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人大访谈——戎加升

2021-03-03 14:45:04热度:111°C

六旬茶人戎加升:要抓质量,不要炒作

8月4日,其貌不扬的著名人戎升出现在我们眼前,他清瘦质朴,话语不多。这位1999年花270万下双江县勐库茶厂的茶人,如今已有2640万元的固定资产,他2005产的1100吨成品普洱茶早已被抢购一空,当年的生产总值达到万元。临沧市茶办主任张志忠告诉记者,他公司的业绩不亚于闻名的滇红集团,目前已被推荐参加今年"感动临沧年度人物"评选。

"现在普洱茶虽然火爆,但一定要在全省范围内抓质量,要花大力气打假,还有,不要搞炒作,炒作会亏了消费者。我从16岁开始种茶制清楚地记得:1985年由于不规范二洱茶厂家太多,大量造假,云南÷洱茶销路严重受阻;1995年,云南的红条茶也是由于很多初制所不 讲量,管理部门又没把好关,导致]俄罗斯的红条茶卖不出去。我是过来人,感觉到现在已经开始出现

前两次的兆头,再不抓质量,(普洱茶)就危险了!我们双江县离省城太远,去一趟省城不容易,见孔副省长又不晓得到哪里去找,就只有拜托你们记者回去告诉孔副省长了。"戎加升不紧不慢地说完这番话,喝了一口自己制作的普洱茶。

同行的双江县委宣传部领导说,戎加升这人脾气有点"陉";很多时候,不管你是政府官员还是茶商,不管你是记者还是专家,不管你来自省城还是当地,他不想说话的时候,见你一来,转身就走;唯独对当地的农民,他时刻都会挂在心上,他把自己售茶赚取的利润,40%主动用来反哺茶农,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农民朋友受穷。

这一次戎加升破例讲了很多话,从他个人的经历,一直讲到他的经营和管理。他的故事耐人寻味,听完他的故事,你一定会冒出一句话来:

戎加升就是一饼越陈越香的普洱茶,甚至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云南的普洱茶。

戎加升身世:勐库大叶种身边的茶叶世家

戎加升祖籍江西。明朝,戎氏高祖随沐英赴滇平乱,并迁居云南南华。公元十六世纪,戎氏后裔移居临沧文远村,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文远村海拔1700米,背靠北回归线北侧的打雀山。打雀山西侧,就是优质勐库大叶茶的种源之地。戎氏历代在此垦植农业,兼营茶叶生意。戎加升父亲正常年往返于下关?昆明和缅甸腊戌。到1949年,戎家已有山水田39亩,耕牛驮牛15头,驮骡13只,资本5000多元。

1946年6月,戎加升出生。从记事开始,长辈们就给他讲述茶马古道上的风雨历程和轶闻趣事。从小,戎加升就知道茶叶是棵"摇钱树"。上世纪80年代初,戎加升在勐库经营茶叶初制所。199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戎加升购买了已宣告破产的双江县茶厂,成立了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戎加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的儿子戎玉廷升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戎夫人杨国权管理后勤,长女戎玉梅和女婿管理勐库茶叶配制厂,毕业于临沧财校的三女儿戎玉莲任财务部经理,四川电力中专毕业的四女儿戎玉兰任销售部经理。

经过多年努力,该公司已成为双江县最大的民营本企业,也是临沧市远近闻名的茶叶企业,其常年员工200多人,且多为双江县的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和傣族少女。

戎加升决策:主攻普洱茶

接手双江县茶厂后,戎加升外出考察。考察后,决定不做滇红,专攻普洱茶。2003年,戎加升出成品茶350吨,总产值约1000万元;2004年,产520吨,总产值约1600万元;2005年,总产1100吨,总产值4600万元,未来几年,戎加升的目标是:实现年产l万吨。

谈及自己的"决策依据",戎加升说:"现在国内外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人们不会嫌普洱茶贵,只会嫌普洱茶品质差。

戎加升发现:勐库茶施化肥制不出"白芽"

