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象,解渴驱乏,强身健体。更是一种渗透于各民族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和美的生活方式。 学习茶道,不仅能让我们掌握识茶、沏茶、品茶的技术,还能修得一份和乐的审美情趣,更能完美俭德之人生.

06《茶叶营养与功能》-华中农业大学-杨晓萍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茶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为生活的必需品,亦可“寒夜客来茶当酒”,为招待客人的佳品,且“茶为万病之药”,能强身健体。饮茶不仅可提神、消食、解渴、去腻,带给人生理享受,亦可令人精神愉悦、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让我们走进茶的世界,探讨茶的神秘,品出健康美丽人生。

07《闽茶艺韵》-福建农林大学-邓婷婷等

《闽茶艺韵》是一门普及性、实用性强的应用课程。学生通过在本课程中学习茶学基本知识和茶艺相关内容,能较为全面的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时掌握基本茶类和福建特色茶类的冲泡技艺以及习茶的基本礼仪方法。

08《茶叶品鉴艺术》-南京农业大学-房婉萍等

茶由物质到文化,由文化向精神,而由精神又可穿透灵魂,课程从问茶入道、茶叶品鉴、名茶鉴赏、择水备器、茶诗词赏鉴等方面展示了茶叶品鉴艺术的特有魅力,以讲解、展示、演示为主要授课方式,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和视频课程推广的可操作性

09《茶叶加工学》-华中农业大学-余志

茶叶加工学是研究茶叶加工理论及技术的一门应用课程。 通过学习茶叶加工技术理论,学生可以掌握各类茶叶的初制方法及精制原理,了解我国主要茶叶产品的特色品质与差 异特点,加深对茶的认识与体验,了解中国制茶的艺术与文化。

10《茶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初晓恒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知茶懂茶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你喜欢茶吗?欢迎你来学习茶艺课程,并一同分享中国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及掌握泡茶基本要领的乐趣。

11《神秘的大红袍》-武夷学院-郑慕蓉等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位于武夷山核心景区九龙窠的大红袍母树,闻名海内外。“臻山川精英秀气,品具岩骨花香之盛”,大红袍乃乌龙茶中魁首,自古有“茶王”之美誉。本门课将为大家揭开“茶王大红袍”的神秘面纱。

12《茶文化创意表达》-三江大学-王芳等

“茶文化创意表达”课程基于培养大学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以显性知识为中心,突出具体的、直观的知识,强调趣味性、人文性、互动性、科学性、沉浸式,同时教授富有美学意义的知识。因此,以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是拓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良好形式。

恰饭时间:

学茶最重要的还是实践,也就是多喝茶,对于学茶新人来讲,六大茶类的典型口感和基本特征都要接触。

给大家推荐一款产品——“茶叶江湖”:涵盖六大茶类与在加工茶,12款茶品,22小包。以最低成本尝试各种品类的茶。

有闲观物·茶叶江湖 七大茶类12款名茶 茶小白喝茶入门淘宝¥98.00去购买​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或技术,无外乎先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就算是不懂开始全背都行,后期在实践中再逐一领悟和精进),同时结合实践(也就是多喝茶,最好的对比喝,一个品种各个级别的一起喝,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对比喝),就可以真正掌握。

基础理论学,学茶入门必读

《茶叶全书》茶学专业四大金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生物化学》《茶业通史》《茶经》《茶经述评》《茶叶化学》《中国古代茶书集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茶之书》

看完书,开始进阶喝茶

就算看完上面这些书,学茶仍然是浮在表面的,要真正学有所得,必须一种茶、一种茶去尝试和认知。个人觉得这也是学茶最开心的阶段。

对某一种茶感兴趣,可以先找一本介绍性的书来看,建立基本的认识,然后多问、多喝、多比较,慢慢就会成为这个茶类的达人啦。

当然,这也是花钱如流水的阶段,毕竟好茶都不便宜(入门茶没交过学费,除非你有我一样顶天的好运,一出门学茶就遇到了茶研究所的老师傅们)。

尤其是当你刚刚接触一个新茶类的时候,千万不要贪便宜去买一些垃圾茶来喝。如果喝完一款茶样,你发现书里说到的一款茶的种种好处你一样也没体会到,那多半不是写书的人在骗你,而是你买的茶样太垃圾!

