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母树一棵树一斤“树叶”价值500万
2022-03-30 00:51:30热度:154°C
2022-03-30 00:51:30热度:154°C
饮茶不仅怡情,还可养生,在千年的历史中,茶叶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无法斩断的联系,饮茶一直是许多中国人的毕生爱好,久而久之,智慧的中国人民就将饮茶演变成了一门学问,随着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精力和心血付诸于这几片小小的茶叶。
这些其貌不扬的茶叶,最终随着茶学的问世,而分成了三六九等的品级,人们的茶杯里泡着几元到几百元一斤的茶叶,但有的茶叶却价比黄金,自然,多数人也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品一品这样的茶……
1998年,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在武夷山庄召开,澳洲富豪许荣茂来到会场,这位有着中国“豪宅教父”之称的商业巨富一掷千金,用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会中购得了20克珍稀茶叶。
2002年11月25日,在广州南海渔村,一位不知名的买家花费18万元买下了同样的茶叶。
2004年12月,香港的一个拍卖会上,一名叫蒋小红的女士花费16.6万港币拍得了这种茶叶。
2005年4月13日,还是这样的茶叶,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又拍出了19.8万元的高价,比起1998年,身价继续上涨。
在同年的第七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这样的茶叶再次创下拍卖新记录:一位来自新加坡的买家给出了2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最终,这位姓陈的先生购得了这20克茶叶。
这种珍稀茶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武夷山大红袍。
照这样的价钱计算,一斤大红袍茶叶竟然可以卖出520万人民币的天价!
而当时市面上的一斤黄金最多不过数十万元,“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称呼由此而来,然而从数据上来看,这样的茶叶比黄金还珍贵的多。
人们不禁疑惑,一把泡几次就只能当垃圾的茶叶,何以在价值上能与黄金比肩?武夷山大红袍何德何能,一斤能卖出几套房的高价?
在武夷山大红袍价格如此高昂的背后,也只隐藏着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因为它少。
“物以稀为贵”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大红袍的稀少首先就少在它的来源上:
现存的大红袍母树只有三颗六株,它们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据说已有360年的历史。
而“大红袍”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秀才上京赶考,路途中却病倒在了武夷山上,天心庙的老方丈发现了晕倒在路边的秀才,便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秀才即刻病愈,继续上京赶考。
后来考得状元的秀才来到天心庙谢恩,顺便将这种茶叶带到了京城,无意中又治好了病痛的皇后,皇帝大喜,听闻了事情经过,便让状元带着红袍去武夷山对茶树进行封赏,将红袍披在茶树上。
奇异的是,当礼节完毕,状元揭开红袍时,发现这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竟然能闪出丝丝红光,人们说这是被红袍染红的,也有人说是茶树本身在发红,于是后来的人们就将这三株茶树产出的茶叶叫“大红袍”。
人们觉得这几株茶树的故事是一种祥瑞的征兆,加之这三株茶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产出的茶叶不仅清香可口,还能治愈顽疾,从此以后,大红袍就变为了古代年年岁岁的贡茶。
时间来到今天,由于这6株母树品系不同,叶形、发芽期和其它的生物特性也全然不同,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这样的生理差异也阻断了它们繁衍后代的可能,所以这六株树就变为了无价之宝,在它们身上产出的茶叶也变得千金难求。
而这些百年老树一年能产出的茶叶更是稀少,每一年茶农能制得的茶叶最终不足一斤,到了2006年,为了防止品种种性退化,武夷山市政府更是下令对母树大红袍进行停采留养。
