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茶叶产业发展走笔

2021-03-04 11:28:57热度:203°C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42627日,利川市举办首届采节,来自国内外的100余位嘉宾以及客商与会,采茶比赛等10余项活动精彩纷呈,成功推介了13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28亿元。

近年来,利川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茶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毛坝、忠路、沙溪为主的区域布局及“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产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

规模化夯实茶业基础

利川种茶历史悠久。据该市农业局茶办主任牟秉喜介绍,利川种茶自西周始,明清发展渐盛,一度被列为皇家贡品。连片茶园建设始于1953年,自1997年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后,茶业得到长足发展。

牟秉喜说,利川按照规模化、生态化、良种化的思路,坚持改造与发展并重,茶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为茶业发展夯实了基础。截至2009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2.3万亩,总产量达6400吨,总产值达1.5亿元,茶农人均增收近2000元。”

毛坝因茶而兴、因茶而富。全乡95%以上的农户种茶,优质茶叶基地7.3万亩,人平1.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18元。

据统计,该市现有茶叶加工厂120家,加工机械设备2100多台(套),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从业人员2500余人。

标准化助力生态发展

利川茶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云雾多、日照少、降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太阳总辐射低等气候特点,是茶树生长的绝佳之地,加之远离工业污染,茶业生态优势明显。

据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邓楚洪介绍,该市一方面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一方面大力加强标准化管理,从“茶园到茶杯”严格推行标准化,制定了市级“无公害茶叶”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达到2.1万亩,逐步形成了“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标准化格局。“所送样茶符合国家出口标准,无农药残留。”2009629日,利川市毛坝乡硒源茶业和中兴茶业两茶企收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的传真。新世纪之初,面对欧盟的“绿色壁垒”,毛坝大力推广施用合格的生物农药,购置宣传直通车,发放宣传资料1.1万份,设置茶叶农药专卖柜28处,全民降农残,农残控制率达到100%,并于2003年重新打开欧盟的大门。

据悉,该市茶企中取得茶叶自由出口贸易权的有2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3家,取得QS认证的有7家。利川茶叶因绿色、生态、健康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2009年,功夫红茶等产品畅销日、韩、俄、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78万美元。

产业化拓宽市场空间

龙头培植初见成效。近年来,利川对龙头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融资上给予倾斜,在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服务。政府通过信贷扶持,每年为茶企发放贷款近1800万元,政府每年发放贷款贴息近200万元。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茶企中规模以上的有5家,其中州级龙头企业3家,去年实现产值5560万元,创利税242万元。

品牌培育成效明显。据介绍,该市现有“雾洞”、“星斗山”等10多个品牌已经注册了商标,其中“雾洞绿峰”连续三届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名茶”,“星斗山毛峰”于2004年获全国中绿杯金奖,“星斗山”、“星斗绿屿”于2009年分别入列“湖北省著名商标”。

利川的“皇帝”牌茶叶、“鹏鸟”牌茶叶在境外注册商标,开创了我国民企茶品牌在境外注册的先例。

茶业链条不断延伸。利川把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茶叶种植到加工各环节,从茶生产到茶旅游再到茶文化,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并带动了茶苗选育、茶叶运输、包装、专用肥等相关配套服务。同时,通过广告营销、节会营销、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强化市场营销,茶品销往全国20多个城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广交会、茶博会以及通过举办采茶节、名优茶鉴评会等活动,激活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利川茶业如何解决基地规模小而散、龙头企业少而弱、茶叶品牌杂而乱、融资渠道少而难等瓶颈问题,在中国·利川首届采茶节茶叶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指出:利川在发展生态有机茶、标准化建设、培育龙头、品牌整合、科技兴茶、解决融资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玻璃茶叶柜苦丁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