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出口茶产业“春来早”

2021-03-03 11:09:39热度:138°C

中国茶网资讯:连日低温,春天姗姗来迟,而湖州出口产业的春天已经提前到来。眼下,我市多家出口茶叶企业的生产车间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来自美国、日本、欧盟、非洲的订单接踵而至,让茶企们应接不暇。据统计,今年1月份,全市出口茶叶达到了3000多吨,货值650多万美元,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市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湖州方路茶业有限公司, 1月份出口茶叶达到了近2000吨。“如果不受长假影响,我们出口量远远不止这些。订单太多,年前根本来不及做。初八开工以来,我们一直加班加点。 ”总经理王国新自豪地告诉记者。此外,位于安吉的浙江华大制茶有限公司和长兴的茶乾坤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也是手握大量订单,开足马力全力生产,今年出口茶产业的春天似乎到得特别早。
  作为《茶经》的诞生地,出口茶叶一直是湖州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年出口数量、货值约占全国的15%,并已逐渐成为全国出口茶叶的主要生产基地。但是一直以来,我市存在着出口以低档茶、原料茶为主,以低价竞争为主现象,“跑量”是多数企业盈利的主要模式。另一方面,近年来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逐渐抬头,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进口标准,特别是近乎苛刻的农残限量标准给茶叶出口设置了阻力。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有220余项,而欧盟也于2011年10月起对我国茶叶采取新的进境口岸检验措施。
  在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壁垒的双重冲击下,我市出口茶叶这个传统优势行业面临挑战,这引起了当地检验检疫部门的重视。他们逐步引导茶企实施技术改造,打造自有品牌,加速深加工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增加茶叶的附加值,变“跑量”为“智造”已成为出口茶企的共识。“我们已经想明白了,茶叶出口必须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王国新说出了茶企经营者们的心声。
  茶企业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方路”投资4500万元打造的年产速溶茶、茶多酚1000吨的茶叶深加工项目现已顺利投产。而建厂仅4年多的“茶乾坤”则致力于高端袋泡茶产品的开发,年出口袋泡茶3000吨,成功进入国外数千家超市。
  在鼓励茶企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同时,检验检疫部门加强了原料基地备案和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地方实际,与长兴县政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检政双方围绕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推进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规范茶叶种植过程的农药使用,提高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营造质量安全监管的舆论氛围等方面深化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采取日常监管与飞行检查相结合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茶叶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掺杂使假行为,杜绝出口茶叶灰分超标、着色、含固形茶等掺杂使假现象,切实提高了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
  付出终有回报。“茶乾坤”在短短数年内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袋泡茶出口企业之一。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已获得专利授权17项,还有23项专利在申报中,其中9项为发明专利。去年年底,“茶乾坤”和茶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确立合作关系,成立了湖州出口茶叶企业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此举不仅为企业注入新的科技活力,也对助推全市茶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对促进我国出口茶叶贸易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曾因几年前据理力争、迫使美国FDA改变检测方式而一举成名的出口茶企“方路”,一路发展势头也很喜人,该公司继去年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的速溶茶实现了湖州地区该类产品零的突破后,现已建立比较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投资700万元建立的企业实验室,检测项目覆盖感官评审、营养成分检测和安全控制(主要是农药残留、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经过检验检疫部门和茶企的共同努力,目前出口茶产业在我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加工产业链更加完整,行业发展水平日趋成熟,出口茶叶正逐步形成珠茶、眉茶等初级茶加工,袋泡茶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及速溶茶等茶叶深加工的多种加工形式共存的产业新格局。

青岛茶叶包装茶叶中的果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