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观察]云南普洱:一片茶叶托着百万茶农

2021-03-04 12:00:02热度:224°C

“这里,北回归线穿过,海拔从几百米到几千米,形成了低纬度高海拔的立体生态环境;这里,郁郁葱葱,垂摆着大叶的树漫山遍野;这里,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和天然基因库之一。这就是云南普洱茶主产区,蜿蜒在澜沧江两岸的崇山峻岭之中。

从“生计”到“致富”的嬗变

茶农说,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别看就是一片茶叶,它是我们全家的希望呀!”在西双版纳的国有大渡岗茶场茶叶基地,正在自家茶园里采茶的金大姐告诉记者,她家一共承包了12亩茶园,每天根据茶厂的要求采茶,厂里支付采摘费。“就靠茶叶,我全家每年2万块钱收入,也有能力供孩子上大学了,家里电视、冰箱,什么都有了。现在,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像金大姐这样致富的农户在大渡岗茶场还有许多。茶场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彭学珍讲,大渡岗茶场为茶叶企业提供品质上有保证的鲜叶原料,用来做普洱茶或者滇红。这个茶场有一两万人,大部分是从边远山区请过来的,既帮基地管理茶园,又能借此脱贫致富,是茶叶给了他们奔小康的路子。

云南的茶叶,自古以来就是山区群众的谋生手段之一。从东晋《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情况看,云南产茶的历史要追溯到3000年前。随着滇茶繁衍的脉络,普洱茶应运而生,沿着澜沧江两岸的山地,逐渐形成云南普洱茶的主产区。唐人樊绰在《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其中所说银生城,就是今天的普洱市。根据史料,到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以普洱茶为生计的茶农就达数十万人,仅销往西藏的普洱茶年总销售量约为150吨(3万担)。金大姐们的祖辈哪里想到,普洱茶如今已从他们当年谋生的手段变成了后代致富的工具。

现在,茶产业是云南区域性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数百万茶农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茶产业的发展,对云南山区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有着其他作物和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省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给出了这样的数据,2006年,全省600万茶农纯收入达24.4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为407元,全省农民在茶产业中人均实现纯收入68元,比2005年增加20元;2007年,上半年tieguanyin茶农人均收入达540.5元,比去年同期的186元增加了354.5元……

“这一串串不断增长的数字,就是云南边疆、民族、山区和贫困‘四位一体’地区脱贫致富的明证。”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这样评说,“云南的发展,在山;云南的出路,靠山。”<hrclass=enorth_new_page>

承受茶农致富之重

小小一片茶叶,咋富了茶农腰包?

普洱茶,为什么能实现茶农致富的梦想呢?云南省农业厅厅长段兴祥说,因为党和政府对茶农和茶产业的有力扶持。而在茶区,记者看到,这种扶持是多种多样的。

补贴茶农种茶是最直接的方式。普洱市副市长关鼎禄讲,每年市政府都要拿出一笔资金补贴茶农,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相结合。直接补贴,主要是鼓励茶农用退耕下来的坡地种茶,种植一亩,补贴100元。间接补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苗补,主要补给提供茶苗的公司,政府通过这些公司推广良种,茶农买茶苗时,只要出一半价钱就行了,另一半由政府埋单;二是通过补贴茶叶企业惠及茶农,在普洱市,如果茶叶企业想获得政府的扶持资金,必须带领茶农一起致富。

除了资金的扶持,政府还积极给农民作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副州长刘德强说,该州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1万名茶农,不断提高茶农种植管理和初加工能力。在临沧市的一些产茶重点村,还通过村规民约和建立茶园安全生产举报机制,实现茶农安全生产自律。

普洱茶市场的升温以及普洱茶的机理,使古茶树的鲜叶价格同一般茶树的鲜叶价格相差甚远,因此保护古茶树等于给茶农送钱。西双版纳州于2004年,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多学科的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州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区域达13万多亩,百年以上古茶园共82234亩。普洱市也于近年花费数百万元,全面摸清了古茶树资源,共有野生、过渡河栽培型古乔木茶树资源136万亩,这些茶树都属于各地村民所有。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开展对古茶树的保护工作,对保护茶农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茶区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吸纳了茶农就业,促进了茶农增收。普洱茶在全国市场具备的美誉度,使茶产业的产业链还在拉长,从茶园到茶杯的路径上,茶庄、茶文化茶艺学校、茶节、茶旅游、烏龍茶茶收藏,围绕茶的路子越拓越宽,茶叶成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近来,普洱茶价格暴跌,对茶农来说,增收缩水不少。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分析,价格大涨大落,给茶农增收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必须高度重视。要使茶树成为农民手中长青“摇钱树”,还有很长的路。此时,金大姐们还在巴望着。

来源:人民网高云才宣宇才杨丽娟

茶叶经销中国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