此外,由于这六株母树太过珍贵,为了避免有人将主意打到它的身上,国家一直对大红袍茶树投以关注的目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地政府甚至派遣士兵日夜巡逻,新中国成立后,管理茶园的工作仍旧是天心庙的僧人,政府派遣解放军看守此地后,便将这块土地转给当地有经验的茶农,让他们负责照料。
几十年过去,国内治安水平大大提高,有关部门便派遣了一名农户常年掌管,负责大红袍的采收和加工。
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大获成功,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更是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了重点保护对象。
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为此为大红袍母树进行了科学管理,并建立的详细的管护档案,一并保护大红袍母树周围的生态环境。
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又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大红袍母树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大红袍母树的身价,从这些方面也可见一斑。
除了来源稀少,大红袍价贵的原因还在于它采摘的不易和制作工艺的繁琐:
大红袍的茶叶必须要在每年春天采摘,且必须采摘3-4叶的新梢,采收过后,又要经历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这一系列工序,这也导致即使在丰收年,大红袍年产量仍旧不足一斤。
加之大红袍母树本来就已经拥有百年的历史,有许多游客来到武夷山,在欣赏了雄奇的自然风光之后,也会慕名来到大红袍母树的所在地闻一闻百年的茶香。
如此,有了历史底蕴和名气加成,再加上产量稀少,1斤大红袍茶叶卖出500万的高价就不足为奇了。
如此稀少的茶叶一投入市场一定会供不应求,所以真正的母树大红袍所产的茶叶一般都不会投入到市场上,在古时候它便作为皇帝的贡茶,到了今天,一般也用于国宴招待来宾,故而除了拍卖会,百年老树所产的大红袍属于人们“有钱也喝不到”的品种。
但大红袍的茶香浓郁,口味极佳,入口微苦而余味十足,重韵味和回甘,且多次冲泡仍留有余韵,故而茶友们实在对其欲罢不能,富豪们便选择在拍卖会上一掷千金购得此茶,留作私藏或送给亲友。
而普通人似乎是一生与大红袍无缘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嫁接技术的成熟,科学家们又有了很多新思路:
大红袍母树虽不能自己繁殖,但或许可以通过插杆繁育的技术移栽。
1962年春天,正值茶叶采收季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的品种园内进行插杆繁育,1964年,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带着单位的介绍信,如法炮制地将大红袍的枝条带到了福安进行培育。
从上世纪62年到82年,茶叶研究所从来没有放弃对武夷山茶树的挖掘和繁育工作,但或许是因为技术复杂,也或许是因为大红袍“只可远观”的名声在外,一开始人们并不十分重视对九龙窠大红袍的繁育。
专家们到武夷山去,更多的也是将目光放在了武夷山其它的茶叶品种上。
但有一位专家始终没有放弃对大红袍移栽技术的探索,1985年,在参加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庆典时,他向培育室主任偷偷索要了大红袍母树的枝条带回自己的培育室偷偷培育,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专家最终在自己的种植园中培育出了大红袍的植株!
岩茶泰斗姚明月曾作为主编参与《中国名茶志》的编写,这本《中国名茶志》最终成为了中国茶界最权威的著作,在这份著作中,作者就浓墨重彩的描写了这段移栽大红袍母树的故事:
“……十余年试制结果,均证明制优率极高,香气滋味极受赞赏,现已大量繁殖栽种与武夷山不同山岩……”
由此,大红袍终于能走出收藏馆和拍卖会,进入到生机勃勃的商业市场,市面上有了专供的纯种大红袍和商品大红袍,尽管价格仍旧比较高昂,但不至于到达夸张的地步,万千茶友也得以亲自一品大红袍的美味。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大红袍进入市场给予了更多普通人品茶的机会,但也受到了不法商家的注意,加之大红袍在品茶界的地位就像爱马仕在奢侈品行业中的地位,商家们更不可能放过哄抬起价的机会,市场乱象便由此而生……
2021年4月19日的《中国新闻周刊》便报道了这样的现象:在清明节前后,一则“10公斤新鲜茶叶拍出1068万元”的新闻刷爆网络,这份茶叶来自于中国云南,据专家所言,茶树的树龄已经有3200年。
拍卖会上茶叶的价格一再刷新,在平民百姓交易的地方,茶叶的价格也在一路飙升,当日的《新闻周刊》还指出:
许多无良商家趁着清明节前后人们对茶叶的需求暴涨,许多商家坐地起价,其中杭州的龙井和武夷山的岩茶就成为了涨价的“重灾区”,几十万元一斤的茶叶比比皆是。
