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与焕新看广州专业市场如何“华丽转身”

2022-03-25 19:39:49热度:79°C

1月初,新一波寒潮袭击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内的一杯杯热茶,正为往来客商们驱散着冬日的冰冷。

“茶产业其实是非常古老、传统的行业,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延伸茶产业链,赋予新的价值。”正在沏茶的林欣,是一位从小在南方茶叶市场长大的90后“茶三代”,更是如今市场内“茶创青年”的代表。

在林欣等一批年轻面孔的推动下,南方茶叶市场正逐渐从承担单一货物交易功能的场所演变为全国乃至全球茶产业“风向标”,推动茶产业的“广州价格”“广州标准”走向世界。

超过两千年的商贸底蕴,铸就了广州“千年商都”美誉。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广州逐步自发形成一大批专业性强、总体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的市场,涵盖皮革皮具、鞋业、纺织服装、茶叶等经营门类,形成了享誉全国的产业集群。

日前,广州提出,要大力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发展茶叶、花卉、中药材、水产、珠宝、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带动全产业链提升,高标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振广州千年商都和国际商贸中心品牌形象。

从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服务品牌、数字化赋能到加速拥抱“双循环”,广州专业市场的转型疏解在运营方和商户的联合探索中,不断创新前行。

品牌“出海”:增创产业新优势

大屏幕上,跳动着超过1400种不同类别的普洱茶价格指数和升跌幅;屏幕一侧的质检室中,数名“星级师傅”正通过观、拆、验、闻的方式,检验着普洱茶产品质量。

坐落于南方茶叶市场,广东东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和”)创办的全国首家茶叶指数交易平台——东和指数,已成为全球普洱茶买卖的专业工具与参考指标。

“我们的运作模式就是由专业经纪人收集南方茶叶市场中的普洱交易价格,通过大数据分析后实时更新在指数网站上,为客商提供客观公正的价格参考数据。”东和董事长陈军日介绍道,公司同时也提供第三方的茶叶估价与检测服务,保障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

随着东和指数的推广,从南方茶叶市场走出的普洱茶叶“中国标准”已经得到越来越多采购商的认可。

“2020年,东和指数网站单日点击量最高达到150万,后台发现IP来源不仅来自国内,还有海外的访问,包括韩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陈军日说,广州在茶产业集聚区特有的质量把控、定价、交易等方面的优势,未来将助力中国普洱实现全球流通。

更规范化的行业标准,为茶产业的壮大和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保驾护航”,也催生出更多产业发展新机遇。

一颗小青柑,就是林欣瞄准的新商机。

在柑普茶没有流行于市场的时候,林欣和她的团队为了迅速提升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认知,根据快消茶的属性,将柑普茶系列产品根据大小和柑果颜色属性分别进行了命名,“而小青柑因为每颗分量刚刚好一壶,能够为办公室白领们带来便捷的泡茶体验感,同时茶香、果香浓郁,一下就成为‘爆品’”。

以现代化的经营手段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让传统茶企也能“焕发新生”。身为八方茶园品牌负责人,林欣认为,当前的茶企应将视野放宽形成主营产品的“舰队生态”,并深耕全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从而推动广东茶叶的“文化输出”。

“如果以时尚产业为例,米兰时装周已经成为全球潮流文化的展示平台,所有时尚大牌都要以米兰时装周作为‘起点’传播到全世界。这种龙头作用,其实对于茶叶也是一样的。”在林欣看来,南方茶叶市场作为全国茶叶交易的龙头市场,最核心的作用在于品牌化的培育,“必须要孵化出来大量的品牌,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茶文化影响力”。

价值先行:擦亮服务“金招牌”

“来尝尝我们的新品杨枝甘露,去年特别受年轻消费者欢迎。”金达咖啡饮品城(下称“金达”)里,广州市味都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味都食品”)负责人陈星普将调制好的饮品倒入分装杯中,招待着前来采购的客人。

过去,味都食品仅扮演着“原料供应商”的角色。近几年,全国新式茶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味都食品的服务随之升级,提供着超过800种饮品原料之余,还增加了菜单定制以及技术培训服务。

“以前的客户追求价格,现在更追求价值。”陈星普说。

脱胎于传统食品批发市场的金达,自2012年开始转型涉足咖啡茶饮原料贸易,并逐渐演变成为餐饮创业客户提供品牌策划、技术培训、物料供应、新品研发等一站式餐饮品牌孵化服务基地。

“像味都食品一样为客户提供原料、器材、培训服务的商户在市场中并不鲜见。”广州金达食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泽介绍,园区内每家企业的店铺就是一家小小的“培训学校”,平均每家店最少服务了一千家的终端门店,累计为行业培养店面管理人才十万人,“可以说,金达已经成为全国咖啡茶饮业的‘黄埔军校’”。

商户自身的转变,只是专业市场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的第一步。蔡泽认为,专业市场的发展对应的也是咖啡茶饮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因此,专业市场在引导商户转型之余,更应强调商业模式的创新。

他透露,市场终端的咖啡饮品店往往受制于人力、房租等成本,难以在产品创新上下大功夫,新产品的研发大多依赖于供应商的创新。“金达内部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商户们在研发出新品后相互交流协作,大大提升了产品研发的效率,甚至可以做到每天都出新品。”

