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循着茶香来 轻轻飞落黄瓦巷
2021-03-03 13:51:36热度:163°C
2021-03-03 13:51:36热度:163°C
寻巷人:李艳
艺名:花喜鹊
身份:医院挂号员,因饰演《幸福火巴耳朵》中的“花喜鹊”走红
寻巷镜头:黄瓦街
中国茶网资讯:推荐理由:李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儿时曾生活在倒桑树街一个四合院。如今,李艳家的装饰还沿用老成都的风格,木头屏风,青瓷花瓶,老家具,还有她多年收藏的古玩字画。
黄瓦街
自成都商报推出“寻找特色小巷 发现成都之美”栏目后,不少市民打进热线推荐他们心目中的特色小巷。原来,在成都这座多巷的城市,隐藏着一群“寻巷人”,他们穿梭在小巷之间,用各种方式去珍藏“小巷记忆”。昨日,在《幸福火巴耳朵》中饰演花喜鹊的李艳,带市民一起走进黄瓦街的百年四合院。
特点之一:
因红墙黄瓦得名
从商业后街入口,行至一半,便见一面影壁矗立路中。影壁黄瓦衬底,正中用青瓷拼出“黄瓦巷”三字,将平坦的街面分成左右两路。左边是商业后街,右边一条150米长、6米宽的巷子便是黄瓦巷。
黄瓦巷,又名黄瓦街。历史中那红墙黄瓦的建筑,如今已难寻踪迹。巷子幽僻深远,有茶铺饭馆,梧桐树下围坐,一张桌,一把椅,一杯盖碗茶;谈生意,聊生活,一杯茶就是一下午。
如今的黄瓦巷,难见黄瓦,而这条街正因黄瓦得名。
“闪亮的黄色琉璃瓦,凝重的红色围墙,非富即贵。”在坊间老居民的印象中,黄瓦巷的身世悠久中带着神秘。据相关资料显示,“黄色”代表中央方位,是为尊贵。红墙黄瓦的建筑风格,自唐宋以来被视为皇族和贵族的象征。据吴世先的《成都地名掌故》介绍,清代时黄瓦巷还叫“松柏胡同”,那时民间盖房,惯用青砖灰瓦。后因有两位满清侯爷,家业破败,以建庙宇用的红砖砌墙,黄瓦(琉璃瓦)盖顶,特别引人注目。此后汉人迁居者增多,鉴于这段盖黄瓦的围墙,取街名黄瓦街,沿用至今。
特点之二:
不变的老四合院
老成都人的“黄瓦巷情结”,缘于这里的一座四合院。纵使黄瓦巷的黄瓦难寻,但在黄瓦街53号,这间古老的四合院一直未变。
这座四合院保留着高大的灰墙门洞,挂着大红灯笼。走近一看,深棕色木门上,贴着一副红底黑字的门联,其上用汉满双语写着“吉祥如意”。推开两道院门,四合院玄关两侧摆着陈旧的八仙桌和配椅,墙上贴着年画,古色古香。再往里走,四周的低矮平房围成了一个四方的院子。院子内部设施一应齐备,仓库、厨房、寝室……
小院深处,静静立着一块陈旧的石碑,记载了一段小院的过往。碑文上写着,清光绪年间,居住在成都的满蒙族中有识之士常集资办学,奖优济贫。1912年,撤销部分八旗小官学,合并成少城组合小学,定址黄瓦街53号。后来,组合小学成了黄瓦街小学。
时过境迁,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家中餐馆。不少食客表示,喜欢在这里就餐,一是味道,二是因为这独特的环境,充满老成都的感觉。
老板姓尹,在此开店已有6年之久,他特别聘请在这里生活了64载的老人范家祥,作为这家四合院的文化顾问。据范家祥介绍,以前的黄瓦街四合院,从巷头走到巷尾,看到的都是门洞。岁月逝去,很多四合院渐渐消失了,唯独留下了“闻香”餐馆所在的这家四合院,至少有200年历史。院内,从门洞、房檐到梁柱都是原来的“老东西”,唯有梁柱上的朱漆是后代不断翻新的。
成都商报记者 蓝岚 魏晖 实习生 陈潇潇 摄影记者 陈蒙川
寻巷热线
来当“寻巷人” 推荐身边的特色小巷
每个成都人心中,都有一条特别的小巷。或因一间老字号的商铺,或因一名老手艺人的驻守,或因一面长满青苔的城墙,或因一座家族的老宅……那条小巷在你心中就是如此独特。当城市的“寻巷人”,拨打成都商报热线86613333—1,推荐你身边的特色小巷,或和我们一起走上街头,一起寻找成都小巷,共同谱写成都的“小巷文化”。同时,请你拿起手中的相机捕捉小巷的美,将图片上传至成都图片网成都日记栏目,共同分享城市的小巷之美!
茶叶音乐茶叶什么意思上一篇 : 松溪县举办首届名优茶鉴评活动
下一篇 : “茶都安溪草根大舞台”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