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红茶、白茶、岩茶,不同茶类的保质期,都是多久

2022-03-26 06:39:53热度:145°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阵子,有个热搜话题引起众多讨论——#长期吃临期产品有害健康吗?#

临期食品,在日常生活很常见。

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如饼干、果酱、面包、牛奶、饮料、方便食品等,专门收集起来。然后以临期特惠方式,低价降价促销出去。

于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花更低的价格,买入到同样美味的正品,能节省生活开支。

于商家来说,已经过期的食品不能再上架销售,否则就是违规,赶在临期之前清仓出去,能挽回损失。

于社会整体来看,精准分类出“临期食品”,不失为减少食物浪费的好方法。

回到那个热搜话题,到底长期吃临期食品会有害吗?

网上有位食品健康学的大V,为此专门做了答复。

“快过期的食品,只要贮藏过程没问题就可以放心食用。刚过期不久的食品得看具体种类,要是密封包装的果汁、饮料以及脂肪含量不高的干粮谷物制品风险比较低,但儿童孕妇以及体弱群体还是要小心,最好不要食用。最后像油炸食品、巴氏鲜奶等,一旦过期不要食用,风险太高。”

看到热搜后,村姑陈默默想起,许多茶友关心的茶叶是否会过期一说。

将同样的问题放到茶圈,“快过期”和“刚过期”的茶叶还能喝吗?

这背后,说来可就话长了。

《2》

那位大V的答复,放到茶界同样适用。

简而言之,快过期的茶,但凡是按照标准要求贮藏,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而刚过期不久的茶,相比过期牛奶、过期坚果而言,属于低风险的那一类,可以视情况继续饮用,不过体弱者最好别喝过期茶。

广义上,茶叶属于干制品,含水量极低。

含水量低,意味着不易引起微生物繁殖,导致发霉变质。

绿茶黄茶乌龙茶白茶红茶黑茶等,它们的制茶工艺虽然天差地别,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干燥处理。

将水灵灵的茶青鲜叶从茶树上采下后,要经过干燥,将含水量控制达标后,才适合上市销售。

通常,在尽量保证好茶风味,以及不破坏茶叶内部养分物质的前提下,将茶叶含水量控制在越低位,越利于后期保存。

站在广大消费者立场看,买到干度足够低的成品茶,意味着性价比高,买得划算。

不然,要是花了同样的价钱,去买一斤含水量不达标的茶。意味着得多掏一部分钱,买到的却是多出来的水分,实在是坑人。

并且,这部分干度不合格的茶在买回家以后,还面临着容易变质的问题。因茶叶内部多余水分在储存过程中,由内往外扩散,会引起受潮变味。

所以,建议大家在买茶时,要格外关注它们的含水量。

干度达标的茶,闻起来茶香清爽馥郁,干茶摸起来手感干爽,条索一捏就碎,茶叶在互相碰撞时还能发出清脆声响……

从细节上多留心,更能挑中含水量低的、不易变质的好茶。即便是在快过期与刚过期后,还能远离变质风险。

《3》

和过期牛奶比起来,过期茶叶情况比较特殊。

正常来说,如果一罐牛奶在过期两三天时,有些人会在纠结一番后,选择继续饮用。

而过期了3个月、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牛奶,估计没人再敢喝。

但是,过期茶叶则不同。

在不少茶客眼里,茶叶只要干燥保存,没有发霉变质,根本没有过期变质一说。

甚至于,茶圈内有不少茶客,在津津乐道于各种“过期茶”。

比如说,放了两三年的绿茶;从家里翻出过期好几年的红茶;喝朋友专门分享出来的20年陈老岩茶;以及发朋友圈秀图,自己在喝一饼70年代的老白茶……

在这些热衷于喝过期茶的茶客眼里,茶是喝越陈越好,在老茶身上拥有岁月的沉淀。

并且,老茶难寻,尤其是年份越久远的茶,越是稀罕,喝起来越有“优越感”。

在喝部分“古董级老茶”时,像亲历了一段历史!

