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秦商文化系列》——弘扬秦人秦商正能量

2022-03-20 09:00:08热度:209°C

“用万金账解决了资金链问题,陕商又发明了一种类似于今天的职业经理人的运营制度。”按照李刚的解读,这制度就是由有钱人作为投资人,“掌柜的”从他们手中领取资本,并进行日常的管理运营。至于出钱的财东,只是根据其所投入的份额来获得红利而已,不干涉“掌柜的”的决策。

而为了保证“掌柜的”可以用心地经营生意,财东允许他以技术入股,被称为“人股”。人股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意的好坏,有升有降。这样一来,双方的利益就扭到了一处。

还有点让人意想不到的创举。清代初年,陕商携资入川,在四川经营贸易和金融积蓄资金。到了雍乾年间,他们利用清政府在四川实行“计口授盐”的政策机遇,开始投资四川自贡的井盐业,使“川盐投资秦人占十之七八”。一时间,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上,大量陕西盐商云集。

当时,贵州尚没有好酒。在茅台镇办“协兴”盐号的陕商高绍棠,为酒所困,回到故乡找来一位凤翔柳林镇酿酒名师,携带西凤酒的配方来到茅台镇,利用赤水河的水和当地的优质高粱,经九次勾兑,创造了品质优异的“茅台酒”,当时叫“茅台烧锅”。

那个时候,头戴瓜皮帽、肩背钱褡子、身披褐衫、满口秦腔的陕商,无论在哪里都能够赢得人们或尊敬或嫉妒的目光。不过,也因为气势太盛、惹人眼红,清咸丰年间,在四川成都爆发了一次暴力驱逐陕商的行为。

连艰险的茶马古道都没有吓退“陕西愣娃”,何况于此?骨子里,陕商有一种“干肉水囊老羊皮,骏马快刀英雄胆”的豪气。有人形容他们,“人硬,货硬,性格更硬”。得益于此,陕商名扬茶马古道,更垄断西部通商达500年之久。

不仅如此,很多人都知道,陕商的一大特点是团结,全家、全族总动员的情况很是常见。当年,大批关中农民输粮换引、进城经商,但他们势微力单,压在身上的赋役又重得出奇——有记载显示,明代初年,仅陕西富平商人李月峰一家,就供应着定边最大的军营柳树涧堡1084名军士,374匹战马的粮草所需。一家的力量显然不够,没法子,李家只好动员亲戚乡党,联合同县盘石村石家、韩村李家、亭口村王家、薛村路家“益治边事”,共同走上输粮边地的道路,形成了富平北乡四大富户。据说,这正是明清时期陕商合伙制的缘起。

明清时期,中国商界流传着一句话:“天下会馆数陕西。”与晋商一样,陕商是当时在全国建造会馆最早和最多的商帮。他们将在家乡盖四合院的习惯搬到了各地,在全国修建了有文史记载和实物遗存的会馆达274所之多。在四川成都车水马龙的陕西街首,一座陕西会馆傲立街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据说,当年建造这座会馆所用的土,全是从陕西背来的黄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