戎加升16岁开始种茶。在计划经济时代,他所配制的出口功夫红茶,白芽占40%,黑芽占60%。1985年前后,长期跟茶树打交道的戎加升发现了一个秘密:勐库大叶种茶对化肥特别敏感。不施化肥的茶,叶片较肥厚,且有很多"白芽";而施化肥的茶,叶片薄而长,且没有"白芽",多是"黑芽",口感也比较差。此外,施过化肥的茶树容易长虫,而不施化肥的茶树不会长虫。从1993年开始,他发现:凡施过化肥的茶树,一年比一年差;凡施过化肥的茶树,脱了化肥就长不好。这"重大发现"成就了他后来的茶产业:在收购鲜叶时,凡施过化肥的茶叶,他一眼就会辨别出来--他坚决不收施过化肥的鲜叶,任何人来说情都不买帐。他甚至能从茶叶的长势发现商家销给他的有机肥中是否含有碳酸氨和氮肥,他为此一次退货近4百吨。

戎加升培训:杀肥猪请农民吃饭

戎加升清醒地看到:勐库的大叶种茶树基本上都是长在高山上的占茶树,每棵树都在茶农手中。怎样避免茶农使用化肥和农药,成了一块心病。最初,无论跟茶农怎么沟通,茶农都不买帐。后来,他采取"怀柔"政策:先到每一个村子,杀一两头肥猪,请茶农吃饭,然后再给茶农们讲课,农民开始按他的要求做。近两年,鲜叶价格上涨,戎加升在全县的茶叶收购又最多,提供鲜叶的地域面积扩大。怎样保证质量?戎加升又想出了一个"狠"招--连坐法:他让各村的村委会干部替他管茶农和鲜叶质量,给村干部发工资。但收购鲜叶时,他先扣掉20%茶叶款,以村为单位化验茶叶:凡有一例鲜叶有农残和化肥,提供鲜叶的全村人都得不到余款,并让所有村民回去查找"罪魁祸首"。去年,有个村因两个人的鲜叶超标,全村就少收入17万元。与此同时,他又大抛"胡萝卜":每年拿出8万元左右,奖励做得好的村寨,并请出县里的主要领导和他这个董事长一起,去村里召开"现场颁奖会"。为了避免初制所在制作过程中茶叶受污染,他把原来的4个初制所合成一个,集中到厂区统一收购和制作茶叶。
戎加升营销:亏本设立专卖店
"我基本上不在一个城市长期设专卖店,而且每开一个点都要亏10万元左右。"表面上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戎加升,在经营上都使出了自己的"怪"招。
据戎加升介绍,他曾经在昆明?广州?两安设了专卖店,每次都是只开一两年就迅速撤离:"有时连装修费都赚不回来就撤了,租金全得亏进去--我有一个原则,只要销路打开了,就赶紧撤,然后让经销商亲自到我厂里来拿货。"戎加升的"绝招",让很多商家一头雾水。
"但我特别喜欢参加各类茶叶的展销活动,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去,我相信我的茶叶质量和价格能吸引新的经销商。"在展会面前,戎加升特别大方。
"我也不做广告,中央台?云南台来我都不做。那些虚假产品,不管广告打得多好,工商一爆光就垮了;有时候买了质量很差的产品,看见电视里打它的广告,心里就不舒服。只有质量真正好,才会有长远的市场。"戎加升显出了商人难得的理智。
戎加升打假:"如果工商赢了官司,我还要起诉这家厂"
"我早在6年前,就没生产绿茶了,现在市场上居然还有我的绿茶。前不久,工商处罚了双江县一家茶厂,一次罚了30万元,原因是假冒我的产品。这家厂不服,向法院起诉。如果最后工商赢了(官司),我还要起诉这个茶厂。"在戎加升看来,假冒伪劣产品的破坏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有很多人制假的时候,对茶产业的威胁就大了:"一只老鼠粪搞坏一锅汤,如果有一百只老鼠粪掉在一锅汤里,这锅汤就惨了。现在我们要防止一百只老鼠粪掉进云南普洱茶这锅"汤"里,所以我才想让孔副省长知道我的心里话!"
说到这里,戎加升突然沉默不语。不一会儿,他缓缓地站起身来,独自点燃一支红云香烟,然后旁若无人地离去--没有一句应酬的话。
记者被狠狠地晾在一边。

南宁茶叶珍珠茶叶价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