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的最全资料,就发一次。

2022-03-28 15:12:09热度:90°C

 龙井,既是茶的名称,又是茶种名、地名、寺名、井名,可谓"五名合一"。"龙井茶,虎跑水”则被称为杭州双绝。"小杯啜乌龙,虎跑品龙井”,可以说是我国茶人崇尚洒脱自然,清饮雅赏品茶艺术的两种代表性方法。西湖龙井茶的泡法一般分赏干茶、品泉、温润泡、再冲泡、品茶等几个步骤。西湖龙井茶的泡法和水很有关系,西湖泉水众多,有玉泉、龙井泉、虎跑泉和狮峰泉等,水质以虎跑最优。一般选用无色透明、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或青花白瓷茶盏。每杯撮上3克茶叶,加水至茶杯或茶碗的1/5---1/4。水温则掌握在80℃左右,让茶叶吸收温热和水湿,以助舒张。水温过高,嫩芽叶会产生泡熟味;水温太低,则香气、滋味透发不出来。下面跟着小谦翁去学习一下如何泡此茶吧^_^

1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一弄龙井:上投法

①.准备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约200ml),置入适量适温的开水后,投入约5公克龙井茶叶。

②.静待龙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赏她们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态。

③.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④.再仔细些欣赏,这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呢。

⑤.虽然已经可以品饮了,但总难舍,再看她一眼。

2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二弄龙井:中投法

①.准备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约200ml),先置入适温开水约三分之一,投入约5公克龙井茶叶,静待茶叶慢慢舒展。

②.待茶叶舒展后,加满开水。

③.可以喝了,但还是难舍,容你再多看她几眼。

3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三弄龙井:下投法

①.准备瓷盖杯(本例大小约150ml),温杯,投入适量龙井茶叶。

②.加入少许适温开水。

③.拿起冲泡杯,徐徐摇动使茶叶完全濡湿,并让茶叶自然舒展。

④.待茶叶稍为舒展后,加入九分满开水。

⑤.等待茶叶溶出茶汤。

⑥.用杯盖稍微拨动茶汤,使茶叶溶出的茶汤更平均。

⑦.倒入小茶杯中品饮。

4

注意事项

最后就是品茶,品龙井茶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品饮时,先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观察多变的叶姿。尔后,将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此情此景,正如清人许次纾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就是品龙井茶的动人写照。

龙井茶最少分浙江龙井、杭州龙井、西湖龙井,只有生产在西湖周边的才算得上正宗的西湖龙井。

龙井茶又因为品种不同,分为老龙井和龙井43,所以,就产生了正宗龙井未上市,而茶店却到处有龙井销售的局面了。

我们现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龙井,大多是来自温州乌牛镇的乌牛早,因为采用龙井工艺制作,由于天气较暖和,所以能够早在几天前就上市了。

还有一个品种,那就是在杭州或西湖的龙井43,这是茶叶研究所开发的品种,这是为了适应人们对春茶“早”的需求而开发的。这种茶已经在这几天开始小量上市。

还有就是正宗的老龙井,大家别急,这种茶,不管是在长杭州、绍兴还是在越州,都还没有开始上市,因为,这里的茶才开始长,还要过几天才能开始采摘。

所以茶友们,想喝正宗龙井,再等几天。如果真想体验来自春天的感觉,那也可以品一品乌牛早或已经上市的龙井43。虽然口感没有正宗龙井那么好,香气也不浓。但也可品到春天的感觉和龙井的那一份高雅。

龙井茶为什么那么贵,我们来为你讲一讲:

在如今人工那么贵的时代,一斤龙井大概要花费多少工钱,你看完请清楚了。

人类从利用茶叶开始,就用手工方法采摘茶叶,这种古老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目前茶叶和采摘已由手工发展到了机械,但是,包括西湖龙井茶在内的我国许多名茶,仍然采用人工采摘,因为这种古老的方法可以保证采摘的标准和质量,保持历史名茶的品质和声誉。

西湖龙井茶历来以采摘细嫩而著称。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了一套合理的按标准、及时、分批、多次、留叶采的制度,有效地克服了茶树生长与采摘的矛盾,既保证了龙井茶的优良品质,又能持续稳产高产。

1、以嫩为佳。

鲜叶嫩匀度是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西湖龙井以采摘茶叶的嫩度不同分为“莲心”、“旗枪”、“雀舌”。根据西湖龙井茶对嫩度和品质的要求,分季采摘的标准是:春茶一般按一芽一叶的标准开采。“清明”前后是采特、高级茶的原料;

“谷雨”前后至“立夏”前采一、二叶或幼嫩的对夹一、二叶,是高、中级茶的原料;

夏秋茶一芽一、二叶开采,后期采一芽二、三叶。

同时,鲜叶分级标准是:特级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间夹角小,芽叶长度为2~3厘米;1~2级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芽叶长度基本相等,长度为2.5~3 .5厘米;3~4级为一芽二、三叶(三叶初展),叶长于芽,长度为3~3.9厘米;5~6级为一芽二三叶,长度为3.9~5厘米。

由于茶树品种、地势、树龄以及茶芽着生部位不同,发芽迟早、生长快慢也不同,必须掌握标准、及时采摘。做到符合标准的有一朵采一朵,应采的一朵不留,不应采的一朵不采,当芽叶生长很快而又一时来不及采时,可“一茶二采”,以确保所采芽叶大小嫩度一致,达到多采茶,采好茶的目的。

