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拟建八闽最大标准茶园
2021-03-03 14:08:56热度:126°C
2021-03-03 14:08:56热度:126°C
中国茶网福建站讯:走在清流县林畲乡,放眼望去,平缓的山坡上满眼是郁郁葱葱的茶树,这里是福建省最大的连片生产茶园、省级农业(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苏福茶园基地。
从一家监狱茶厂到省内最大的标准茶园,带来这个巨变的是浙江客商苏水标。
结缘红土地
苏水标,浙江嵊州人,年近花甲。“我父亲是茶厂的老工人,自己也一直都在与茶叶打交道。”苏水标说,2007年3月,清流林畲监狱茶厂改制,他注意到这家茶厂。“这里土壤肥沃,有机质高,耕作层深,而且没有污染,气候适宜,非常适合茶叶生产。”
“这里冬少严寒,夏无酷暑,茶叶生产周期长,而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在20℃左右,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苏水标说。
好山好水出好茶。这个茶园面积近6000亩,茶树品种很多,“乌龙茶、绿茶等茶树品种共有17个,品种多、生产率高。”
茶厂改制成功后,更名为“苏福茶叶有限公司”。“苏福”的意思是“老苏来福建做茶”。老苏的女儿苏婧原本在无锡工作,因父亲年纪大了,也来茶厂帮忙。
近年来,清流县积极引进外地客商发展茶叶生产,宁波客商杨忠炬在赖坊南山村开垦龙井茶园,安溪客商李建能在长校镇的河排、沙坪种植铁观音,而苏水标在林畲承包的茶园面积最大。“在我们老家不可能找到这样大的茶园。”苏水标说,虽然嵊州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地、最大的珠茶集散中心,但缺乏的就是这样的茶叶生产基地。
打造新茶园
茶厂成功改制后,苏水标从茶园改造开始,着力提升茶叶品质。
清流县种茶历史悠久,清道光九年(1829)县内龙津河沿岸开始种植茶叶,现在全县各乡、镇都有茶园。但是,大部分茶叶生产都处于零星分散状态,科技含量低,技术力量薄弱,制茶机械不配套,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清流茶产业的发展。
在苏水标接管茶园以前,有些茶树高达2米,“要拿凳子才有办法采摘”。苏水标先对茶树品种进行矮化,每年改造茶园面积1500亩左右,矮化后的茶树高度都控制在80至90厘米左右。
苏水标还对茶园内的道路、排灌渠道、覆荫树等进行综合考虑,力求既方便采摘作业,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还能起到调节茶园小气候的作用。
苏水标说,茶园改造后,可以进行集约化管理,用机器采摘茶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现在机器采摘不要100人,茶叶生产最繁忙的时候,企业用工也不会超过600人。”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苏水标改用深耕和有机肥料改良茶园土壤;在茶叶病虫害的防治上,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茶树,严格控制喷洒农药,“我们选的是正规厂家的厂品,并与厂家签订合同,在用药品种、用药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从而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通过标准化改造,茶叶品质明显提升。苏水标说,茶厂每年生产的干茶近千吨,80%的产品出口欧盟、美国等市场,“茶叶农药残留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和欧盟、日本标准,欧盟和日本的进口标准极其苛刻,但我们的产品都能顺利通过。”
品质树品牌
源头控制是保证茶叶品质的前提,但生产环节同样至关重要。
苏水标说,公司采用的都是最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他在全市率先引进热风杀青机器,“这种机器杀青温度适中,既能保证茶叶绿度,温度也不会过高,避免茶叶有焦烟味。”
在茶叶生产车间,一个绿色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苏水标说,大棚用于茶叶脱水,“刚采摘来的茶叶放在大棚下晾干,既可以让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快脱水,又避免被阳光直射后变红。”
“与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自己也是一棵老茶树了。”苏水标笑着说。他严格按照有机茶的标准抓好生产环节,“在加工过程,我们重点把好茶厂、机械设备和茶叶加工人员等各道卫生关口,解决茶叶农药残留、有毒有害元素等问题,确保茶叶品质。”
市场营销开拓同样重要,仅去年苏水标就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产品研发。品质树品牌,苏水标的辛苦没有白费。公司选送的“苏福翠芽”被省农业厅评为2009年度省名茶,获银奖;“苏福龙井”被省农业厅评为2009年度优质茶,公司被授予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并被列为省级农业(种植)标准示范区,公司茶园正以每年300亩的速度增长,年产值3000多万元。
苏福茶叶改制,成功盘活了原茶厂的“梦园”商标。依托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梦园”系列产品,“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苏水标将在林畲这片红土地上圆上自己的创业梦。
绿茶类茶叶茶叶冰柜上一篇 : 赣南采茶戏 戏曲的奇葩
下一篇 : 安化黑茶:给力登陆广东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