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具有种茶经验的人”的茶树(组图)

2022-03-28 00:58:35热度:126°C

小小茶叶成为中巴两国交往的开端。中国茶农把茶树引种到了巴西,还把种茶与制茶技艺传授给了巴西,使这个南美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除中国与日本外第三个种茶国,开创了在美洲大陆种茶的先例,巴西生产的茶叶不仅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甚至还打入国际市场。

中国茶树苗与茶种又从巴西传到了欧洲的葡萄牙与法国。据美国历史学家沃伦·迪恩(Warren Dean)的记载:1838年,法国《自然科学学报》(Annales des Sciences Naturelles)一位叫D.M.吉尔曼(D.M.Guillemin)的编辑还专门到里约植物园考察种茶技艺,并寻求获得茶树苖。作为交换,这位法国植物学家答应提供其他经济作物的种子。第二年,他又带着同样的目的,去了圣保罗参观铁特河(Tietê)两岸的茶园。当时,法国政府鼓励在本国南部地区种茶,据说就是他把中国茶树苖从巴西引入了法国。此人的名字恐怕这位美国历史学家搞错了,我查到同期该学报有位叫让·巴蒂斯塔·吉尔曼(Jean Baptiste Antoine Guillemin)的编辑,被派到巴西来执行同样的使命,最后还因为这件功劳被授勋。

巴西人的日常饮品主要是咖啡,对茶叶需求有限,种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打开国际市场。巴西茶多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市场口碑在持续改善之中。1873年的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博览会上,巴西米纳斯、圣保罗、巴拉那和里约四省提供了茶叶展品,米纳斯提供的展品质量被评审团一致评为仅次于中国茶,遥遥领先于排在第三的印度茶。但是,当时的英国不仅是茶叶消费大国,而且还控制了国际茶叶贸易,它除了从中国进口绿茶之外,它还在印度大力种植阿萨姆红茶,打击巴西茶的出口业务。

随着1888年巴西奴隶制的结束,种植园里缺乏劳动力,巴西的种茶事业开始走下坡路。清朝官派游历使傅云龙1889年在巴西考察期间,见证了巴西种茶事业的尾声。他后来在撰写的巴西考察报告《游历巴西图经·务农》卷中写了中国人在巴西种茶的情况,“巴西语茶曰沙,据言传自湖北”,又说“盖嘉庆十七年(1812年)有湖北人至彼创植以来,已寝旺”。

由于种茶不如种咖啡经济效益高,巴西各地的茶园逐渐废弃,从20世纪初开始,巴西开始大量进口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国生产的茶叶。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大量日本移民的到来,巴西种茶业迎来一个新的高峰。一位叫冈本的日本移民(Torazo Okamoto)在圣保罗州南部的里贝拉河谷(Vale do Ribeira)种茶,一开始也是种的中国绿茶。但是他看到巴西人更为喜欢喝红茶,红茶卖的比绿茶更好。于是在一次返回日本途中,他在锡兰弄到了一些印度阿萨姆红茶树种。因为当时锡兰政府明令禁止茶种外流,这位日本茶农就偷偷地把树种藏在面包里带了出来。随着他的引种成功,里贝拉河谷成为巴西茶叶种植的圣地,最多的时候出现了45家茶庄。这时,焙茶的工艺已经比当年更加先进,而且也出现了袋装茶,更是有助于喝茶习惯的推广。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巴西茶叶出现了第二个黄金时期,不仅巴西人喝茶的量提升了,而且也开始对外出口。

日本移民在巴西种植茶叶

不过,在1990年3月推行的科洛尔计划之后,巴西经济一落千丈,之后推行的雷亚尔计划则一度让出口变得艰难,缺少投资、生意惨淡的茶庄纷纷关门大吉,里贝拉河谷最后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一个茶庄,就是今天市面上还能看到的阿玛雅茶(Amaya Chás)。

可喜的是,这些年来巴西人也开始注意喝茶养生,从2013年到2018年巴西茶叶消费增长了25%,比全球范围内的增长幅度高了一倍。2020年的一项统计表明,谷歌上用“茶”(chá)做关键词的搜索比“咖啡”高出了50%。

200多年前当初中国茶农作出的贡献,也得到了后人的认可。2018年8月15日,中国驻里约总领馆在里约植物园举办“庆祝首个巴西‘中国移民日’暨里约植物园中国茶树纪念牌揭牌仪式”。纪念牌由重约80公斤的华安石制作而成,铭刻中葡双语金字牌文,由福建省侨办委托专人制作,随集装箱漂洋过海1个多月运至圣保罗后,再由里约侨领驾车6多小时送至里约植物园。时任里约植物园园长贝塞曼表示:“茶树纪念牌意义重大,是巴中友谊的又一历史见证。感谢中方为茶树制作纪念牌,并选择在植物园庆祝这一重要节日。”

首批中国茶农抵达巴西纪念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