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当之无愧的“国饮”,中国人都是快乐的
2022-03-28 12:01:41热度:105°C
2022-03-28 12:01:41热度:105°C
林语堂说:“无论到哪里,只要有一杯茶,中国人都是快乐的。”
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茶是“万病之药”。
唐代,茶叶从药用变成了饮品,朝臣百姓,无不以饮茶为乐。
明朝,中国茶叶漂洋过海,饮茶之风席卷欧洲大陆,茶被国外贵族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如今,茶是当之无愧的“国饮”。
可以说,一个懂传承、懂生活的中国人,莫不饮茶。
然饮茶之人不知陆羽,不读《茶经》,则无以言茶。
01
饮茶人不知“茶圣”陆羽
如同佛子不知释迦牟尼
古代言茶者,莫精于陆羽。
有人曾说:”饮茶人不知陆羽,如同佛子不知释迦牟尼,道者不知老庄。”
陆羽,字鸿渐,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
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
有人说,陆羽一生只做了两件事情:品茶和记录。
他在21岁时决心写《茶经》,为此开始了对茶的游历考察。一路风尘,饥食干粮,渴饮茶水。
他每到一处,就将各种茶叶制成各种标本,将途中所了解的茶的见闻轶事记下。
经过了10余年,实地考察32个州,历时5年写成《茶经》初稿。之后又经过了5年细致的增补修订,这才正式定稿。
前前后后共历时20余年,陆羽才将自己毕生饮茶的经验心得记录成这本全世界最全面、最完整的茶学巨作——《茶经》。
此书一出,轰动全唐,饮茶之风普及于大江南北。
后人评价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从此以后,中国人家家饮茶,陆羽也被尊崇为“茶圣”。
宋代学者陈师道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02
中华传统文化必读书,茶文化经典之作
古典、纯正的茶学知识,后世茶书源头
《茶经》是一本先秦时期到唐代中叶千余年间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
问世以来,已有上百种版本流传,在海外有日、韩、德、意、英多种文字版本刊行。
除了儒道佛经典以外,没有什么华夏著作,能像《茶经》一样被全世界珍藏。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
一之源:论茶的起源、名称、种类、产地和特性;
二之具:讲茶的采制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三之造:阐述采茶的时间和要求,说明制茶的六个程序,并把饼茶按照色泽和外形分成八个等级;
四之器:记录二三十种烹茶的器具;
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
六之饮:回顾饮茶的历史,说明饮茶的方法;
七之事:是《茶经》内容最多的一部分,辑录了古书中论茶的文献,汇集了上古到唐代与茶有关的历史人物四十三个,传说、典故、寓言等四十八则;
八之出:把全国的茶叶产地分成八大区,并把每区出产的茶叶分成四个等级,加以详细解说;
九之略: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下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哪些方式可以简化;
十之图:主张把《茶经》制成挂图,张挂在座位旁,以便随时参悟。
《茶经》一书综合论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采制、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饮茶技艺、茶道等内容,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
自此,饮茶品茗成为中国人“意在物外”的生活艺术。
无论是宋代宫廷的点茶斗茶,明清庭院的清雅茶聚,寺院普茶的空灵持修,日本茶会的清寂和敬,都因《茶经》的启示,得以开创自成体系的饮茶天地。
《茶经》既可作为烹茶、饮茶,赏鉴茶具的技艺之书,也是修身养性、品味茶之道的经典。
这本书不仅带国人走进了一壶茗香的清净世界,也为生活增添一道靓丽的茶韵风景。
03
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刊百川学海本为底本
《茶经》问世后,从南宋到20世纪中叶,据统计先后有不下60种版本流传于世。
在众多版本中,南宋左圭编咸淳九年刊《百川学海》本为现存最早的《茶经》刊本。
此版本对此后《茶经》的刊行影响至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此后所有《茶经》刊行的版本,几为现行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
04
为什么文人骚客对茶都格外偏爱
喜好饮茶,也喜好为其做诗词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归来倦卧呼童子,旋煮山泉沦建茶;酒旗滴雨村场晚,茶灶炊烟野寺秋。
饮茶是一件非常雅致的事情,文人们都愿意用茶来标榜自己的风骨,甚至将喝茶视为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
僧人都喜欢饮茶,史籍《南部新书》记载: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有个130岁的和尚来到洛阳,宣宗问其长寿之道。和尚答:少时家贫,无药可服,一生惟爱喝茶,日饮百碗亦不厌多。
赵州禅师甚至把饮茶上升到“禅”的高度,创立了“禅茶一味”之说,意指禅味与茶味相通。
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更爱喝茶,曾诗云: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生活在中国的百岁老人,都有饮茶的习惯。僧人多高寿,与爱饮茶不无关系。
茶有优劣之分,懂茶的人一饮便知高低。
愿诸君同读此精美《茶经》,共饮浮红,细论茶之味。
宋版《茶经》慢曰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必读书,茶文化经典之作
—FIN—
排版丨慢条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