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
2021-03-03 10:59:53热度:174°C
2021-03-03 10:59:53热度:174°C
思茅区地处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心,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普洱茶文化渊源流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普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思茅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绝板木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的版画艺术,而且已经走出国门,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葡萄牙、意大利等国掀起了一股令人迷醉的热潮;南本傣锦,以红黄蓝绿紫为主色,所织图案有波纹、塔纹等,色彩强烈、纹样清晰,富有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双龙神泉,大象绕行的地方,城中天然盆景倒生根诉说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云仙乡大芦山青菜节、思茅港镇泼水节、倚象镇云盘山苗族花山节、踏清河傈僳族阔时节等民族节日各具特色;茶宴、大红菌煮鸡、豆汤米干、端午节药根、野生鲜花席等民族美食令人回味。
每一个传说,每一个节日,每一道美味,都是一首动人的歌,在“中国茶城思茅”流淌、飘荡,温暖着每一位到过思茅的人。
2007年1月原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翠云区更名为思茅区,思茅区成为普洱市政治文化中心。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宜居环境逐步改善,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再创佳绩的良好局面。
2012年,思茅区继续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以建设绿色经济核心区为重点,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建设中心城、发展功能镇、打造特色村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增投资、扩消费,强产业、促增收,重民生、建和谐,全力推进思茅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生态立区 打造满城山水满城绿的森林之城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北回归线以南。距昆明415公里,班机航线305公里。总面积39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30.1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6%。全区最高海拔2154.8米,最低海拔587米,城区海拔1302米,年均降雨量1340.9毫米,年均气温17.9℃。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思茅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0.28%,水资源总量为57.7亿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生态资源成了思茅人民最大的财富。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思茅区人民谋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思茅区加快推进“森林思茅”建设,加大城市17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等破坏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江河两岸、公路沿线、水库水源、城市面山、村镇周围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相统一;深入推进“七彩云南·思茅保护行动”,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认真抓好环境整治,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全力推进“森林思茅”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污染治理工程、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加大在思澜公路、普洱市旅游二级公路沿线退耕还林力度,推进环境整治、野花种植和绿化美化工程;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和手段,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乱捕乱猎、违章采脂等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预警机制,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资源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认真实施中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以康恩贝为重点,着力抓好石斛、灯台叶、云茯苓等药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药业;加快推进咖啡精深加工和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普洱咖啡”高端品牌;加大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积极发展森林食品、肉类、粮油、果蔬等精深加工,提高食品加工业水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扎实做好糯扎渡电站协调服务和移民安置工作,着力抓好中小水电站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努力建设“云电外送”清洁能源基地。
绿色发展 打造茶文化特色鲜明的宜居之城
思茅生态环境优越、区位条件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普洱茶文化和民族风情浓郁。古代,思茅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茶马驿道从这里起步,连接内地和周边国家,素有“东南亚陆路码头”和“银思茅”之美称。2003年5月思茅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城”,到2011年己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中国普洱茶节”。普洱茶正成为思茅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依托“普洱茶”这张名片的绿色生态效应,思茅区充分利用普洱茶文化和民族风情浓郁的优势,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综合实力。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提升茶叶、咖啡、橡胶、烤烟等绿色生态产业,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鼓励发展苗圃园艺、观光农业、花卉种植等新型农业,加快实施生态茶园、生态咖啡园改造,大力推进蔬菜基地建设,努力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绿色生物产业。依托“帝泊洱”品牌,加快普洱茶产品研发与创新,着力建设现代普洱茶加工生产基地;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开发旅游精品项目,积极打造一批旅游景区、建设一批星级旅游度假酒店,发展一批历史文化浓厚、民族风情明显、民族特色突出的旅游村镇,把思茅建成集生态体验、养生度假、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际休闲度假养生基地。茶马古道、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茶文化名人园、中国茶城观景台、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洗马河公园、梅子湖公园等具有思茅特色和茶文化底蕴的景点景观的建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思茅休闲观光和投资。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的产业发展路子,打好“茶叶”这张牌,不断巩固发展和培育壮大林、电、矿、建筑建材和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余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统筹城乡 打造生态生命景观体系支撑的妙曼之城
2011年,思茅区委、区政府按照建设国家级园林、卫生城市和宜居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相依、绿色生态”的要求,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中心城,发展功能镇,打造特色村,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卫生城市和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和绕城环线建设的规划,构建城市框架。按照“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思路,正确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走出大山,向集镇聚集,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思茅港、云仙、龙潭、六顺小集镇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现代农业小镇、商贸小镇、生态小镇;按照“一寨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要求,继续抓好省、市、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示范村、特色村建设,重点在昆曼大通道沿线、中心城区周边和主要交通干线打造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新农村,严格规划管理和规划执行,坚决禁止未批先建等行为的发生,目前,已全面完成342个村庄规划编制;以建设国家级园林、卫生城市和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按照内环线、中环线、外环线和绕城环线建设的规划,构建城市框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全力配合市级实施好路网完善工程、风貌改造工程、湿地工程、思茅河改造工程和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协调服务好热作学院迁建,继续做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积极推进茶马古镇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的作用,强化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等办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加大“违章建筑、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乱搭乱建、违法占用土地等行为,进一步优化市容环境,打造以生态生命景观体系支撑的妙曼之城。
2005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思茅区先后荣获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区)”、“云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先进市(区)”、“云南省园林城市”、“云南省平安县(区)”、“云南省甲级卫生城”、“云南省县域经济法制先进县(区)”、“首批云南省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2011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64.44亿元,比上年增加10.34亿元。人均GDP达到21531元,高于全市、全省的人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增收突破1亿元,达到了1.1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54亿元,净增量达到28.39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2元,成为普洱市实现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时来天地协同力,扬帆奋进正当时。思茅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思茅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力争到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要达到258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08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累计达28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到11530元以上,努力把思茅建成满城山水满城绿的森林之城、茶文化特色鲜明的宜居之城、生态生命景观体系支撑的妙曼之城。
合肥买茶叶药与茶叶上一篇 : 国胜新茶本月开采价格上升
下一篇 : 茶叶质量安全与茶园生产技术研究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