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横行郑州 如今让位铁观音

2021-03-04 11:20:29热度:130°C

信阳毛尖,是世界绿茶珍品,其获得的奖项代表了中国茶叶的至高荣誉。然而,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信阳毛尖,在铁观音、普洱、龙井等南的大举进攻下,沦为寂寞的陪衬。爱之切才痛之深,信阳毛尖何时复兴?成为急需破解的命题。

信阳毛尖为何品不出“价值”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617~18日,2010年中国商帮峰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商帮代表坐而论道。

茶歇时,记者随机问一些商帮代表能叫得出来的名茶名字,人们脱口而出:铁观音、龙井、普洱、碧螺春……而信阳毛尖却“世间绝品人难识”。

与此同时,在郑州北茶城和郑州南边的香国茶城,一些商人也在品茶言商。几乎所有人在品过几道不同的茶后,称信阳毛尖口感、内质已不如从前。

不常泡茶喝的记者在几个茶叶专卖店点了信阳毛尖,发现毛尖的确变了。以前,记者用玻璃杯冲信阳毛尖,只见毛尖在水中曼妙翻转,慢慢滋润开来,仿佛一只只蝴蝶飞舞,然后缓缓落下,轻品慢啜,似乎无味,继而一股栗香之气弥散于唇齿之间。而如今的信阳毛尖,叶底不再肥厚,是朵“小芽头”,记忆中的嫩绿透亮的汤色以“浑”代之,特有栗香口味不再醇厚、浓郁反而代之以“淡”。记忆中的信阳毛尖怎么品不出真味了?

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学昌解开了疑团:都是品种引进不当惹的祸。他说,这几年,几乎所有的茶商进入一个误区,都在看外形“美不美”,于是纷纷从福建引进“大白茶”,它的优点是出芽早、产量高、白毫多,而不再有原来品种的特质,这种“小、浑、淡”被消费者戏称“小浑蛋”而“罢喝”,信阳毛尖自己打倒了自己。

信阳毛尖自古为贡品,《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土贡品有茶”。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称的“淮南茶,信阳第一”、茶圣陆羽的“淮南茶,光州上(今光山县)”,成为信阳毛尖的千古定论。1915年,信阳毛尖代表中国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夺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信阳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90年,信阳毛尖参加全国绿茶评比,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金奖……

或许是接踵而至的荣誉,使政府、企业、茶农沉浸在陶醉之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信阳毛尖,沦为寂寞的陪衬。

“在郑州北茶城,铁观音成为霸主,普洱紧随其后,信阳毛尖仅占五分之一份额。”郑州北茶城市场部经理高磊说。

走马郑州茶叶批发市场和国香、国际、中陆等“五雄争霸”的茶城发现,铁观音占市场60%的份额,普洱名列第二。河南省茶叶商会会长姬霞敏说,2003年郑州茶叶批发市场成立之初,信阳毛尖占主导地位,而现在只剩下不多的几十家。最初,省会市场有1亿元的销量,信阳毛尖销售额为5000万元,现在市场年销售5亿元了,信阳毛尖还是原地踏步。

世界名茶信阳毛尖怎么了?在信阳西山茶厂经理王祖才、广西苍梧县六堡茶商张敬初看来,这是只追求“芽小、芽纯、芽早”造成的恶果,人们都采摘看起来漂亮的单芽,而不愿意采摘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一个采茶高手一天最多能采摘三四斤鲜叶,不仅造成成本大增,也造成茶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铁观音是用电锯采摘,一人一天能收一亩茶。信阳毛尖成本高昂,价格昂贵,消费者吃不消,成为致命伤。

千言万语道不尽毛尖之痛

说信阳毛尖,不得不说车云山。说起它们,就会聊起中国千年茶话。“车云山”、“信阳毛尖”,是河南的骄傲,也是难以言说的心病。

车云山位于鄂豫之界,沐长江之雨,浴淮河之风,所产毛尖,品质列绿茶之首。信阳毛尖在国际国内获的大奖,都是在车云山采摘的。然而,记者发现,不少信阳毛尖包装盒上称信阳毛尖多次被国际国内评为金奖,就是没有打出“车云山”商标。信阳毛尖难走出省门、国门,记者问了多个信阳毛尖茶商这其中的缘由,都顾左右而言他。

刨根问底中,云南西双版纳国普茶叶有限公司郑州销售公司经理孙健揭开了谜底:“著名原产地商标丧失了,象征茶文化历史的千佛塔被人为毁掉了。”

惊愕之中的记者了解到,湖北随州人捷足先登,注册了“车云山”商标。湖北的“车云山”毛尖“吃”过山界,信阳的“金字招牌”打不出,不得不进入共用品牌“信阳毛尖”。而“信阳毛尖”在韩国被一茶商注册为商标。

茶叶含茶碱茶叶摊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