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会该怎样办?

2021-03-04 12:14:55热度:152°C

热热闹闹的春节在人们的欢歌笑语中渐渐淡去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悄然而至。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节,对于业来说,春天不仅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伴随着天气转暖、新茶上市,采茶、制茶的农民和工厂开始忙碌起来,形形色色的“茶博会”、“茶叶节”也接踵而至,忙活起来了。

毋庸置疑,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的“茶博会”热浪对促进茶产业发展、增加茶业从业人员收入发挥了无可辩驳的作用。然而,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茶博会”自身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先从名头上说起。几乎一夜之间,县里举办的茶博会都是“国际”的了,而从茶农、茶商利益出发,真正为他们办的茶博会却寥寥无几,事实上,作为推动中国茶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他们的利益有了保障,他们得到了发展,茶博会本身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而他们也是最需要通过各类茶博会引进资本或茶文化者宣传自身的群体。不知道在“国际”的光环下,茶博会档次就真的能“国际化”了吗?即便如此,是不是需要如此多的“国际”茶博会呢?冷静下来,我们需要询问自己的是,我们的“茶博会”究竟要为谁筹办?在各地茶博会似乎一个要比一个规模更大,一个要比一个人气更足的火爆场面前,答案却并不清晰。答案不清晰恰恰也说明了我们为谁办“茶博会”的目标并不明确,目标不明确自然定位上就会盲目,以致一窝蜂地搞茶博会,最后陷入了“千人一面”的尴尬境地,这边的茶博会和那边的茶博会,除了举办场地不同外,几乎找不到更大的差异,就连参会人员也都是“整体打包”,从这一处移到那一处。

为什么在各地茶博会热闹的气氛中,本应该唱主角的茶商和茶农并没有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或许,审视一下是谁在办茶博会倒能对解决问题有些许启示。毫无疑问,目前绝大多数的茶博会,都是政府包办型的茶博会。诚然,政府的支持是茶博会乃至整个茶业发展都必不可少的力量,而且现实条件下,尤其是在举办茶博会的起步阶段,政府的作用是任何组织和群体都无法取代的,许多地方的茶博会只有政府才有力量组织起来,那些做得比较好的茶博会几乎都是得到了政府的极大支持。以举办了多年的上海茶博会为例,就是得到了闸北区政府在各方面的支持。但是,支持并不代表包办一切,现在的情况是,不少地方连续办了几届茶博会都是政府买单,政府全部买单的结果多半必然是茶博会花销较大、效率较低,也难以让该地的“茶博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惘然去谈论让“茶博会”自身赢利了。如果能借助行业协会和媒体的力量,广泛联系当地茶商,共同来办茶博会,即使做得不大,甚至只是尝试着在新茶上市的时候办几个订货会,也许对茶商、茶农的帮助都会更大,在促进茶博会的发展上作用也要更大。如果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把举办茶博会逐渐转变成为一种市场行为,并根据各地不同的条件,办出地方特色来,一个层次分明、针对性强的茶博会想必离我们就不远了。那时,茶博会作为展示地方资源和优势的窗口,作为当地茶叶走出去的桥梁的作用也必将更为明显,同时,在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上也必将大有作为。

这些都是规划、定位上的问题。更现实的问题是,茶博会究竟“怎么办”,需要充实哪些内容,要办给谁来看,即实施层次上需要关注哪些问题。应该说,这一层次主要涉及茶博会的招商、布展、管理、设计、广告等等工作。会前、会中、会后强大的宣传阵容,对达到接触、交流、洽谈、签约、交易的目的都是大有裨益的,广告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茶博会招商的规模、质量,甚至茶博会品牌的确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某些地区闷声办茶博会仿佛是节省了成本,但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却也削减了它的影响,削减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当然在广告投放上,依然需要考虑是优先投放于专业媒体还是大众媒体的问题。很明显,大众媒体的受众要远远大于专业媒体,但是大众媒体的受众往往是非茶博会主办方的目标受众,而专业媒体的效率却要远远高于大众媒体,同时,成本也要远远低于大众媒体。

在茶博会内容的安排上,现在各地的做法,似乎仍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也许所谓的茶博会就是来几场茶艺表演,“国际”茶博会或茶文化节无非也就是请几个外国友人搞一搞他们那些玄乎的茶道表演,到会的外国人越多似乎这个茶博会就越“国际”。除了茶艺表演、所谓的拍卖、茶业论坛等重复了N次的表演外,茶博会是不是也可以引入新的内容?在提高群众参与方面多下些功夫,推出、宣传和普及一些茶业新概念,培养普通消费者对茶叶的兴趣,培育茶叶消费新的增长点。

新茶即将面市,新一轮茶道的茶博会又将开场,但愿各地能办一个让政府满意、让茶商和茶农受益的茶博会。

茶叶和盐西乡县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