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讲坛:张琦主讲元宵灯谜

2021-03-03 11:20:37热度:143°C

中国茶网资讯:闹元宵、猜灯谜是传统佳节元宵节中比较常见一些休闲、益智活动,小灯谜里有大世界,如何猜灯谜,欣赏谜语、谜语有哪些历史渊源和文化魅力,2月5日下午,我区青年书法家、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张琦先生做客昆仑讲坛,主讲“元宵灯谜面面观”。

张琦对主办这次活动的自治区图书馆并不陌生,几年前,自治区图书馆搞首届“正月十五灯谜活动”时,就是张琦组织策划,亲力亲为,一手张罗着搞起来的,现在,“正月十五灯谜活动”已经办到了第5届,而他则以客人的身份坐阵昆仑讲坛,张琦说,这个讲座主要是想着尽点绵薄之力,能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起繁荣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在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汲取养分,愉悦身心。

张琦先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讲起,他说,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也将元宵节确定成了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法定的吗?不是的,张琦说,它们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是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从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在讲到灯会、观灯时,张琦以幻灯片中的图片直观地作了讲解,同时一起回顾和列举了祖国各地元宵节赏灯猜谜的场景和盛况。而谈到元宵节的习俗时,张琦列举了除吃汤圆、赏花灯之外的一些鲜为人知并且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如七祭、走百病、迎紫姑等等。

说到猜灯谜,张琦特意讲了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就在元宵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地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节时,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直到今天,春灯谜语一直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

张琦用一组图片展示了源远流长的元宵灯谜,并从起源、流传、发展和兴盛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元宵灯谜的演变历程。他说,从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这一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遗产推陈出新,继往开来,蓬勃发展。全国各地许多文化宫(馆)、俱乐部都成立了灯谜组,编印谜刊资料。许多报刊经常刊登灯谜;五十年代上海、江苏还出版了一些灯谜专著。这时灯谜无论是自身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一九七九年国庆,在南京举办了全国九城市会猜。从此,全国灯谜活动日趋繁荣,跨省市的谜会络绎不绝地召开。数以百计的灯谜创作研究组织遍及全国,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到县城,甚至农村,都开展灯谜活动,并纷纷编印作为内部交流的灯谜刊物。灯谜创作无论在数量、质量上,或是研究的浓度、广度上,以及作者、猜众的人数方面,都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盛况。

一九八一年五月,福建漳州市首先成立漳州市灯谜协会,接着广东、上海、吉林、福建等一些城市或地区,相继成立灯谜协会。近年来,灯谜不仅在报刊上遍地开花,还走向电视、电台。一些报刊、电视、电台相继举办“有奖猜谜”活动,除了刊用灯谜,谈谜文章外,还报道猜谜活动的消息,介绍当代谜坛名家。就目前来说,我国台湾谜界相对要活跃一些,各地“谜学研究会”常有谜事活动。香港、澳门猜谜也十分盛行,不少商会社团都设有灯谜组织。在东南亚,在日本,以及远在美国的华侨,都有猜谜活动。

讲坛的后半部分内容,张琦介绍了灯谜的欣赏方法,同时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了21中常见谜格的解析方法,有问有答、有思有悟。最后,他邀请读者一起猜起了故事谜,不少读者争相猜谜,形成了互动,现场顿时热闹了起来,猜中的读者幸运地得到了张琦特意准备的书法作品。大家一边猜着谜,一边回味着张琦的讲座,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读者们不仅体味到了悠久的元宵节庆文化,还从猜谜解读中掌握了不少猜谜的方法。

茶叶首页茶叶蛋赚钱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