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犹质监局帮扶当地做强茶产业
2021-03-04 10:51:07热度:162°C
2021-03-04 10:51:07热度:162°C
依据政策做大茶叶产业
中国茶网资讯:近年来,上犹县的茶叶产业在质监部门的扶持下,54家加工企业和小作坊整合成6家茶场,并顺利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获得生产许可证,年加工茶叶能力达到400多吨,占全县茶叶生产加工总量的80%以上。
据了解,茶叶是上犹县农业的主导产品之一,是上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066.7公顷,其中可采茶面积1266.7公顷,全县茶叶产量521吨,产值突破1000万元。多年来,当地政府始终坚持把茶叶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和形象产业来抓,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不过,当地的茶叶生产仍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仍然停留在分散经营的阶段。
针对茶叶生产出现的困境,上犹县质监部门积极协助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以达到整合茶叶资源的目的。上犹县质监部门经过对全县54家加工企业和小作坊的调查,对停留在传统模式制作、难以达到现代生产工艺要求的,建议停产或整改,防止茶叶资源浪费。目前,通过质监部门的帮扶,有6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证审查验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为该县茶叶发展赢得了市场准入证。
此外,上犹县自2004年实施有机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广大茶农逐步认识到“有机茶”、“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的重要性,在茶叶的标准化种植方面有所提高。近年来,通过上犹质监部门以及其他方面的努力,《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上犹绿茶质量要求》《上犹绿茶标志与销售》《上犹绿茶管理体系》5个产品标准上升为江西省地方标准,以标准占领市场,为茶叶生产走上标准化铺平了道路。同时,上犹县质监局大力推广这5个标准,大力推进种苗选择、种植技术、采摘技术、生产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促进茶叶行业逐步向生产“有机食品”转变。
上犹茶叶要真正走出上犹、走向市场,必须靠龙头企业带动,靠品牌效应。对此,上犹县质监部门在帮扶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还不断加强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名牌培育工作。质监部门一方面积极做好“有机食品”“江西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以品牌效应带动整个茶叶产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指导茶叶企业按照“规范化建园、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思路,形成以茶叶联营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深加工、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茶叶增产增收
2004年,上犹县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了上犹县梅岭有机茶标准化示范项目,2005年此项目就被列入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生产模式,示范区的农户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2008年,上犹县梅岭有机茶标准化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质监部门验收,使上犹县的有机茶叶生产向基地化、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上犹县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以上犹县梅岭茶场为中心,同时带动了周边及该县茶叶主产区梅水乡、油石乡、寺下乡、五指峰乡、营前镇、陡水镇、水岩乡等7个乡(镇)实施有机茶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为了使上犹县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推广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上犹县选择了具有适宜种植茶叶的土壤、气候条件的高山茶园为重点建设区域,如五指峰乡高峰茶场,寺下乡峻峰茶场。该县通过以点带面,然后再向周围辐射,扩大示范面积,抓实施效果的方法,促使上犹县梅岭茶场这个茶业龙头发展得更大更好,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生产模式,也使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原计划标准化示范区的面积为5000亩,现已扩大到18600余亩,达全县总面积的71.2%,达到全县可采面积的91%。通过示范区的推广和建设,全县的茶叶总产也得到很大提高,2005年全县茶叶总产量为452吨,2008年提高到521吨。该县的茶叶产量年年在增长,效益年年在提高。
另外,有机茶的标准化生产管理,还带动了该县茶叶行业由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向规模化、产品结构合理化发展转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在茶产业中高产、高效的典型。2005年,该县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的茶叶总收入为1982余万元,2008年达到了3274万元,增长了65.2%。
双秋茶叶茶叶棉上一篇 : 贵州加快建立现代茶产业体系
下一篇 : 游资炒“红”黑茶 或成普洱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