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馆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2021-03-04 13:07:52热度:175°C

中国馆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始,当代茶馆的迅速发展为中国茶馆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一方面是带来了新型茶馆勃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茶馆带来的巨大冲击,促进其为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而改进。

千百年来,中国茶馆及茶文化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区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茶风茶俗是影响早期各地茶馆区域特色的重要因素(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京城文化等),导致当地茶馆特色迥异。在近代茶馆中,这种特色差异尤为突出。改革开放大潮中,这些区域特色得以传承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不小冲击。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市场发展中,当代茶馆迫于竞争压力,求新求变,功能的多元化差异成为主导,这必然带来茶馆区域特色淡化。

下面,以几个主要地域传统特色较为鲜明的地区茶馆为例,对当代茶馆的区域性特色的发展演变进行粗略的描述。

川派茶馆

在以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为特征的巴蜀文化影响下,成都茶馆是一个地域特点十分突出的类型。在史料记载中,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早在民国初期,成都茶馆已达454家,居四川之最,是历来茶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服务方式方面,成都茶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自改革开放后,成都茶馆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其发展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革: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公私合营,让成都茶馆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成都人泡茶馆的习惯并没有多少改变,茶馆中的茶客人数始终没有萎缩。成都茶馆的恢复期,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大批传统老茶馆开门迎客,很快,茶馆数量恢复到600余家。这一时期的成都茶馆,其空间格局仍旧延续了早期茶馆的“当街铺”、“巷中寺”、“河畔棚”、“树间地”的老传统。茶馆内,最具代表性的摆设是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碗、紫铜壶和老虎灶。在茶馆中服务的堂倌都是掺茶“茶博士”,个个身怀绝技,这是成都茶馆最具特色的服务形式。在茶馆中,所提供的是单一的花茶。

在四川,具有商务功能的都市茶馆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前后,在“圣淘沙”、“耕读园”、“绿茗”等一批茶馆在成都相继开业。1996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在成都成立时,成都现代化的茶馆已接近百家。与传统茶馆不同,这些茶馆从露天进入室内,不再延续茶馆的敞开式风格,改铺舍为茶楼,室内装饰一改传统茶馆的简朴而趋向豪华,陈设多聚西式风格,除法式藤椅外,许多茶馆摆上了钢琴。茶馆所提供的茶水不再局限于花茶。此时,茶艺表演也开始在成都出现。成都市还成立了茶艺队,在各大茶馆演出,茶艺之风盛行。但好景不长,此后的两三年时间,传统的麻将席卷了几乎所有的成都茶馆,茶艺在茶馆中趋向沉寂。

20世纪末,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外来资本的引入和宾馆酒楼的兴起,成都茶馆发展开始趋向于多元化。一些适于茶馆经营的主题文化如盐道文化、藏文化、集邮文化等走进茶馆,同时,棋牌、足浴、桑拿等经营项目也被引入茶馆。2001年,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开始策划以茶艺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茶艺比赛和茶馆评选,挖掘和推广茶文化,指导茶馆发展,抵制不良现象,助推茶馆业良性发展。2008年,成都茶馆数量较2001年翻了一番,达6000家,其中单纯售卖茶水的茶馆占30%,“棋牌茶馆”近40%。

杭派茶馆

在“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的吴越文化影响下,杭州茶馆的发展是全国茶馆业中最发达最先进的代表。在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上,西湖与“西湖双绝”——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茶馆得天独厚的优势。新中国建立之初,杭州茶馆的数量不及成都一半,但杭州茶馆种类更为丰富,功能更加齐全。当代各地茶馆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和经营类型基本没有超过杭州茶馆涉及的范畴。

当代杭州茶馆的突出变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到1994年末,已经有10余家装修风格相似、经营内容趋同的茶馆开业。在市场培育摸索的几年中,杭州茶馆经历了三轮发展。

1994年——1995年,杭州当代茶馆的第一代兴起:此时参与茶馆经营的是一批饮茶爱好者。经营者多以自身的饮茶体会为基础,注重品茗环境的营造,颠覆旧时茶馆硬件模式,开创了具有杭州风格的茶馆装修装饰。此外,茶道表演、音乐演奏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被引入。

1996年——1997年,杭州当代茶馆开始了第二轮发展:一方面茶馆的数量快速增加,两年间,新增茶馆约200家,现在知名的青藤茶馆、门耳茶坊、皇龙茶艺馆都建在这一时期。另一方面,茶馆服务以往有了明显的创新,固定的“进门费”、茶水和几十种茶点由茶客自取,这种自助式的喝茶形式普遍出现在杭州茶馆。

1999年,杭州茶馆开始第三轮变化,品牌意识成为茶馆这一时期发展的动力。这时,大量新茶馆纷纷涌现,许多老茶馆易址重开。茶馆前期投入明显加大,规模扩大,环境布置更加讲究。自助式的经营模式在继承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有所调整,服务更加细致。由此,杭州市场消费者兴起新一轮喝茶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日趋成熟的杭州茶馆最先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已经处在茶馆主流地位的新式茶馆,其队伍日益壮大,并进一步追求个性化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主题茶馆、复合式茶馆、探索性茶馆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茶艺馆基本成型。2003年,杭州茶楼业协会正式成立,这一行业的自律组织对于推动杭州的茶馆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杭州茶馆形成规范性产业。

粤派茶馆

广州在“得风气之先”的岭南文化影响下,其茶馆起步早,是南方沿海地域茶馆的代表。广州“重商、开放、兼容、多元”的地方特色在茶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与其他地域不同的是,广州茶馆多称为茶楼,楼上茶馆楼下卖小吃茶点,典型特点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餐饮结合。当代广州茶馆的雏形是清代的“二厘馆”,最初的功能是休闲和餐饮,为客人提供歇脚叙谈、吃点心的地方。广州人向来有饮茶的习俗,尤其是“喝早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频繁,喝早茶已成广东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及众多企业、单位也将其作为接待宾客的方式。

改革开放之初,“下海经商、创业拼搏”是广州人民生活的主旋律,作为传统餐饮休闲场所的茶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众“无闲”期。在这一“空档期”,广州兴起了以听歌为主,饮茶宵夜的音乐茶座。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活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成为一种大众期待。传统茶文化再次受到重视,“茶艺乐园”、“流花茶艺城猪吃茶叶茶叶去异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