想起曾经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句经典,“茶叶只要没有发霉,那么它们的保质期就是一万年……”

但是站在理性角度看,茶圈内部分热衷于过期茶、高龄老茶、甚至古董老茶的“狂热粉”,已经脱离了理性喝茶的范畴。

喝茶的出发点,为的是享受好茶带来的美妙,而不是炫耀它的年份老;

喝老茶,比如说喝老白茶、老普洱等,它们的年份高≠品质好;

产区环境、制茶工艺、仓储条件的好坏,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

和新茶相比,部分老茶的优势在于风味更特殊。

以白茶为例,新白茶清新鲜爽,老白茶甘香醇厚,两者各有所长,不能一边倒向老茶;

众多茶类里,不是所有茶叶都适合存老了再喝,像是绿茶、黄茶、茉莉花茶、清香型铁观音、轻焙火岩茶、高香型红茶等,统统讲究趁鲜饮用。

鲜香爽口的最佳茶味,过时不候;

购买老茶时,不建议盲目选年份过于高龄的,因为仓储年份越老的茶,来源越可疑,背后藏着年份不明、人为做旧、仓储不规范等种种弊端;

茶叶的规范仓储要求严格,存茶成本高,又便宜又品质又好的老茶,基本不存在;

像是70年代的老白茶饼,它不符合白茶生产的历史现实。如此来源诡异的老茶,当然不可信!

《4》

茶叶的保质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茶圈里,对于茶叶保质期界定,众说纷纭。

联系现实情况看,所谓茶叶没有保质期,能够存放上万年一说,未免太过乌托邦,远远脱离实际。

到底,绿茶、红茶、白茶、岩茶、普洱等,不同茶叶的保质期该如何界定?

茶界内较为常见的版本是:

绿茶、黄茶、清香型铁观音等,保质期是1-2年,要尽早饮用;

红茶,保质期2-3年;

岩茶,各家保质期时间标注不等,常见是3-5年;

普洱,保质期15-20年,视情况可长期存放。

白茶,保质期15-20年,视情况可长期存放……

(注:上面标注的保质期时间仅供参考,没有统一标准。)

换言之,茶叶的保质期是不固定的,这得从保质期的概念说起。

按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条文解释,保质期的概念定义如下:

“保质期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从商业行为看,保质期的范围设定,取决于商家。

打个比方,同样是乌龙茶,商家标准保质期时,可以标1年、2年、3年、5年、10年、15年不等,甚至有的商家直接标注“可长期存放”。

(当然,对于后者没有明确具体期限的标注方式,这样做是否合规?这里暂且不议。)

简单来理解保质期本质,茶友们可以视作是商家给出的承诺与担保。

保证在规定期限内,按照相应贮存条件的前提下,本产品可以放心饮用。

如果超过商品标签标注的保质期,那么就不再承诺范围,如有意外,概不负责。

有的茶商在给自家茶品标注保质期时,选择保守、稳妥策略,只标两三年左右。

而有的茶商,会根据具体情况,再延长若干年时间。

当你看明白了这点,再去思考过期茶叶能不能喝时?自然能想通许多道理!

《5》

到底,过期茶叶还能不能喝?

答曰,看它的具体品质表现。

过期茶叶闻着没有发酸、没有出现仓味杂味、没有发霉变质等,可以考虑饮用。

但是,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一是它的最佳风味期限已经过期,茶香茶味表现会下降;

二是它的内里有可能已经悄然轻微变质,多喝无益!

总之,舒心喝茶,还是建议大家喝保质期限内的茶叶。

毕竟茶商/茶厂/茶企在给自家产品标注上这样的期限,自有他们的道理。

另外,针对一些根本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散装茶叶与“三无产品”。

它们到底能不能喝?如何判断它们有没有过期?

这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对待这样的茶,建议是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购入!

以免得,白白给自己添堵。

更多关于茶叶保质期的原创知识

过了保质期就是变质?绿茶、红茶、白茶,过了保质期还能喝吗?

茶叶有保质期吗?那它的年份,保质期和适饮期,究竟有什么区别?

茶叶包装上的保质期,究竟该不该信?六大茶类到底能存多久?

短期如何存放白茶,记住这些,白茶会越存越好!

武夷岩茶圈中,常被谈论的两个话题,保质期和高火茶的香气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