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黑茶故里探幽马帮遗迹
2021-03-03 11:51:29热度:152°C
2021-03-03 11:51:29热度:152°C
中国茶网资讯:公元2011年11月18日下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四个志同道合的汉子,一个酝酿已久的5年计划-----伴夏茶网和茶品家合办的“重走茶马古道”始发于湖北宜昌。宜昌是绿茶之乡,安化是黑茶故里,带着促进两地文化交流的愿望,四个酷爱品茶和自驾远行的人,踏上了古老而神秘的茶文化探寻之旅。
为了这次探访,四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今年4月,何宏江偕众多朋友自驾到宜昌的绿茶之乡五峰,专程探访明清古茶道;今年8月,何宏江组织39位朋友重走昭君路,张勇和王宏亮同行;11月,来自杨守敬故里宜都的廖光荣先生加入。四人中,张勇和廖光荣均有骑行、自驾云南和西藏的相同经历,张勇出生于80年代,何宏江和王宏亮是战友,同属70年代,廖光荣年长,出生于60年代,是宜昌地区最早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
几个小时的驱驰,抵达安化小淹镇时,已是夜色阑珊。置身这个黑茶故里的小镇,黛青色的夜幕中,乳色的雾霭弥漫在黝黑的民居轮廓中间,像飘渺的古筝音乐,偶尔能听到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空气中隐约嗅到醉人的黑茶气息。四人毫无舟车劳顿之疲,兴奋不已。年龄最长的廖光荣,像个孩子一下车做了一个拥抱大人的姿势,喊道:“安化,我来了”。大家一住进白沙溪茶厂安排的宾馆,就忙着上网查安化资料,给家乡朋友报平安,规划次日行程,折腾到12点多才开始睡觉。
在安化茶店品尝黑茶四人与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铜雕合影19日,天刚破晓,四人便迫不及待的来到白沙溪茶厂门口。在一家厂家直营店,得知远道而来的茶友登门,店员王美丽带着湖南人特有的热情洒脱迎客,刚刚落座,一壶热气腾腾的黑茶便奉送到四位客人的面前。四人置身于典雅大方的环境和浓厚黑茶文化氛围的店堂之中,一边享受着道地黑茶的幽香,一边欣赏主人播放的宣传安化黑茶的影像光盘。主人对黑茶的种类和冲泡方法加上自己的心得娓娓道来,让四位来自绿茶之乡的客人眼界大开。
告别店主,四人来到不远的白沙溪黑茶厂,负责白沙溪北京和山东区域的经理李楠早已在厂门口迎接。走进这座还带着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征的厂区内,参观黑茶博物馆自然是大家的首选。博物馆里,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安化小淹镇人)的全身铜雕像赫然在目。彭先泽被称为“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和“安化黑茶之父”,早年留学日本,后辞去浙江大学教授职务回湖南家乡发展茶叶,在世界茶叶领域享有盛誉。黑茶的魅力,足以让很多人为之倾倒甚至奉献毕生。馆内不仅保存了大量的黑茶历史资料和实物遗存,让人对黑茶的历史渊源有了深刻印象,还有很多安化茶马古道的历史实物和资料也陈列其中,更让人感慨这方出产黑茶水土的厚重。参观完博物馆,来到黑茶制作车间,终于有幸目睹到传统的黑茶制作工艺了。在“重走茶马古道”安化站座谈会上,书法家廖光荣先生向白沙溪茶厂办公室主任李华健赠送此次特地创作的对联“酒香青玉案,茶韵白沙溪”。另外三人则带来了宜昌绿茶和土特产。午餐席间,白沙溪茶厂副总肖益平先生和高级评茶师陶德岩先生生动详细地介绍了黑茶工艺和功能。
