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期待突围“量大无牌”困局

2021-03-04 12:11:22热度:102°C

商网消息作为最早发现和食用茶叶的文明古国,中国已经在产量上称雄全球,但在世界市场叫得响的中国茶叶品牌却寥寥无几。历经了4000年的发展和近千年的外贸出口,如今的中国茶却陷入量大无牌、有名无牌的尴尬局面。

自有品牌匮乏我国茶叶出口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品种日益丰富,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记者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获悉,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达到5.47亿美元,均价上涨13%。

从总体上看,我国茶产业发展喜人,但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不高,行业发展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观。去年我国茶叶对俄罗斯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增长了11.4%和31.7%,而中国茶在当地的声誉却远不及斯里兰卡、印度的产品。

“作为世界重要的茶叶种植区,中国的茶叶行业还需打造更多的品牌。”美国茶叶协会主席simrany认为,中国茶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在茶叶加工和销售环节强化管理,提高中国茶在国际上的影响。

“在全球的茶贸易中,中国的贸易量占比仅为18.61%,这与中国茶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极不相称。”在中国食土商会会长霍建国看来,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解决产量大、品牌少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茶行业持续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发展阻力重重专家指出,企业经营体制和方式落后,欠缺全球化经营的理念和视野,是中国茶“有名无牌”的主要原因。此外,生产成本上升、贸易壁垒增加、人民币升值等问题都是茶叶企业发展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现在,茶叶售价的涨幅铁观音已不及成本增幅。”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食土商会茶叶分会会长朱福堂告诉记者,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正面带动茶叶贸易发展的同时,亦促动原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在加工流通环节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加之外,人民币升值也进一步挤压行业利润空间,制约了企业对创新研发的再投入。

去年,欧盟、日本相继颁布新的检测标准,涉及茶叶的农残标准均超过200项,我国茶叶生产的标准体系和卫生安全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茶商网战。

同时,全球茶叶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趋势更是不容忽视。统计显示,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世界茶叶产量增长了31.5%,在2006年达到352.3万吨,而同期全球茶叶消费的增幅仅为26.32%,2006年全球茶叶消费341.3万吨。

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秘书长常凯松提醒,近年来世界茶叶市场需求呈缓慢下降趋势,且整体市场供过于求,实际上,茶叶价格是总体下降的。各项预测显示,未来,供求矛盾还将继续扩大。中国各相关企业应加快对新兴市场和非传统饮茶市场的开发,并大力发展有机茶和特种茶,以产品的多样化增加社会需求。

内部挖潜升级专家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处于较快发展期的中国茶产业仍有较大拓展空间,但单靠价格优势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市场,只有提高质量与服务,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才是茶产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作为协调引导企业发展的行业组织,目前,食土商会已经将工作重点落在引导企业提高效益和培育品牌上来。

霍建国说,食土商会已开展对茶农的培训,使茶农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和标准,从源头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利用重大的国际活动,积极宣传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此次在长沙举办的国际茶叶大会,就旨在通过国际性展览平台加强对中国茶文化的宣传,并借助展会平台汲取各方的发展经验,指导中国茶业的发展。

商会正加强信息交流,协调解决贸易中的问题,规范茶叶出口秩序,并积极研究推动茶叶品牌的发展计划,创造条件,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打造更多的茶业品牌,开创茶叶出口的新局面。为带动8000万茶农增收,商会还将进一步呼吁主管部门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推动其研究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翠茗缘茶叶茶叶壮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