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源从野茶王地理标志保护着手推动经济发展

2021-03-03 13:30:50热度:185°C

野茶王

中国茶网湖南站讯:桃源县太平铺乡,自古以来有“数处茶庄,百里茶铺”的称号,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00余公顷,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野茶王。野茶王是大叶茶的极品,是湖南目前唯一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茶品,被经济专家称为桃源乃至常德的一座绿色金矿。

上世纪60年代,农艺师卢万俊在山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野生大叶茶树,该茶树仅存一株,茶多酚含量达35%~40%、氨基酸含量达8.56%,均高于其他茶类。因其“形赛龙井,香高碧螺,味斗毛峰”,被誉为“茶之珍品”。经卢万俊数年研究,终于取得了人工无性繁育的巨大成功,让昔日的一株珍品成为如今遍山的野茶树。桃源大叶茶已遍布江南3省15个县市,种植面积8000多公顷,位居湖南地方良种第一。

而桃源大叶茶真正的发展,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桃源大叶茶虽然以其优良的品质得以推广,但因茶农种植方式不一、茶园管理模式不一、茶叶制作工艺不一,致使茶叶品质不齐,养在深闺无人知。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家全面开展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的的农业标准化工作。1997年,桃源县质监局工作人员在与卢万俊的接触中了解到桃源大叶茶的现状,提出了通过标准化种植提高茶叶品质,实现桃源大叶茶腾飞的想法,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着手申报桃源大叶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开展建设,1998年此项目获得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此后3年里,桃源县质监局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并在卢万俊及其创办的桃源县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桃源县沅水以南的茶庵铺、太平铺等乡镇建立了桃源大叶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对桃源大叶茶的扦插繁殖、苗圃建立、苗木移栽、茶园管理、鲜叶采摘、茶叶制作进行了科学深入的研究,制定了苗圃建立、苗木繁殖、茶树培育、鲜叶采摘4个技术规范。

2001年,桃源大叶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桃源县质监局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表彰。桃源大叶茶也在标准化中实现了飞跃,标准化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千余公顷。标准化的种植保证了鲜叶质量和产量,桃源大叶茶的顶尖产品野茶王横空出世,直接进入了中国高档茶叶市场,并以其优质的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以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为首的茶企业迅速走出了作坊式生产的模式,在中国的制茶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进入了全国百强茶企业。与此同时,茶农收入大幅度增长。

如果说农业标准化是桃源大叶茶走出深闺的跳板,那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就是桃源大叶茶腾飞的翅膀。短短的几年,桃源野茶王有了名气,桃源大叶茶有了市场,但随之而来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为了保护桃源野茶王这一品牌,进一步开发桃源大叶茶,桃源县质监局局长郭荣大胆提出将桃源野茶王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设想,他认为只有将桃源野茶王用制度保护起来,才能有利于这一地域性产品的发展。因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门槛高、标准严,当时全县整个茶业行业都不抱有希望,但在郭荣的积极宣传发动下,桃源整个茶业行业都积极参与到桃源野茶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中来。在当地政府和质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05年9月,湖南省质监局发布实施了《桃源野茶王》湖南省地方标准,出台了两个保护桃源野茶王的规范性文件。2006年1月,桃源野茶王真正成为常德市第1个、湖南省第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后,桃源大叶茶的产量、产值、种植面积以每年约20%上升。4年时间,新鲜芽头收购价从每公斤25元左右,激增到现在的80元以上,增幅达300%多。销售价也由以前每公斤的300~6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20~6600元,全县茶园从3000多公顷扩大到近6000公顷,茶叶年产量从原来的2600吨提高到现在的5000吨,产值由1.13亿元提高到2.2亿元,利税由以前的1720万元,提高到3500万元。2010年,全县新扩大叶茶种植面积300余公顷,单位面积收入达到2500元,仅茶叶一项,为农民人均增收1700元。这一组变化颇大的数据不仅体现了野茶王产品的附加值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更体现了农业标准化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对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带动效应。

万江茶叶市场茶叶读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