白沙溪厂区探寻黑茶制作工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廖光荣赠送书法作品山上的村民要卖“宝”
离开白沙溪茶厂,四人驱车从峡谷中的小淹爬坡到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洞市老街,洞市老街曾是安化到新化、邵阳、云贵的必经要道,在清末明初时商业繁华盛极。现在看到的洞市老街依然完整,由三华里清一色的木屋串联而成,中间点缀着灰砖青瓦的徽派建筑。漫步于洞市老街,踏着铿锵作响的青石板路,如同聆听到了历史的回音,滋生出寻幽访古的悠远意境。洞市街口的的贺氏宗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现今安化境内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家族祠堂,被一家茶厂开辟为品茶之所,用来展示千两花卷茶。坐在雕栏玉彻的茶室,仿佛穿越到明清时代。这里也是拍电影的理想去处,常年吸引大量导演。洞市老街上的居民民风淳朴,过着悠闲的生活,一位街坊还主动邀请他们到屋里歇息“吃茶去”,纯朴真诚中透出他们对外界的接纳和对茶马古道的热爱。洞市老街的石板路上,甚至可以清晰地见到马蹄留下的足迹。
青苔石板与砖墙茶马古道的青石板继续驱车10多公里,来到茶马古道景区高山镇和梅山。这里游客并不多,但景色宜人,处处都有马帮遗迹和古老木板民居。车开到山顶,几乎没有了车队通道,在一户村民的门口停下,男主人主动打招呼,说家中有宝可卖,原来是装在坛子里面的山老鼠。问起主人是否愿卖几支千两茶,老人说这个不行啊,舍不得呢。景区里面的茶马古道上,有人正骑着马感受古代马帮的感觉,四人站在不同角度给游客拍照,游客则兴奋地吆喝着紧夹着马从身边小心翼翼地通过。在牌坊门口,有卖千两茶和擂茶的村民,他们很热情地邀请四人品尝黑茶和擂茶。擂茶售价才3元一碗,里面的用料很丰富,堪称价廉物美。在一个叫“油榨枋”的老街,古老的木板民居和夕阳美景吸引了他们。金色的余晖下,远处藏青色的山依稀可辨,田园上,狗、鸡相互嬉戏,几十匹马自在觅食,无忧无虑,茶马古道的自然风光与现代人文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夕阳下的茶马古道夕阳西下,四人在一家木板房的小酒馆吃饭,并定下客栈两间。等饭菜都熟了,电灯却没有亮起来,于是点起蜡烛,在或明或暗的餐桌边品尝当地火辣辣的地道湘菜,此情此景,一下子真真切切地回到了原生态的湘西。吃完饭,电还是没来,主人自己开启了发电机,估计这里经常会停电。问主人什么时候来电,主人说说不准的。客栈虽然有电脑和电视,却没有信号,只好向主人说退房,主人很爽快地答应并表歉意。虽然稍有遗憾,却感受到湘西代代相传的淳朴民风,无意中增添了对安化的好感。开车经过没有亮灯的下山小道,1个多小时的行程后来到安化县城。灯火中的安化县城让人感到格外温馨,在冬季的晚上9点多,还有很多人流。城中心有一座风雨桥,最高层茶楼格外雅致,茶馆里面展示着安化千两茶,很多茶客在那里悠闲自得地品茶聊天。街道漫步,大多数店铺有各种本地产的黑茶在柜台摆放。
20日上午,四人从县城开车往小淹方向返回,来到资江边被称为“安化最后的古茶市”黄沙坪。这里现代茶店与明清建筑交相辉映,青石板和古老的木门槛错落有致,走在青石板小路上,仿佛听见了远古的马蹄声和茶市交易的吆喝声。“茶事斯为盛,人烟两岸稠”,安化黑茶极盛时期,从宋朝时期的安化苞芷园、丁家湾一带,发展至资水沿岸的小淹、江南、边江、唐家观、黄沙坪、东坪、洞市等地,明末清初,仅黄沙坪一地,有名字可考的茶行即有52家之多。