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人大访谈——蒋文中
2021-03-03 14:44:58热度:133°C
2021-03-03 14:44:58热度:133°C
昆明对话:吃普洱茶的都是专家?
——听《中华普洱茶文化百科》作者蒋文中谈普洱茶
“吃普洱茶的个个都是专家”
一位茶人说得好,“吃茶”在种茶人和卖茶人眼里是靠茶吃饭;在劳工眼里,是消除疲劳;在学者眼里,是据理详论......似乎学者总是与据理详论分不开,如果此说成立,今天的普洱茶的确到处是据理详论的人们,而这也如百姓们戏说的那样:“吃普洱茶的个个都是专家”。还有说在茶界,“教授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教授”,这些听来很有趣,细细一想也有道理,这说明关心热爱普洱茶的人多了。普洱茶的种种留给人们悬念大多,所以到处是据理详论的人们。但论要有理,论要有据,就得去钻研调查,因而普洱茶的学者越来越多,促进了普洱茶经济文化的繁荣。
普洱茶学者多了,茶农茶商等各种与茶有关的老板是高兴的,你们去争论吧,争得越热闹,市场越火热,行情更看涨。这有点像战国时代一样,各种学派,各种治世经典言论的学者纵横天下,扶助各个国君去实践,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国家统一。
茶的学者多了是好事,更说明了茶是有文化的,卖茶与卖菜开小吃馆不同,所以做茶的?卖茶的?买茶的?吃茶的?说茶的?写茶的?凑热闹的都得有文化,因为大家都得懂茶,尤其要懂普洱茶,不仅要搞懂中华茶文化,还得搞懂云南历史和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还要搞懂茶的生产及理化科学,于是对“学者”“专家”们的要求更高了,但这毕竟不容易,于是多数人只能淡淡地说:吃茶,吃茶,吃好茶就行了!吃好茶就懂了!于是大家相约吃茶去,“味酽一杯中。”
教授越来越像商人
茶的学者多了是好事,这样可让教授越来越像商人,不能坐而论道,空说白讲,而商人越来越像教授更好,这样茶才做得好,科学含量高,卖得有文化价值。有文化的茶商茶人多了是好事,虽然茶之为饮是国人的一种生活习俗,茶之为用只是一种饮;虽然吃也罢,喝也罢,还是大众的事。然而品,尤其品名茶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为基础,更需有文化且要有休闲心境。所以作为市场的一种需要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品茗?茶具?茶艺及茶礼等茶事活动,在茶文化越加繁荣的今天,与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也不会相去甚远了。
茶的学者多了是好事,但也有不足,如借普洱之名,搞程式化和虚玄茶文化的炫耀,让大众笑话他们只是一种小圈子内的所谓“高雅清谈”,根本无关百姓生话和茶产业的宗旨。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教授可以越来越像商人,商人可以越来越像教授,但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却要提防很多并不认真做研究的“教授”,借普洱“专家”之名去为各种商业活动推波助澜,大肆炒作。还有昔日茶人同好的情趣之事,竞被大量不知是商人还是专家的炒手,套上“茶文化”的光环,借茶以设局,借茶以下套,来表演来宣传。令人忧虑的是,在茶叶市场本就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这种大量假“茶文化”之名愈演愈烈的廉价表演搞得更加—派混沌。在这种混沌中,到处是有茶就是“普洱茶”,有“普洱茶”即有各种“文化”炒作,既劳民伤财,还把本就有文化的普洱茶搞成假冒伪劣文化。就如某地,曾用数千万元人民币修建茶文化大广场,对一个不大的县城来说,对当地人均年收人仅两千元左右的茶农来说,数千万元人民币意味着什么?不知道这是茶产业链的有效延伸,还是政府与企业在一起搞花架子。茶产业发展到今天,要让农民受益?政府受益?企业受益,不管是做茶的?卖茶的?买茶的?吃茶的?说茶的?写茶的都应在“和?敬?怡?真”的茶道精神上下功夫,在“真”和“好”上下功夫,吃好普洱茶,才会赢得广大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才有云南茶产业的良好发展。
中国茶产业向品牌经济转型
自茶叶市场进一步扩大和升温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洗牌,茶叶消费市场中,已明显出现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继续走俏,高档茶将畅销不衰。大宗低档茶出现卖茶难后,各产茶大省先后开始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并由此揭开了中国茶产业向品牌经济转型的帷幕。
这是因消费者的心理渐渐由仅仅饮用转向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也是消费者对好茶保健功能更加重视的结果。如今的消费者不仅看重茶叶的质量和保健功能,而且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茶的历史?工艺也越来越挑剔。茶叶消费也由单一同质化传统茶转向多元化系列产品。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大了选择性。此外,茶叶的药理作用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就如北京人过去有喝花茶的习惯,老百姓也喜欢比较便宜些的茶叶,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现在许多媒体对绿茶?普洱茶保健养生功效的介绍,使得人们对绿茶和普洱茶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购买绿茶?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在全国卖得最好的是龙井?碧螺春?普洱乔木七子饼等高档茶。
可以这么认为,目前我国茶叶市场已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战国时代,开始由创名优茶发展到创名牌茶。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这是茶农?茶厂?茶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
卖茶难的问题已突现出来
云南是产茶大省,近几年,名茶中的普洱茶?滇红茶产量已从10多年前的几十吨发展到2005年的40多万吨,并基本形成了128个县中有110个县生产茶叶,有茶就有名茶?就有产地和茶叶市场的产业格局。普洱茶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量?产值?茶园面积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着普洱茶产量的逐年增加,卖茶难的问题也突出出来,生产?销售开始受到挑战。在这种局面下出现两极分流:
一方面因云南及产茶区的边远,使产地市场辐射功能不足,促使我省各产茶区的普洱茶不停地“东征北伐”,远征国内最大的茶叶市场——广东?济南?北京茶叶市场;云南各地的山里汉子也离乡背井,不停到全国的各大城市开设“普洱”专卖店。
另一方面因消费者看重茶叶的质量和保健功能,全国及海外的茶商为得一手好价好原料,也纷纷出动,把收购好茶菁的触角伸向云南各乡村僻壤。以前愁茶叶销路的茶农们,正激动不已以各种方式进人流通领域,这可以说是茶农们市场意识的觉醒,也可以说是一种仅只能供原料的初级产品市场高质低价的无奈。
对茶厂茶商来说,最无奈的还是产品卖不出去。在有些地方,能卖出去的90%是茶原料;云南还有茶饮料卖不出去,外地茶商只要他们收购的好原料。
黄旦茶叶赤壁茶叶上一篇 : 普洱茶市场大调查——广东
下一篇 : 云南茶人大访谈——张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