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龙涓:茶乡经验好 茶叶产业创新出活力
2021-03-04 12:51:19热度:140°C
2021-03-04 12:51:19热度:140°C
[摘要说明]安溪龙涓:茶乡经验好 茶叶产业创新出活力
安溪龙涓:茶乡经验好 茶叶产业创新出活力
安溪龙涓以茶业常规工作为载体,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茶叶生产标准化实现方式、茶叶专业合作社运作方式,以及茶叶专业市场经营模式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取得初步经验。
核心提示
同样是贯彻落实县里统一部署的茶业工作,龙涓却每每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为什么?
近日,记者来到安溪西南边陲之乡龙涓,不仅目睹这里成为安溪茶业后起之秀的可喜变化,还了解到龙涓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坚决贯彻执行上级茶业工作部署,敢于、善于结合本乡实际大胆创新,推动龙涓茶业跳跃式发展取得的成效。
众所周知,茶业万人培训、茶园生态建设、茶叶质量可追溯、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茶叶市场建设,是近年来安溪致力茶业发展的几项主要工作,也是安溪各茶叶乡镇贯彻上级部署的几项茶业常规工作。
与众不同的是,龙涓乡并非被动执行上级部署,而是以这些常态性工作为载体,尊重群众意愿,结合本乡实际,在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运作方式创新上,精心组织大胆尝试,使上级部署落到实处,本地茶产业发展落到实处。
乡镇是承上启下发展茶业的重要层面,龙涓乡创造性地执行上级工作部署,所进行的多项创新实践,或可称为“龙涓经验”。我们关注龙涓,关注的不仅是执行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注乡镇这个层面,在发展茶业中的主动性问题。希望龙涓经验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
记者调查边陲茶乡 3大创新
龙涓地处安溪西南,与漳州长泰、华安两县接壤。然而这个边陲茶乡,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就是缔造传奇的地方。上周记者来到龙涓,了解这里正悄然进行的3大茶业创新,所见所闻同样颇具传奇。
培训+比赛“标准化”悄然建立
茶叶生产标准化,几年前还只是茶叶科研部门和部分茶叶出口企业谈论的话题。但是在安溪龙涓,这件事情几年前就已经摆上乡党委、政府抓茶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不过,“先人之见”还不是这件事留给人们的全部惊叹。事实上,以今天人们对这件事的了解而言,人们更惊叹的是龙涓人的首创精神,以及创新中的奇思妙想。
3年前安溪县委、县政府为提高安溪茶业从业人员素质,发起“万人培训工程”,计划用若干年时间,使安溪全体茶业从业人员,接受至少一次正规的茶业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
知情人回忆,这项工作在每年年初,由县政府或茶管委,将年计划培训数分解到各乡镇,由各乡镇具体组织培训,当年底再由县里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几年来,这项工作如同决策初衷,都被认为是提高人员素质的工作,也从没有人对此作过有别于初衷的其他解释或要求。
但是龙涓乡党委、政府却从教育培训的目的性,发现了一个更有深远价值的目标,这就是通过教育培训,要使茶叶生产全流程,包括茶树造育、茶园生态建设、茶种田间管理、施肥用药,以及采茶、制茶,实现标准化。
他们认为,从个体效果来说,万人培训提高了每个人的从业素质,就整体来说,本质上所有受培训的人,都在接受同一个“标准”的要求,而这个“标准”被广泛掌握并运用,也就实现茶叶生产的标准化。
基于这个认识,龙涓乡对待万人培训高标准、严要求,按照茶叶生产标准化内容,在教材和师资上,首先实现与“标准化”衔接,先后邀请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张天福、陈荣冰,以及安溪县茶叶协会苏兴茂等茶叶生产标准化专家授课,今年6月还邀请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张潇凤,到龙涓举办有机肥施用技术讲座。
除了专家培训茶叶生产标准化知识,龙涓还在操作技能上,融入茶叶生产标准化的内容。主要做法就是通过密集的茶叶初制技术大赛,使茶农制茶技术,达到“标准化”要求的规范。
几年过去了,当别的乡镇收获“培训人数增加,参训人员素质提升”时,龙涓乡却主要收获了“茶叶生产标准化观念的普及,以及对相关规范的丰厚实践”,特别是在茶叶生产标准化实现方式上,更是作了有独创意义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龙涓还收获了安溪茶业“后起之秀”的美誉,业界公认这里是安溪的茶叶生态之乡、基地之乡。目前已有著名茶企中闽魏氏、华祥苑、祺祥、品鲜等在龙涓投资兴建生态茶园基地,连张天福老先生也选择龙涓,投资兴建200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
合同+协议合作社运作契约化
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是茶叶生产组织创新的重大举措,也是安溪县近年来狠抓茶业基础工作的重头戏之一。龙涓乡党委、政府在贯彻上级部署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放手让群众大胆实践,摸索出通过契约方式,密切社员与社员、社员与合作社的合作关系,解决了合作社成立后如何有效运作的难题。
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龙涓乡13个合作社中,率先试行合作社运作契约化的先进典型。据称这个合作社源于当地一个“能人组合”。其中的3个能人,分别是制茶技术能手刘金龙、茶园基地管理能手陈秉怀,以及茶叶营销高手陈传溪。其中刘金龙是多次茶王赛的获奖大户,陈秉怀自有基地50亩,而陈传溪人脉丰富,是举源村的村主任。
去年7月举源合作社成立,共有26户社员入社。毕竟是能人组合,他们思想活跃,办法很多。首先他们集资建起一座茶叶初制厂房,注册“举源”商标,当年26户社员的秋季铁观音毛茶均价,就由原来的20元提升到100元左右。
合作社的显著成效,迅速吸引众多农户参加,社员户数很快增加到108户,茶园增加到1800亩,然而家大业大也带来合作社运作方式上的新问题。例如有的社员入社后,有别的事业做,入社的茶园怎么办?有的茶园较多或较分散,自有劳力不足怎么办?还有的制茶技术跟不上,有的施肥用药缺技术,有的只懂种茶制茶,对卖茶一窍不通。
这些问题反映到合作社,3名能人翻遍合作社章程,找不到现成答案。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合作社如何实现合作互助,是运作方式问题也是合作机制的问题。必须找到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的办法,才能确保合作社正常运作,各种合作和互助问题得以合理解决。
在探求解决的办法中,3个能人不约而同想到契约,即社员的意愿可以通过契约表达,找到合作对象或者解决办法后,通过互签协议的方式,使合作互助关系条文化、严肃化,得到切实执行。
现在,茶园富余需要转让的,就签租赁经营协议,需要制茶技术协助的就签制茶技术协助协议,劳力不足需要雇工的,就签雇工协议,不懂卖茶不懂施肥用药的,同样通过协议方式找到互助一方,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而合作社对外联系茶企销售茶叶,则由合作社与茶企签署合同。
茶叶茶叶柜架
上一篇 : 普洱茶的推广经验,值得铁观音借鉴
下一篇 : 穗茶叶拍卖 10件超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