其时江南镇茶叶装卸码头达14处之多,脚帮(装卸工)达500多人,全县制茶、贩茶的茶行、茶庄达300余家,湖南80%的茶出自安化,安化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茶叶产销集散地,盛况空前。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安化是全国最大的黑茶产区。古代茶商借助资水横贯全境的地利之便,在安化山区收购茶叶后,沿茶马古道驮运至江边集镇,再经过水运销往外地。有专家考证,古代安化黑茶的运销线路是经资江运往洞庭湖,再转运湖北沙市,经襄樊、老河口至泾阳、晋阳等地销往西北边陲。因此,也就形成了安化茶马古道与其它地区茶马古道截然不同的“船舱马背式”的独有特色。
阳光下的洞市茶马古道分外迷人来到茶马古道景区门口相遇马帮唐家观古茶市集镇在黄沙坪对岸,资江将小淹、黄沙坪和唐家观串联起来。安化的山水,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凤凰的山水,“青山一座接连一座,一条河水弯弯曲曲流去,山水互相环抱,气象格局小而美”。四人驱车来到更为古老的唐家观,这里曾经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72年)开商建埠,吊脚楼式的木和竹结构建筑沿江而建(当地政府正在规划重建),古色古香。1088年开埠的的十家店和磨子街,经过九百余年的风吹雨打,依旧如故。元末明初,这里是株、搓、渭三条溪水货物集散口岸,商业发展很快,明万历年间成为资江中游第一繁华商埠。这条古街有几十间吊脚木楼和几十间商埠,名人故居很多,还有明代建造的吉氏宗祠,两殿天宫,四方天井和各种叠鼓石凳,全都是用青石板花岗岩雕凿而成。看见廖氏祠堂,廖老师格外兴奋,连说自己与安化有缘,这次也算寻根之旅啊。在一处已经废弃的祠堂旁,遗散的青砖墙和石板有很多,四人商议以后参与这些历史遗迹的修复,算是赋予重走茶马古道新的意义。
唐家观的吊脚楼即将开始修复绝美的资江油炸枋的老街徜徉着河流位于资江旁的黄沙坪古茶市将迎来重建这次重走安化的茶马古道,他们还有一个计划是寻访黑茶传人李华堂,可惜李华唐老人正好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广州茶博会活动。关于李华唐的情况,也只好从白沙溪的一些老工人和技师口中得知,原来李华堂当年就是白沙溪茶厂车间的一个班组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在黑茶界声名鹊起,成为黑茶制作工艺的传人。四人约定找机会再赴安化,到李华唐老人家里,去拜访黑茶制作的民间传人。
走在黄沙坪古茶市老街上黑茶传人李华堂晾晒的千两茶要经过49天才能完成20日下午,就要辞别安化,车到小淹镇,不舍之情油然而生。他们特地把车停在白沙溪茶厂的高山公路处,拍下白沙溪茶厂的全景。30年代的建筑群簇拥着美丽的资江,相映成趣,熠熠生辉。茶厂前方,一大片正在晾晒的千两黑茶格外醒目,旁边刚开拓出来的平地,即将耸立一处新厂房。
寻访黑茶之乡安化,“重走茶马古道”首站令人震撼。黑茶历史那么凝重隽永,马帮文化如此源远流长,更有古老的资江一衣带水,见证着湖南与湖北的亲情。此次随意自驾的路线竟然与茶马古道的走向不谋而合,堪称茶缘。回到宜昌已是深夜,大家还沉浸在黑茶的梦幻之旅中,不愿作别。四人相约,明年、后年以及未来,都将在一起重走更遥远的茶马古道。他们也相信,除了伴夏茶网网友以及茶品家茶友,将会有更多的人对茶文化产生兴趣,融入到这个“重走茶马古道”的活动中来。
勐海县茶叶天宝岩茶叶上一篇 : 昭平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接受考核
下一篇 : 武夷山实现茶乡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