如此高昂的茶价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截至2021年3月底,仅在上饶一个市,市场监管部门就针对此事出动了850次执法人员,巡查茶叶经营单位630余次,发放了630份告诫书,而官媒也不甘落后:新华社曾三次曝光“天价岩茶”背后的乱象。
只是,尽管执法部门已经做到了如此高昂的效率,执法人员却依旧拉不住某些疯狂的商家,这些商家像是杀红了眼,在“炒茶”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最终走上了名为欺骗的道路:
最开始商家们哄抬的茶价至少还是正儿八经的西湖龙井和武夷岩茶,到了后面,或许是觉得钱来的不够快,商家们又将目光放在了次级茶叶上:
他们通过讲故事和制造噱头,将这些原本普通的茶叶包装的无比精美,锦绣的盒子一层又一层,同时又找来几个所谓的“大师”宣传茶叶,将茶叶的来历传得神乎其神。
由于“武夷岩茶”的名声在外,许多商家便打出了这个幌子,将自己手上的普通茶叶与武夷岩茶混为一谈,将两者的关系含混起来,或者用“沾亲带故”的方式,让自己手里的茶叶与武夷岩茶“攀上亲戚”,以此获得抬价的机会。
通过层层的营销,商家们让原本普通的茶叶身价翻番,而许多不知情的顾客便踏入了这个陷阱,他们用几百甚至几千上万一斤的价格购买了这些平时几十块钱一斤的茶叶。
而在新闻曝光的前一天,这些买家也不会知道这个谎言,甚至许多顾客还成为了骗子商家的回头客,在这其中,又是无数的利益纠纷……
福建省消委会秘书长薛承枫就曾说过:等级乱标、价格乱喊、名字乱取已经成为当前茶叶市场三大乱象,必须要加大力度整治!
而从现状来看,在整治市场的道路上,政府还需要走很长的路,茶友们也需要耐心等待市场的规范,让爱好回到茶叶本身:像西湖龙井、武夷岩茶这样的茶叶,也需要得到市场的正名:它们固然珍贵,但并不应该被过分抬高。
2020年,一份“2019-2020年度武夷岩茶”在榜单上热传,在这张榜单上列举了22款武夷岩茶的价格,其中价格最低的一款也要1.8万元一斤,最高则达到了45万一斤。
在其中,单价在6.6万元一斤以上的茶叶占了17款,由于这张表格是黑底白字,故而人们在私下将其称作“黑表格”,对照着商家的心肠,这样的比喻只能说十分贴切。
国家也并未放弃对茶叶市场的管控,在央视财经频道《315在行动》栏目中,“天价武夷岩茶调查”成为了里面的头版专题。
在已采取保质量、严监管措施的基础上,政府又制定了多项措施,希望能够扼杀这样的天价茶,让广大消费者都能享受到质量可靠并且适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山岩茶。
而为了避免商家再次抬出“大师”的噱头,有关部门在这件事情上的规定也事无巨细: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特级制茶工艺师”评选评定标准,禁止没有参与茶叶加工就随意签名的现象发生,将许多名为“大师”,实为的江湖骗子的不良商家打落下马。
同时,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下,对待失信企业,国家也采用了“黑名单”制度,上了黑名单的企业,便失去了享受各种扶持和优惠政策的机会,并且会在电视、媒体、网络上对其进行多方曝光,让不良商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死”。
到了2021年,1068万元的茶叶再次刺激了人们敏感的神经,这条消息一出,就立即引发了舆论风暴,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放在了天价茶叶的身上:是不是政府没有出台有力的政策监管?
得到此消息的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立刻发表声明,向公众表明武夷山并没有出售价格高昂的茶叶,随后,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去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对当地的茶叶店进行暗访,均未发现所谓的“非卖品”、“品鉴茶”和超过6万元每斤的茶叶。
由此可见,政府并非在做无用功,近年来逐步收紧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市场乱象,只是仍有商家愿意铤而走险,走上这条违法背德的敛财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时间来到2022年,政府和不法商人的博弈仍旧没有停止,在规范市场和扰乱市场的力量角逐中,作为消费者,也需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双管齐下才能戳破天价茶的泡沫。
《“一两黄金一两茶” 谁炮制了几十万元1斤的天价茶?》;中国新闻网;2021年4月17日
《福建南平回应“岩茶520万1斤”:严格制茶大师评定》;中国新闻网;2018年07月16日
《武夷山大红袍》;百度百科
《母树大红袍》;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