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叶生产深层次矛盾透视

2021-03-04 12:17:22热度:184°C

贵州湄潭县素有“西南城”的美称。今年4月初,正是新茶绽芽的时节,这里的茶园却闹起了“茶工荒”。由于春节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全县茶叶采摘工严重不足。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超过6000多公顷,其中处于盛产期的3000多公顷茶园急需两万多名采茶工人。“不用两天,这些嫩芽就老了。”一位茶园老板心急如焚。该县有关部门紧急派人往周边地区求援,目前却只招来五六千人。

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如此严重的“茶工荒”,实在有点不可思议。日前,记者经过调查采访,发现贵州茶叶在发展过程中积下了诸多矛盾,此次湄潭县的“茶工荒”就是这些矛盾的集中表现之一,而且,今后贵州茶叶要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已是迫在眉睫。

矛盾一:有人种没人管

近10年来,贵州茶叶的种植面积一直在快速增长,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大力鼓励农民种茶,甚至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手段之一。贵州省相关部门统计的数字表明,到2003年,全省茶园面积为5.07万公顷,茶叶产量1.84万吨,产值2.5亿元,比1994年分别增长45.69%、29.58%和212.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该省茶叶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不如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这其中是何原因?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茶叶专家对此用了两个字来概括———荒芜。这位专家说,贵州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八位,产值却不及浙江省的一个新昌县。种植面积年年都有人统计,有的地方还以此作为一项成绩,但从来没有哪个部门对荒废了的茶园作一次清查,这绝不是一个小数字。茶叶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茶树种下后,需要人管理,此后的采摘又需要大量人工,茶叶产出后,又得投入大量资金办厂加工以及产品推广。尤其是近几年来,贵州的茶叶种植多利用了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种茶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后续的人力财力,有的地方种下去后就基本上没有人管了。所以,茶叶的种茶健康植面积虽然上去了,但后续的开发并没有跟上来。贵州本来就山多地少,有的地区石漠化很严重,宝贵的土地资源就这样被搁置在那里。

矛盾二:标准不一无所适从

贵州雨量充沛,气温适度,境内青山叠翠,常年云雾缭绕,正所谓高山绿水出好茶。独特的气候条件赋予了贵州茶叶独特的品质,但气候的潮湿,也在考验着贵州茶叶的包装与贮藏。

2004年,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用了半年的时间,抽检了省内120家茶叶企业、124组样品,40组样品不合格,其中水分超标共20项次,占不合格项目的一半,有人分析这些产品的水分超标很可能是包装质量不过关造成的。

同样是在2004年,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抽送的贵州茶叶24个样本和35个产品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24个样品中有17个达到欧盟的现行标准,35个产品按无公害茶叶标准判定有34个合格,这样的结果在全国都很少见。

不同的标准,自然得出不同的结果,贵州茶叶实际面临的是一种标准打架的尴尬,在浙江、福建等产茶省,都有不少地方茶叶标准“政出多门”。

有的部门仅以水分超标便判定茶叶质量不合格并课以重罚,是很多零售商最担心的事情,有茶商在这方面吃了不少苦头。

矛盾三:有地域品牌无企业品牌

历史上,贵州曾有两件产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一个是茅台酒,早已名满天下;另一个就是贵州茶叶的代表———都匀毛尖。

其实,贵州从来就不缺少获奖的茶叶,据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介绍,贵州至少有50个部优级以上的茶叶产品,但能以此形成自己的品牌的产品却少之又少。“打造自己的品牌”是贵州茶叶喊了多年的口号,通过近两年来的品牌整合,贵州茶叶初步形成南有都匀毛尖、中有羊艾毛峰、北有湄潭翠芽的品牌格局,以此带动地方茶叶产业。但这样的整合目前仅限于品牌的使用,不管是都匀毛尖还是湄潭翠芽,茶叶企业仍然各自为政,甚至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还恶性竞争、无序降价,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王亚兰说,前几年都匀毛尖的这一现象特别严重,同一等级的毛尖,有卖300元1公斤的,有卖几十元1公斤的,结果给消费者造成的印象就是,便宜的毛尖是假的,贵的毛尖的价格是乱整的。据了解,这些状况在2002年《都匀毛尖茶强制性地方标准》修订发布后有所改变。

4月10日,记者来到贵州茶城,这是贵州省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茶叶交易市场,该市场3月24日开业,云集了都匀毛尖、湄潭翠片、羊艾毛峰、贵定雪芽、雷山银球、余庆苦丁、云南普洱地方名牌等。记者在这里看到大部分铺位都有毛尖出售,生产企业不同,商标也不同,大约有十多种都匀毛尖,价格悬殊也不小。经过包装的都匀毛尖都打上了“特级”和“一级”,根据《都匀毛尖茶强制性地方标准》,特级都匀毛尖均为芽头,每500克茶叶芽头应在50000枚以上,一级都匀毛尖在泡开后的特征为“一芽一安溪茶叶半开”。但在记者咨询过的近十家商铺中,销售人员对此一无所知。

岳阳茶叶价格临沧双江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