选对味的茶直接深入了解并深耕于此茶学,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其他的茶类也是大体相通的。

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外形(条索、整碎、色泽、净度)、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要相信书上写的特质特征,经过实践写出来的,总归是有点道理的,如果你喝到的茶跟书上审评的基础特质都匹配不上,十有八九是你买的茶有问题,跟这款茶没什么关系的。

这个阶段除了对比多喝外,别无他法。

可以是同一款不同等级的对比喝,也可以是同一款不同产地的对比喝,也可以是不同类的茶之间对比喝。多喝,记住滋味、香气等因素如何。

比较关键一点,是你学习阶段尽可能保证你喝的是标准的茶,如果一开始被误导,将差的茶认为是好的标准,那以后可就麻烦了。

就拿乌龙茶的一个小分类——武夷岩茶来讲,你要有足够的机会去把这些茶都一一去喝到,才会知道什么味道是肉桂、水仙有什么独特的口感、大红袍又是怎样的色泽等等,你要去喝到几百块的肉桂几千块的肉桂甚至是几万块的肉桂,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滋味,我师傅说:“茶,要用舌头去感知,而不是眼睛去看。”就是说看再多的茶书,对某款茶的特性品质讲的再精确,都不如你亲自去品一品这款茶。

高阶级,前往茶产区参与制作学习,与制茶人直接对话

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亲力亲为参与更能深入了解。

我刚入门茶圈的时候,就问老茶客“该怎样从零基础成长为一个老茶客”,他们的统一回答是:“往死里喝。”

由此可见,茶这个东西,掌握太多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用五官去感知的话,是很难成长的。如果仅靠看茶书来入门茶,确实浅薄。

我本人也是大学的时候才接触到茶,那个时候并没有去看过很多的茶书,而是通过一次义工体验才了解到茶,随后才看书的。

学习茶呢,看书是渠道之一,另一个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到茶乡之地去体验。没有钱但是有时间的学生党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去做义工或者实习。

你到茶乡之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喝茶,你就对茶有深入了解。

这是我17年四月去跟踪做茶全程,在武夷山,那个时候我也是做义工,后来喜欢上茶,就留在这里了。很多茶叶公司(生厂商类型的茶叶公司,有些茶叶公司只卖茶不生产,这个要注意甄别和了解)、茶厂在做茶期间都会有招收义工,你可以多多关注一些茶乡之地比较靠谱的茶厂、公司。

第二个方式:拜师学艺。

这个呢……一般很多大师都比较高要求,茶小白级别的徒弟可能不收,你可以寻找一下周边的老茶客或者是茶乡之地的茶农,虚心请教学习,在《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有个成都姑娘为了学茶,跑到蒙顶山去虚心求教拜师学习。

你看刘恺威,为了学茶,也跑到武夷山来跟做茶(当然摆拍的成分居多)。

还有一个方式,是去交流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蹭茶喝,这个需要有一定的圈子才行,打算一直蹭下去的习茶客,首先需要补足的,是为人的基本道德,而不是学茶。蹭茶,就是到处赶场子参加各种茶会、茶博会,吸收各路山野信息,最后终将造就一尊野生纯污染无天然茶人。这个需要一定的“功夫”,一般人办不到…………

第四个方式,也是比较无耻的方式,可能会被打,谨慎行之,那就是连买带蹭。

去茶叶店,听茶叶老板的各种忽悠,然后装成老茶客,让老板给你泡各种茶来感受,最后意思性买一点……这个方式,比较危险,一是茶叶店的茶不知真伪,而是这需要个人有一定的“茶修为”。

不同茶叶之间的区别:

绿茶(不发酵)

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著名的绿茶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四川竹叶青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白茶(微微发酵)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黄茶(微发酵)

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普洱“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青(乌龙)茶(半发酵)

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工艺上面说过就不赘述了。

乌龙茶分为:

广东乌龙,代表凤凰单枞。台湾乌龙:代表冻顶乌龙、文山包种、东方美人、台湾高山茶等。福建乌龙,又分为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其中闽南乌龙代表安溪铁观音、本山、水仙、黄金桂、梅占、佛手、奇兰等;闽北乌云龙代表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水仙等。

红茶(全发酵)

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

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政和、但洋、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品类多、产地广。

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含但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按品种又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大叶工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工夫茶。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普洱“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如何使用茶具?

冲泡绿茶的时候,一般选用的是玻璃直筒杯,因为它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还可以观察茶叶在整个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茶汤的颜色变化。

白茶可选用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也可选用玻璃壶、盖碗或紫砂。老白茶中的牡丹、贡眉、寿眉,也可以用紫砂壶来泡或者用玻璃壶和瓷壶煮饮。

泡黄茶的时候,一般选用的玻璃杯、瓷壶、玻璃壶或者是盖碗,因为这样的话,才可以将茶的颜色衬托得更加艳丽。

冲泡乌龙茶、红茶、黑茶都可以使用瓷壶、盖碗或紫砂壶冲泡,一般用盖碗得更多,会更方便。

暂时我就想到这么多,有什么问题你再继续问我吧,欢迎随时私信我。其他朋友也欢迎随时和我讨论,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