去年8月中旬,金达多了一个新“身份”: 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广州集货配送中心。这是位于普洱市的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走出云南的第一站,也是云南咖啡豆在广州集中展示、销售的平台。“咖啡是面向全球的行业。我们不仅在金达推广云南咖啡,还希望能掌握行业枢纽的位置,形成定价权。”蔡泽说。

不仅是金达,擦亮专业市场服务的“金字招牌”,推进产业服务的深度化,已逐渐成为广州专业市场转型的“大势”。

其中,广州轻纺交易园通过打造以“面料+设计”为主题的共创空间,设置趋势图书馆、面料区、流行展示区等功能区,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和商户、3000多名服装设计师进驻;世贸服装城、壹马服装市场等载体则瞄准“网红经济”,打造出集线上线下新零售、艺术体验、摄影基地、服装批零于一体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市场。

打破掣肘:平台迈向数字化

“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对纺织服装而言,广州中大纺织商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全国人民的时尚。而一场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正在中大纺织商圈发生。

1月7日,中国领先的纺织面料一站式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百布宣布完成1.1亿美元D+轮融资。通过对产业链多个核心环节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百布已搭建了数百亿规模的纺织面料数字化生产和流通体系。

这一平台,正是诞生于由59个纺织布匹批发市场组成、2019年合计交易额达到600亿元规模的中大纺织商圈。

“我们最早服务于中大纺织商圈中的源头批发商,他们往往掌握着充足的货源,但需要依托下级批发商做渠道分销,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向。”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百布所做的便是通过连接布料源头批发商和服装厂,实现服装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精准对接。

在纺织服装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当下,服装品牌从原料订货到成衣上市的时间已经由过去的两三个月压缩至14天以内,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透明度和反馈速度的要求更是“水涨船高”。

“通过百布的大数据精准匹配,最快一个小时内就能完成从布料订货到成交的全流程。服装厂找布的时间短了,生产周期就缩短了,进一步压缩商品的流通时间。”上述负责人介绍道,当前,中大纺织商圈内的商户仍是百布的主要服务对象。

数字化交易模式进入了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催生流通服务的新业态。

在白云区的新百佳服装市场,市场自主建设的“旺加旺服装供应链大数据交易平台”两端连接着生产企业和电商。供应商将货品存入“旺加旺仓库”后,交易平台将同步上线货品介绍内容,向电商商户和带货主播进行展示,由电商和主播选品推介至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电商或主播下单后,旺加旺仓库即可打包代发给消费者,有效简化商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通环节,打通全产业链供应体系。

该平台试运行至今,共完成了3000多万单代买、代卖、代发业务,平台交易额超过10亿元,服务费收入3000多万元。

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有保障。打破传统的“三现”(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模式,一大批为行业提供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正在将广州专业市场作为应用场景,突破传统市场在时间、空间上的掣肘,以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市场数据整合和资源配置能力的全面升级。

接轨国际:加速拥抱“双循环”

手工假发,这个在国内市场显得较为小众冷门的商品,在欧美、非洲等地区却受到当地消费者的热捧。如今,越来越多的假发产品从广州的专业市场出发,依托跨境电商的渠道驶向海外。

广州市传盛美容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潘琪从2014年开始进入假发行业,不到七年时间,公司年营业收入翻了近100倍,拥有着超200名员工,主营高端假发产品,其中超九成是销往欧美市场。

“利用线上渠道,我们与海外客商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处理效率较高的订单只需要四至六个小时就能完成从商谈到发货,客户在36到48小时内可以收到货。”潘琪说,与国内已经形成假发产业规模的许昌相比,广州在假发跨境电商领域无论是交通运输、人才储备还是经营模式,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潘琪所在的名商天地皮料五金龙头市场(下称“龙头市场”),现在已经聚集了70多家主营真人假发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这些跨境电商企业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敦煌网等网络平台,累计年交易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跨境电商是风口,我们都跟市场里的商户说,要尽快搭上这台‘快车’。”龙头市场总经理徐宁最近一直奔走于联合各大院校、跨境电商平台培训学院和专业服务机构在市场内组织开展跨境电商主题的培训活动。

不仅如此,在物流清关、财税结汇、金融扶持、海外仓储、产业融合、政策导引、法务咨询等方面为场内商户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企业到专业市场的运营主体都纷纷“闻风而动”,立足广州作为链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战略支点机遇,拓展贸易新业态。

1月8日起,广州市第二批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拓展试点市场正式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认定两批共4家重点专业市场作为广州市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拓展试点市场,包括新大地服装城、万菱广场、中港皮具城、环球国际商贸中心(步云天地)。

利用市场采购贸易的方式,“一站式”解决专业市场小商品出口难的问题,商户收汇结汇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是广州的九项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广州制定印发《广州市加快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下称《行动方案》),推进全市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有序疏解非主城区功能,促进专业批发市场发展与城市定位相适应。

自《行动方案》启动以来,广州已累计实现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239家。通过转型疏解,共计拆除关闭市场22家,搬迁疏解11家,释放存量土地约186.5万平方米。

进入关键的变革阶段,广州专业市场不再拘泥于盘活市场固有空间、改善硬件设施的粗放型改造。而是以转型为契机,专业市场以培育品牌、数字赋能、创新制度为抓手,使专业市场真正成为符合全球市场潮流的新型流通平台,真正实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升级、带动转型发展。

【南方+记者】黄舒旻

【实习生】廖宇

【摄影】黄舒旻

部分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作者】 黄舒旻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