2、以早为贵

偏早采。“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有强烈的季节性。明代的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也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西湖茶区通常以清明前后采的龙井茶品质最好,称明前茶,谷雨前采的茶品质亦佳,称为雨前茶。明前茶最为上品,清明谷雨后采的茶居普通茶。为保证龙井茶的优异品质,必须做到偏早嫩采,一般春茶在3月下旬茶叶刚吐露几个嫩尖时开采,即一芽一叶开采,每天或隔天采一次,到立夏前结束。夏茶一般是立夏后开采,6月中旬结束。秋茶6月下旬开采,10月上旬结束。在茶叶全面开采前,应将茶山排队,分园分批采摘,做到早发早采,迟发迟采;高山土薄老茶园,对夹叶多,芽叶易老的茶园先采;芽叶持嫩性好,不易老化的茶园后采。

分批采。由于茶树营养芽着生部位不同,获得养分的机会也不同,顺序为顶芽——腋芽——潜伏芽。根据茶树生长具有“顶端优势”和“早采早发”的特点,龙井茶区推行分批多次早采、嫩采,可不断促使腋芽生长和潜伏芽的萌发,增加芽叶数,提高产量。西湖龙井茶一般春茶采14~16批,夏茶采6~8批,秋茶采20批,全年共采40~44批,全年采摘期190—200天。西湖龙井茶区的分批多次采,不仅保证了采摘质量,增加了采摘批次,还使腋芽和潜伏芽有节奏地分化发育,因而春、夏、秋各季节茶叶产量比较均匀。

3、留叶采摘

茶叶既是人们的收获物,也是茶树制造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茶树本身的生存很大程度依赖于新梢的功能。因此,生产茶园采摘芽叶的同时,必须注意留养、扩大绿色采摘面,保护树势,达到持续增产的目的。茶叶的采与留是一门辩证的科学,有很大的学问。西湖茶区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推行春茶、秋茶留鱼叶,夏茶留一叶采和采顶留侧、采高留抵等不同采摘方法,妥善地解决了茶树“采与养”的矛盾,是保证当年增产与持续稳定高产的重要措施。

根据西湖龙井茶区的气候特点,一般夏茶期平均气温在20~25℃之间,雨量占全年的40%,是茶树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时期,光合作用的有效值比春秋茶留叶要大,而且叶面积、叶厚度都比春秋茶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对促进新梢生长有利,而且夏梢生长快、节间长,留养容易,有利于秋茶增产与延长全年采摘期。西湖龙井茶区一般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隔年老叶落叶高峰期。所以,在茶树大量落叶后必须留叶,才能保持树势。而此时正是地上部生长旺盛、新叶抽发快又多的时期,所以,夏茶留叶,有利于茶树同化营养作用和绿色面的增加。

春茶不宜留真叶,因为春茶留下的真叶到夏茶时还会“转青”,茶农称为“抱娘亲”,在采摘夏茶时会夹带着采下,影响夏茶品质。所以,龙井茶区春茶洗丛,洗得愈早、愈净,不但春茶质量好、经济价值高,而且夏茶也发得早、发得好。夏茶新梢易于老化,自然品质相对较差,可以多留一些。三茶期间一般气候干旱、日照强,芽叶节间短、梗细、叶张薄,而且病虫害多,不宜留养。如果茶园培育管理好,树势强壮,天气不干旱,也可适当留养,同样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四茶留叶,当年新叶未发育成熟,遇到早霜和寒流,容易受冻,来年春季,还会“还阳”,会推迟春茶萌发,影响特级茶产量,所以不宜留养。

4、讲究采摘方法

俗话说:“采定级、炒定分”。鲜叶质量是保证干茶品质的前提,采摘茶叶不能掐,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都去不掉。据说,古时给皇上进贡的茶叶是采茶姑娘用双唇采下来的。龙井茶区历来推行提手采摘法,即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夹注鱼叶上的嫩茎,轻轻向上一提芽叶就采下了,采下的芽叶成朵,大小一致,匀度好,不带老梗、老叶和夹蒂,既不会伤害芽叶,又不会扭伤茎干。同时,要求茶丛采净,顺序从下采到上,从内采到外,不漏采,不养大,不采小,应采的全部采净。1958年以后,为克服采茶能力不足的矛盾,梅家坞大队全国“三八”红旗手沈顺招等十姐妹又将提手采发展成双手提手采法。即双手交错进行,好似小鸡啄米,采一朵随手丢入茶蓝,大大提高了采茶工效。双手提手的经验是:“一集中、三协作、五个巧”:“一集中”:思想高度集中,做到心静、手灵、眼准、脚勤。“三协作”:眼、手、脚要密切配合。眼看茶丛面要广,瞻前顾后,转眼要快,做到眼到手到,手到眼移;身靠草丛,两臂伸直,手腕动的快,两脚相距6~9厘米;脚要配合眼、手,边移动边采,茶丛高的脚步要小,茶丛低的脚步要大。“五个巧”,突出枝条的茶芽要自下而上交替采;丛间茶芽双手插入,用手挡开枝条采;不同高低茶丛要蹲立交替采;雨天露水茶芽抓把采;晴天随采随手放入茶蓝。

5、保持青叶的新鲜

鲜叶下树后,失水加快,呼吸作用加强,使叶内糖分分解,释放出大量热量。为防止鲜叶发热变红,龙井茶区采茶均用通气散热性能较好的竹篓,竹篓大小视鲜叶级别不同而异。鲜叶级别高的,竹篓要小一点,一般可盛鲜叶0.5~ 1公斤;盛中档鲜叶的竹篓,容量为1.5公斤;低档鲜叶可大一些,一般可盛2.5公斤鲜叶。采下的鲜叶不能揿压,用大竹篓分批、及时装运下山,以保持青叶的新鲜度。下山鲜叶筛分后,分级均匀摊放在篾垫或竹匾上,置于阴凉通风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