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那些流動的文明

2021-03-03 11:39:07热度:127°C

馬古道跨越時空的穿越」采訪團一行12月11日由滇藏茶馬古道的起點普洱市出發,歷經半個月的行走后,在24日抵達本次采訪活動的終點站:麗江。

民族長廊 移步易景 一路走來,團員都可深刻地感受到一個現象,即隨着汽車的前行,沿途的民居樣式、衣著服飾、民情風俗、所說語言乃至房前屋后的宗教信仰標誌,始終像走馬燈一樣變化着,讓你應接不暇。正是這種多元文化特點,使茶馬古道成為一條極富魅力且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長廊。 猶記得從普洱市出發后抵達的首站是瀾滄拉祜自治縣,居住在這里的拉祜族人以黑為美,不論男女服飾大都以黑布襯底,用彩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 翻過哀牢山進入大理州,發現白族人崇尚的是白色;其后,沿着怒江大峽谷一路向北挺進,則發現途中少數民族的服飾日漸呈現出豪放粗獷的風格,例如居住在福貢縣的壻僳族又以服飾顏色分為白壻僳、黑壻僳、花壻僳;居住在貢山縣的怒族人的傳統服飾是穿麻布織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歡在腰間佩挂砍刀,肩背弓弩及獸皮箭包;部分地區的女人服裝、頭飾則明顯地帶有藏族的色彩風格……對這種現象,當地諺語有一個形象的概括,叫「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 包容融合 异族同家 除了各個民族之間的差异性與多元化之外,茶馬古道沿途民族文化的迷人之處還在於它的包容性、融合性。不論在瀾滄、景邁、大理還是怒江,與采訪團結伴而行者中總有人在作自我介紹時笑稱自己是「雜交品種」,因為他或她的父親、母親、親戚及伴侶可能都來自不同的民族。在滇藏茶馬古道上,同一個大家庭中的成員分屬於四五個不同的民族乃「等镕之事」。 家庭的融合,帶來了民族風俗、社會文化的融合。例如,沿途有些納西族的村寨,老一輩人講的還是納西語,而融合后的新一代人恪守的卻是藏族習俗,彼此間用藏語交際。 這種文明的流動性、融合性也可以在歌曲中找到佐證。例如大理有一首民歌就是用動人的曲調反覆詠頌着:大理是個美麗的地方,洱海的茶葉飄香,請將哈達和酥油留下,把我們的歌喉帶回你的家鄉。印度是孔雀的故鄉,孔雀之地光芒萬丈,那地方還有檀香…… 宗教文化 异彩紛呈 茶馬古道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它的宗教文化。這一地區世世代代生息着二三十個不同民族,馬幫的行走使得不同地區豐富多彩的民族原始宗教及形形色色的民間信仰也交匯在一起,再加上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外來宗教的傳入,這一地區的宗教文化更是异彩紛呈。 最典型的莫過於怒江的丙中洛,這個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鄉鎮,既有原始圖騰的崇拜,又有喇嘛教、還有西方的天主教。最令人稱奇的是,鎮子上重丁村的普華寺與天主教堂相隔不足20米,行至此處,人們的耳邊很可能同時響起僧侶的誦念與唱詩班的輕吟。 在茶馬古道上,具有懾人心魄感染力的故事與現象太多太多。 它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血脈,鏈接起了沿途各地的少數民族,這是一段清晰的歷史,這也是一重厚重的文化積澱。龙井村茶叶茶叶名片背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