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高县茶业产值冲刺10亿元

2021-03-03 11:37:03热度:140°C

中国茶网资讯:翻开高县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高县是巴蜀历史上的着名区,我国茶叶原产地之一,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川南茶叶的重要区域,着名出口红茶“川红”的故乡。茶圣陆羽曾游访古高洲,品绿茶并赐名“早白尖”,这些文化历史,赋予了高县茶叶深厚的文化内涵。

时至今日,茶产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富农增收的重要来源。该县先后荣获“全国商品茶生产基地县”、“四川省第一批名优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2009-2015年重点区域”、“全国优质绿茶生产区域”、“四川省政策着力培育的10个重点产茶县”等殊荣,如今更是成为了“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县茶业已走出了一条由大渐强的跨越发展之路。

“三化”并举显成效

规模化发展,产业基地连片推进是高县茶业发展的措施之一。该县立足丘陵山区的实际和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山区茶叶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并按照“基地围绕路水建、路水围绕产业修”的原则,突出产业补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县6大茶叶产业带建设,现代茶业产业基地建设连片推进,规模发展。

全县茶园面积由2009年的15万亩增长到现有的21.13万亩,建设成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优质出口茶基地县和全省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全县现有万亩示范区2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3万亩、有机茶园3000余亩、绿色食品基地1.6万亩,绿色食品茶8个、有机茶6个。

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知名度是高县茶业发展的另一举措。该县紧扣“科技、效益”主题,茶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制定了《高县现代茶园基地建设技术标准》和《高县标准化茶叶初制厂技术质量标准》,推广“四新”、“五良”配套,促进了全县茶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高县茶业有四川省着名商标2个、四川省名牌产品2个,宜宾市知名商标3个。

坚持产业化经营,产业效益明显增强。该县依托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茶叶专合组织,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带动全县5万余农户发展茶叶产业,88%的茶叶通过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茶叶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全县农业人口人均茶叶年单项收入达到1150元,居种植业之首。

“四抓”互动谋发展

抓“基地”建设,夯实原料供给保障。围绕《高县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县积极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更高,特色更鲜明的茶叶产业带,茶产业不断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基地规模以每年2万—3万亩的速度推进,到2015年,茶叶基地面积将达到30万亩,力争建成全省茶叶重要集散地和全国早茶产业中心。

抓“龙头”培育,打造产业发展支点。按照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该县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早白尖茶业和川红茶业集团为核心,加快全县茶叶品牌标准的制定和品牌的共享战略,逐步提高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占全县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的利润水平,实现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递增率达30%以上,实现农户带动率80%以上,茶叶增收贡献值85%以上。

抓“市场”拓展,推进茶业高效发展。该县加快发展茶叶专合组织和茶业经纪人,完善利益联结方式,切实提高茶农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依托“早白尖”绿茶和“川红”红茶品牌,抓内外市场并举。“十二五”期间,将开发10个以上茶品并上市,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将茶产业与休闲农业、旅游业有机结合,力争每年茶叶单项收入增加15%。

抓“带动”互促,促进茶农持续增收。牢牢把握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化发展“两个带动”作用,引导多种发展模式,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到2015年,高县茶产业带动农户10万人,产值突破10个亿,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茶叶单项收入翻番,达到2300元。

茶叶泡销售茶叶的技巧和话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