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之精神——解读中国茶业(七)

2021-03-04 12:17:07热度:212°C

要了解人之精神,先要说说什么是茶人。

茶是灵魂之饮,自不能等闲视之,历来如此。记者以为古人对茶的论断至少有两点是正确的:一是喝茶不等于茶道,二是喝茶的人亦不等于茶人。

按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只要他们喜欢喝茶,就该叫“茶人”。但因为茶是高雅的饮品,灵魂的饮料,此事便不可等闲视之。茶偏又出在以道德立国的中国,不可避免地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便有了资格标准。

茶圣陆羽对茶人的标准是“精行俭德”之人,即注意操守和生活节俭之人。他是我国第一个将饮茶与人的品行修养联系起来的人。

陆羽的观点渐为后人所接受。唐代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就包括茶人资格说,他将陆羽的“精行俭德”具体化为“利礼仁”、“表敬意”、“雅心”、“行道”,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平和、净心高雅。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欧阳修《尝新茶》诗中说:“泉干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何者为佳?就是说茶人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幽雅的气质,如茶一般坦诚高洁的情操。

明人对茶人亦未提出明确的资格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茶人须是“佳客”,即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当然,明人的理解有些偏颇,似乎只有文人才有资格饮茶,才是茶人。

到了今天,人们一致认为,茶人应理解为茶叶种植、加工、贸易、教育、科研等与茶相关的人士,更包括了遍布海内外的爱茶人。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茶人的热情与人气,才使得中国茶业和茶文化蓬勃发展。

在很多场合,我们常常会听到骄傲的称呼:我们是茶人。茶人听起来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其更深远的意义是茶人之精神,茶人因为有了精神才引以为豪。

当代茶人之精神是什么?多年来研究茶文化的专家纷纷提出了多种说法,大家一致认为茶人精神的核心是“茶德”。浙江农大茶学大师庄晚芳生前提出了茶人的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廉即廉洁奉公,美即美仑美奂,和即和平、和气、和谐,敬即客来敬茶、以茶敬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委会主任张大为则认为茶人的茶德应为俭、美、和、静,他认为喝茶应该是百姓的事,所以应为“俭”,即精行俭德。茶文化专家汪根发在从事多年茶叶经营后搞起了茶文化研究,他认为新时期的茶人精神应概括为8个字:和、静、清、寂、通、慧、明、行。其通、慧、明、行之意是指与自然相通有了智慧,有了智慧就会明达事理,明达事理就要为社会做事。

不管是已故的庄先生,还是现在的张老先生和年轻的汪先生,他们总结的茶人应有的茶德精神宗旨是一致的,即团结、奉献。

因为有了团结,茶人成为了一个群体;因为有了团结,才让“天下茶人是一家”。

我们不难发现,每年一度的首都茶界新春茶话会,近二百新老茶人欢度一堂,畅谈茶事,其乐融融,令多少业外人士羡慕不已。茶人这个群体,不分职位高低,也不论资排辈,更不嫌贫爱富,人人铁观音平等。

茶人的团结精神还体现在维护产业的声誉上,记者深有体会,前年,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出现了商铺出租商与承租商的纠纷,出租方以强凌弱,无理拆迁商铺,茶艺引得这条街的许多茶人对此忿忿不平,联合出面拒理力争,维护了承租商的利益,为茶人争得了权益。

茶人的团结精神还表现在驱逐邪恶,弘扬正义。任何人如果干了有损产业发展的事情,其他茶人就会联合起来对抗,驱逐出茶人这个圈子。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中国茶产业才能更加发展、壮大。茶人的团结,是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记者以为,茶人精神尤为可贵的是奉献。茶,作为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中最为普及的饮料,从来都是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茶,植根大地,四季长绿,常采不败,永葆青春,给世界以清新,给人类以健康。茶人也是这样,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

茶人之奉献精神,无论是职高位重的吴觉农先生,也无论是在茶学教育领域颇有声望的陈椽、王泽农教授,更无论是在一线工作的茶农、茶商,他们都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茶叶事业。我们会经常在茶会上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长者,他们依然在关心着中国茶叶事业,还在为茶产业献计献策,不计名利,不求回报,其精神可敬可佩。

谈到茶人的奉献精神,记者不得不提到上海的茶人,上海的茶人是中国茶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团队,上海茶人的奉献精神以上海市茶叶学会秘书长刘启贵为代表,涌现出了一大批茶文化工作者、企业家,这些茶人紧密团结在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周围,团结、奉献、创新,将上海的茶产业搞得轰轰烈烈,成为我们浩浩荡荡的茶人队伍中一面旗帜。上海茶人将他们的茶人精神概括为:爱国、奉献、团结、创新八个字,这与全国的茶人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茶人的奉献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也正因为有了茶人的奉献精神,才使得茶产业能茁壮成长。愿茶人的奉献精神能代代相传!

德茶叶淘宝茶叶数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