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难见采茶忙 茶农为何不愿采摘大众茶

2021-03-04 11:25:45热度:144°C

今年,大众青叶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元,但让不少大众茶生产厂家头痛的是,青叶收购量远远达不到往年。除今年天气原因特殊外,茶农对采摘茶叶缺乏热情是一个重要原因。

青叶收购遇难题

昨天上午,笔者来到位于平水镇生产高山茶的黄壤坞村,在该村承包初制茶厂的徐李云正忙着把青叶搬入车间。“今年青叶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元,比往年足足高了4角,但还是收不到茶叶。”徐师傅告诉笔者,到5月中旬,他才收到2万公斤青叶,而去年达到8万公斤。

徐师傅说,为了收购青叶,他转遍了南部山区,能联系的茶农都联系了,但依然达不到所需量。“我所在的黄壤坞村作为高山茶产区都如此,更不用说别的地方了。”

茶山难见采茶忙

黄壤坞村是平水镇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拥有茶山749亩,293户村民,曾经家家户户以种茶和采茶为生。眼下,本该是采摘大众茶最繁忙的时节,但在该村茶山上,却很少看到村民采茶的身影,与昔日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往年各家茶厂收购我们村的大众茶青叶最高达到13万公斤,今年8万公斤还不到。天气原因导致减产是一方面,更多的原因是茶农对采摘茶叶提不起兴趣来。”该村村干部告诉笔者,由于大众茶青叶收购价一直低廉,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不再回来采摘。“有的村民甚至连茶山都荒废了,因为外出打工比摘茶更有赚头。”

茶山转租难实施

在许多茶农对采摘大众茶日益“冷淡”时,黄壤坞村村民李锦和却与众不同,在利用自己的4亩茶山外,还承包了村里的7亩茶山办起一家茶厂。他说:“不久前,仅仅龙井茶就卖了万把块钱,其实只要有技术,自己制作初制茶也是有赚头的。”

李锦和的茶厂,引起了黄壤坞村的村干部们思考。“能不能把749亩茶山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激活?”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贤灿告诉笔者,他们曾有这样一个想法,将一些荒废的茶山回租,再用同样的价格包给善于经营茶山的能人。“但村民们有很多担心,所以宁可荒着,也不赞同这个做法。”由于村民们有顾虑,村干部的这个计划只好搁置。

如何让茶农重拾积极性

黄壤坞村的茶山仅仅是我县南部山区茶叶产业众多现象的一个缩影。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县南部山区有众多初制茶厂,但近年来因整个茶叶市场的形势欠佳,不少制茶厂因经营不善倒闭,生存下来的初制茶厂在发展上也多有困难,茶农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我县有关部门的扶持和鼓励下,近年来,茶叶生产和销售形势得到好转,但累积下来的消极因素却不是在一两年内可以消除。要提高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既要加强对茶农的引导,同时也取决于茶叶市场形势的好转。

不言茶叶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