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致扬州名茶“绿杨春”近乎绝收

2021-03-03 14:31:11热度:141°C

中国茶网资讯:“绿杨春”是扬州地产名,据传其品质不逊于“西湖龙井”,市场地位曾高过“铁观音”。然而,今年,“精品绿杨春”主要产区仪征市月塘镇茶树却大面积枯死,令人扼腕叹息。日前,记者前往当地调查原因,茶农的说法是:“我们这里没有水”。

茶树一片片干枯而死

中国江苏网讯 自3月份以来,扬州地产名茶“绿杨春”开始上市。然而,今年的“绿杨春”上市量极少而价格奇高。来自茶商的解释是“物以稀为贵”,因为该茶主产区仪征市月塘镇正遭遇十年未遇的大旱,上千亩茶园根本无茶可采。

尽管采访前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前往月塘调查的记者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了――“无茶可采”似乎已经不再重要,茶农们苦心经营了多年的茶园或将“从头再来”。

“35年了,我家的茶树比我年纪还大,现在它没用了。”一位赵姓茶农告诉记者,一开始都以为去冬今春低温天气较往年要长,因而延迟了茶叶的发芽,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欲哭无泪――茶树无可救药地一片片干枯死亡。“我们一般只卖春茶,如果仅仅是低温冻害,放弃一季,保养一年,明年还有新芽,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与赵家茶园相隔不远,记者见到了另一茶农。赵姓茶农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印证,“茶树死了你救不活它,只有重新栽种,而重新栽种不是马上就可以收到上好茶叶的,培育期通常需要3年以上。”该茶园的主人这样告诉记者。

在采访现场,记者遇到了一位从城里到山区收货的林姓茶商。“没有多少好茶了,可惜了。”林老板说。

天干无雨水库枯竭

月塘地处丘陵山区,农田多为坡地,灌溉困难,而相较于粮食作物,茶树所需水量不多,因此,从90年代以来政府一直鼓励农民改种茶树,见到的成效也十分明显。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原先用于农作物灌溉的农田水系逐步被废弃不用了。

“就是因为没有水。如果有水,怎么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调查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茶农都这样分析。“往年的这个时候雨水都是很多的,没想到今年却干成这样,天气预报天天说有雨,也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不少村民这样说。

在月塘,记者也听到了不少“特例”―― 一位农技人员告诉记者,一些茶农自己在茶园里开挖水塘、铺设管网,因而作物基本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还有一些“不等不靠”的茶农自己想办法引水灌溉,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因为销售看好比往年多赚了钱,“自己引水灌溉,即使是用自来水,1亩茶园的费用也不过200元左右,1亩茶园一般能收近20斤茶叶,就算每斤只卖100多元,2斤鲜叶就把成本收回来了。”这位技术人员这样和记者算了一笔账。

对于“先进典型”,也有人觉得不能简单类比,因为他们的茶园附近根本就无水可取。“大水库离我们很远,村里的‘当家塘’又在‘清污’的时候被抽干了,我们到哪里去弄水呀?”不少茶农跟记者这样诉苦。

水是商品,谁来买单呢?

在月塘,记者还听到了这样的抱怨:“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不管我们呢?今年的旱情可以说是十年一遇,但是,十几年前也是大旱,消防车都下来送水了,可是今年根本就没有人问。”

带着茶农的怨言,记者专门走访了仪征市水务局。在该局,记者得到的基本信息是:尽管山区的灌溉水系严重缺乏,但水务部门设施没有问题、队伍可以拉得出去,将水送到灌区也只要3个小时。问题是,水是商品,电费要钱,谁来买单呢?

该局监察室负责人曹礼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政府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万元对灌区进行改造,山区和圩区的河道能灌能排,效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然而,供水是需要成本的,现在电价又 进行了上调,这个费用跟谁去算?还有,万一补水后再下一场大雨,这些钱就浪费了。

曹礼春还认为,今年的损失与茶农的侥幸心理有密切关联,“老百姓一是想等天下雨;二是想依赖政府。前段时间我们接到几个老百姓的电话,说你们赶紧给我们打水。我回答说,水是商品,打水必须先到供电部门缴纳几万元钱,这个钱必须由村里交给我们,但没有人出面来办这件事情。”

此后,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月塘茶园的旱情已经引起仪征市政府的重视,从长江引水灌溉或将成为这里“长治久安”的方案。

茶叶放鱼缸质朴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