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金山”产业兴旺生态美(组图)

2022-03-23 05:57:53热度:115°C

春分时节,沿着刚刚修建的盘山产业路,来到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石家山新建的云蒙茶山加工厂,茶山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正在为茶山正式开园忙碌着。中台村“省级非遗传承人”魏绪明老人正在表演自己创作的渔鼓独唱《喜悦的茶园》,“云蒙山茶真是美,云蒙山茶就是香,各地品茶到中台,几种名茶品一品。眼下就要采芽尖,高档茶叶闯天涯,吃也香、睡也甜,精神饱满建家园。”这是云蒙山茶的真实写照。

柞水县杏坪镇中台村地处秦岭腹地,因为山大沟深,很早以前,“贫穷”“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为了彻底摆脱全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中台村“四支队伍”充分抓住苏陕协作重点扶贫产业项目机遇,在江苏南京高淳驻柞工作组援建下,建成柞水唯一的“绿色茶叶示范基地”,茶叶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可观,未来茶园项目将成为中台村全面振兴的基石。

“荒山”变“金山” 产业兴旺生态美

早在2018年,时任南京市高淳区驻柞工作组组长、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宏玉组织援柞农业专家在走访中发现,柞水是商洛市唯一没有茶叶产业的县,而茶叶恰恰是高淳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守着荒山致富难,找对路子才能谋发展。从2019年开始,为了打造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为群众寻一条持续稳定的增收路,苏陕两省结对帮扶,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驻柞水工作组在杨宏玉的带领下,大力推进东西协作,实现南茶北移,千亩无性系茶叶种植园应运而生。

“刚开始,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项目开展并不顺利。”现任高淳驻柞水工作组组长、柞水县委常委、副县长魏巍表示,经过不断努力,驻柞水工作组商议整合高淳区7个镇办24个集体经济强村结对帮扶资金210万元,采取飞地建园模式,将资金集中投入中台村茶园项目。在此基础上,苏陕协作资金连续三年将茶园列为重点支持项目,投入资金1270万元,支持茶园扩建、茶叶加工厂、环山道路等建设。同时,高淳区财政为每亩茶园每年补助1000元,2019年360亩、2020年1030亩、2021年1100亩已获得补助。资金到位,良种、技术也应齐备。为适应柞水的气候环境,抗冻性强的“龙井43号”“金萱”等5个耐寒耐旱的优质茶叶品种从高淳运了过来。来自高淳的农业技术专家赵福荣等人也扎到了当地的田间地头,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帮助当地茶农解决种茶的技术难题。土地开垦、茶苗种植、寻找水源、电力供应、安全过冬、改建道路、建设茶厂,中台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已从1亩增长到2千亩,昔日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金山。

目前,茶园已投资1546万元,在石家山、张氏沟、吴家湾、左家坡、八台坡等5个片区示范种植7个优质茶树品种2090亩,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70平方米、产业路3.6公里。石家山、张氏沟前期500亩茶园将于今年清明前后全面开始采摘,亩产干茶1公斤以上,年收益可达50万元以上,随着茶叶的初步开采,产量会逐年增加。

该村党支部书记范培勇介绍说:“中台村茶园有着陕南山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优势,这里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人烟稀少,是茶叶生产的理想之地,所产茶叶香高味醇,耐冲泡,又因天然无污染,在茶叶加工方面,注重品质和颜值,并在口味口感、包装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通过更为个性化的方式赋予了茶新的内涵,让茶饮回归大众饮品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石家山千亩生态茶园80%分布在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山坡、山顶上,山上云雾缭绕,山间碧水盈盈长流,茶树清香溢满山,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下一步茶园建设形成规模后,将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强村富民。

“粮农”变“茶农” 收入稳定生活美

在茶园建设上采取“政府+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推进实施。在没有茶园以前,当地群众以粮食种植为主,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解决家庭开支,大量的山坡地闲置荒芜,留在村里的老弱妇孺在家无所事事,邻里矛盾纠纷接连不断。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苏陕协作扶贫资金,将大量闲置土地集中统一栽植茶苗,并将茶园申报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待茶园建成后全部交由原来出让土地的农户来管理,农户采的茶叶由村集体收购进行加工对外销售。这样当地农户在茶叶种植建园初期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解决了温饱问题,茶园建成后由农户直接种植管理保证了稳定增收,真正使当地村民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农”。

江苏南京高淳区成立了援柞农业管理专家队,专门负责茶苗种植、茶园管护、茶叶加工、品牌创建、产品销售等方面技术指导,邀请专家对种植农户进行授课培训,并成功注册“终南浩月”茶叶商标,解除了茶农种植、管护和销售的后顾之忧,为茶叶特色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台村生态茶园产业,解决了群众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矛盾纠纷,助推了村域经济发展。”该村副主任杨志灵说:“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公益岗安置、分红等方式,将全村156户495人联结到茶叶产业链上,带动了周边200余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户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