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工短缺制约茶产业良性发展

2021-03-03 14:56:45热度:185°C

中国茶网资讯:1993年,我市业走上转型发展精品之路。18年来,我市茶园从4.4万亩扩大到6.5万亩,但产量从2300吨减少到1200吨,而产值却增加了10倍,从1亿元(含茶业的二、三产)增加到10亿元(含茶业的二、三产)。

与此同时,与我市茶业发展精品之路如影相随的是,采茶工日益短缺,特别是2003年以后呈严重短缺态势。业界人士认为,采茶工短缺正在制约着我市茶业发展的精品之路。

精品之路:专注春茶生产

用茶业业内人士的话说,镇江茶业精品之路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体现为专注于一季高档春茶的生产。

茶业精品之路主要体现在茶叶品质上--打造镇江名茶。市农林局园艺指导站站长李传德介绍,镇江名茶可分为两块:一、传统名茶。主要有炒青、烧青、碧螺春、龙井、旗枪等。除炒青、烧青外,因名茶原产地保护等原因,碧螺春、龙井、旗枪等在我市已基本不生产。二、自创名茶。自1985年我市自主研创“金山翠芽”至今,已自创了10个品牌的名茶:茅山长青、三山香茗、五峰迎春、宝华玉笋、墅山翠萝、惊春灵芽、凤美剑毫等。其中以“金山翠芽”最为著名,荣获两届中国新十大名茶第一名,市场评估价值4.43亿元。

尽管现在有的地方已采用机械采摘茶叶,但对于走茶业精品之路的镇江却是个制约--高档名茶生产,茶叶必须人工采摘。

采茶工缺:茶叶将变树叶

再过十来天半个月,今年春茶就将开采。但直到昨天,丹徒区上党里墅茶场场长马青松,才因为与采茶“工头”敲定下200多名采茶工,而松了一口气:如果到时没有采茶工,茶叶将变树叶。

300多亩茶园的丹徒区曹付茶场总经理谭晓亮说,因本地采茶工难招,每年大部分采茶工都到外地招用。谭晓亮分析了出现采茶工紧缺的两个原因:一、性别因素。采茶工基本上均为女性,减少了一半用工机会,且45岁以上的占了80%以上。而小姑娘们随便找个服装厂、火锅店等工作,工资每月都有2000元,不肯做采茶工。二、季节因素。以前茶叶采制春、夏、秋三季,现在只采制春茶一季。现在劳务工本来就缺少,这种季节性短工就更没有人愿意做。

马青松说,按1人负责1.5亩茶园计,我市6.5万亩茶园共需采茶工4万多人,除去本地约三分之一的采茶工,需从安徽、河南等地招用近3万人。

提高待遇:采茶工也难招

为吸引外地采茶工,各茶场纷纷提高待遇,但仍然难招。马青松说,2001年以前,基本上都是外地采茶工主动前来联系采茶事宜,而在此之后,情况出现逆转。为抢茶场工,各茶场之间甚至出现互挖“墙脚”,有一年某茶场就半道“拦截”了另一家茶场预订的采茶工。

“采茶工成本每年基本上以30%的涨幅递增。”丹徒区小力山茶场场长陈国韦说,2001年以前,一名采茶工一季春茶(约45天)采摘收入为1000多元,而现在高的能达到4000元,还要包吃、包住及往返车费。众多茶场说,即使如此,采茶工仍然难招。

破解难题:各方积极寻策

马青松说,每年不断递增的采茶成本,正严重压缩茶场的利润空间。经不完全测算,目前采茶费用占茶叶成本30%。而如果采茶成本继续高涨,镇江茶业发展精品之路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各方正积极寻找破解采茶工短缺之策。马青松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一些茶场就建议,由政府出面成立专业劳务公司统一“托管”采茶工人,但由于茶叶采摘为季节性零工的不确定性,致使“托管”采茶工的建议无法落实。

对于机械采茶,镇江新区甘露茶园总经理蒋庆国说,高档茶叶须人工采摘,对茶园行距等有较高要求,机械采茶一直未能提上我市茶业界议事日程。不过,甘露茶园已对正在新开发及更换新品种的茶园,采用机械采摘茶叶标准布局,以待适时使用机械采摘。

大鹏茶叶经期可以喝茶叶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