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榨油村又飘茶油香

2021-03-04 13:12:46热度:155°C

百年榨油村又飘油香

古洋是闽侯县鸿尾乡的一个偏远山村,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刚到村口,就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茶油香味。一打听,方知村中两家油坊正在榨油。

走进其中一家,只见加工车间内,两台榨油机正紧紧挤压着两叠齐人高的“油饼”,随着压力增大,清亮亮的茶油沿着机器上特制的槽流向盛油桶,整间作坊,茶油清香四溢。车间的另一侧,工人们正紧张地将茶籽碾碎、蒸熟、制饼,准备着下一波榨油。

“古洋村榨油的历史有上百年了。”油坊主陈达祥介绍。从前古洋家家户户都种油茶树,到收成季节,大家通常结伴挑茶籽到外乡加工茶油。由于产量大,交通不便,茶油加工成了油茶种植户的一道难题,遇上茶油价贱,或是收成少,一些种植户就不愿送茶籽外出,村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也大为降低。

不知何时,有人在村口修建了座茶坊,为人们加工茶油。“当时全靠人力,用大磨盘磨碎茶籽后,就在木制的榨油机上,用石锤不停地敲打撞击木楔,挤压茶饼出油。由于靠的是人力,挤压不彻底,影响了出油量。”陈达祥说,“后来虽然架起了水车,但榨油的效率仍然不高。”

油坊的建设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榨油,也激发了村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上个世纪70年代,古洋村油茶种植达到鼎盛时期,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茶园,少的一年能榨成品油七八十斤,多的则达一二百斤。于是,村民们将自己用不完的茶油拿到集市上销售。

“由于茶油纯正无污染,又有保健功能,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购买,我们出产的茶油也因此远近闻名了。”陈达祥说,为了加工更多更好的茶油,1993年,他与其他5名村民合伙,到莆田购进了两台榨油机,专门为油茶种植户加工茶油。采用机械榨油,不仅效率高,而且出油量也大,村民都愿意到油坊来加工茶油。

可没几年,眼瞅种植橄榄的效益向好,茶油生产又没形成规模,古洋村人开始一窝蜂地在茶园改种橄榄,油茶种植开始荒废。

百年榨油村又飘茶油香

古洋是闽侯县鸿尾乡的一个偏远山村,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刚到村口,就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茶油香味。一打听,方知村中两家油坊正在榨油。

走进其中一家,只见加工车间内,两台榨油机正紧紧挤压着两叠齐人高的“油饼”,随着压力增大,清亮亮的茶油沿着机器上特制的槽流向盛油桶,整间作坊,茶油清香四溢。车间的另一侧,工人们正紧张地将茶籽碾碎、蒸熟、制饼,准备着下一波榨油。

“古洋村榨油的历史有上百年了。”油坊主陈达祥介绍。从前古洋家家户户都种油茶树,到收成季节,大家通常结伴挑茶籽到外乡加工茶油。由于产量大,交通不便,茶油加工成了油茶种植户的一道难题,遇上茶油价贱,或是收成少,一些种植户就不愿送茶籽外出,村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也大为降低。

不知何时,有人在村口修建了座茶坊,为人们加工茶油。“当时全靠人力,用大磨盘磨碎茶籽后,就在木制的榨油机上,用石锤不停地敲打撞击木楔,挤压茶饼出油。由于靠的是人力,挤压不彻底,影响了出油量。”陈达祥说,“后来虽然架起了水车,但榨油的效率仍然不高。”

油坊的建设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榨油,也激发了村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上个世纪70年代,古洋村油茶种植达到鼎盛时期,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茶园,少的一年能榨成品油七八十斤,多的则达一二百斤。于是,村民们将自己用不完的茶油拿到集市上销售。

“由于茶油纯正无污染,又有保健功能,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购买,我们出产的茶油也因此远近闻名了。”陈达祥说,为了加工更多更好的茶油,1993年,他与其他5名村民合伙,到莆田购进了两台榨油机,专门为油茶种植户加工茶油。采用机械榨油,不仅效率高,而且出油量也大,村民都愿意到油坊来加工茶油。

可没几年,眼瞅种植橄榄的效益向好,茶油生产又没形成规模,古洋村人开始一窝蜂地在茶园改种橄榄,油茶种植开始荒废。

“这几年,随着茶油的价格不断攀升,村民们又兴起了种油茶热。”陈达祥说,“这不,一到油茶收成季节,我的小油坊就忙不过来了。现在加工茶油,还要电话预约呢。”

“茶油为绿色木本食用油,对防止血管硬化、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作用,又有健胃、防贫血和抗衰老等功效”,古洋村党支部书记苏孔飞对茶油的功效如数家珍。他说,这几年茶油的经济价值与保健价值逐渐为世人所认识,茶油价格也由原来的每公斤10元左右,提升到每公斤50元以上,我们村许多人又在橄榄园中套种上了油茶树。

几年来,虽然村民陆续增加了油茶的种植面积,但茶油的产量与市场的需求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没有规模生产,也难以形成当地茶油的品牌。

“‘靠山吃山’,古洋村多丘陵,且多红壤,很适合种植油茶。目前,全村累计种植油茶近1500亩,但多为散户种植。”苏孔飞说,“明年,我们计划整理山地300亩,成片种植油茶树,扩大油茶种植规模,促进本地茶油上品牌。”(林侃 张存金 陈晓梅)

放茶叶的盒子见水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