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嵊州3年造地2万亩 荒坡地变成了茶园

2021-03-03 10:42:39热度:118°C

中国茶网资讯:四月的绍兴嵊州明山场,惠风和畅,茶叶飘香。采茶女们欢快地采摘着枝头的嫩芽。

这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茶地,三年前,还是一片废弃园地或不毛之地。在浙江全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的热潮中,昔日的荒坡地,如今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茶园。

2009年,嵊州市启动了“万亩土地开发工程”,提出在5年内垦造耕地2万亩的奋斗目标。当下,全市早已完成土地开发项目270个,项目总面积21046亩,新增耕地20480亩,5年目标3年完成。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嵊州,一个浙中内陆县市,何以捷足先登,率先完成?这背后到底涌动着一股什么样的地产推力?

2万亩新增耕地哪里来

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前往调查采访。

车进嵊州,沿途是绵延起伏的丘陵。据记载:嵊州四面环山,中为盆地,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市77%。

嵊州2万多亩新增耕地是从哪里来呢?

该市国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增耕地多数来自丘陵上废弃的园地。这些废弃地原先不是耕地,交通不方便,经济效益低,百姓不愿耕种。

当地村民印证了此种说法:“嵊州多盆地,多丘陵。随便走上一个小山头,都可以看到山顶上很大的一片,都是可垦地。”

靠山吃山,这似乎是嵊州“5年目标3年完成”的秘密。

其实,这只是表象,更大的秘密在于嵊州市的潜心布局。

抓好总体规划,引导土地开发有序推进。首先调查摸底。嵊州市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全面调查全市宜开发的低丘缓坡,建立土地开发资源储备库。其次科学制定全市土地开发总体规划,将全市5年造地2万亩任务,按年度、分乡镇进行分解,并落实到山头地块。

明确激励政策,调动乡镇部门积极性。嵊州市明确规定:对耕地垦造项目按每亩1.5万-1.8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011年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8万-2.0万元。将土地开发任务列入乡镇、街道及国土资源部门的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的年终奖金及主要领导的奖惩挂钩。

规范运作机制,确保土地开发顺利实施。建立了乡镇、街道与国土资源部门双甲方的机制,明确双方职权,进一步形成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工作合力。出台《管理实施办法》,对土地开发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资金管理、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更为严格、运作更为规范的机制,确保了土地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本秘而未宣的“明细账”

在选择垦造耕地项目上,嵊州市国土局有一本“明细账”。

选点要细。选择开发地块严格掌握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立地条件要好,要求开发地块为地势相对平坦的废弃园地、未利用地或疏林地,土质资源较好。二是村级班子工作能力要强。三是农民积极性要高,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要求土地开发。

同时,按“三个统一”的要求,实现“三个以利于”的目标:一是统一收回开发,以利于连片形成规模。二是统一规划建设,以利于提高耕地质量。三是统一承包种植,以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土地开发后有村里统一落实承包,大面积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形成特色块状经济,利于农业耕作的机械化,使坡地生产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中期施工要实。土地开发项目必须公开招投标,工程施工严格把关。深挖平整到位,改良土质,旱地耕作层不小于30厘米。推行熟土覆盖,改善肥力。近年来,每年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其表层熟土经过上百年培育富含肥力,对建筑业并无大用,但对农业生产却是“宝”。因此,建筑施工前把表层熟土剥离出来,运到新造耕地上覆盖。村民们称赞,这是提高新造耕地肥力的最好办法。

后期管理要强化。为切实加强土地开发后的管理,政府实行每亩2000元的后期管护经费补助。对新造耕地搞好承包经营,落实责任,全部种上粮食作物或其他经济作物,严禁出现抛荒现象。严格保护新造耕地,防止拆坎、毁渠等破坏行为。严格管理新造耕地,坚决禁止在新造耕地内违法违规建房。

村民尝到高效农业“头口水”

在黄泽镇,村民们说,很多坡地10多年没有开垦翻动了,土壤变得很薄,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很低。开发后,这一状况大大改变,耕作层变厚了,肥力增加了。

从连续走访的几个丘陵来看,山坡土地平起来了。改造后的山坡地已成层层梯地,坡地的坡度变缓了,大大减少了水土的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同行的国土局工作人员指着坡地说,地块面貌好起来了。你看,开发后的坡地平整,驳坎整洁有序,地间道路宽阔平整。

我们的采访车自由地穿梭在山坡新辟的道路上。

一位正在地间作业的村民说出他的感觉:开发最大的好处还是交通。以前坡地上不通路,化肥、农药、种子拉不进来;种出来粮食,也运不出去。现在道路通到地头,咱们运肥方便多了。

有人算了一笔细账:开发前,项目区土地的承包款每亩只有50元~60元,开发后承包款达每亩150元~200元,好的地块每亩已超过500元。

良好的耕作条件保证了粮食作物的稳产高产,更为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2009年底完工的黄泽明山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1312亩,发展高效农业。那里原先种植的是绿茶等大众茶,每亩收入一千元左右。地块改造后,现在选种乌牛早、龙井43号、白茶等六七个名优茶种,今年育龄小苗茶每亩收入2000多元;3~5年后,亩均收入可超万元。

茶农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随着这2万多亩新造耕地投入使用,将有越来越多的嵊州人尝到高效农业的“头口水”。

事实上,嵊州没有在3年完成垦造耕地2万亩的目标面前停步。嵊州市国土资源局沈华祥局长告诉记者,嵊州今年还将完成新造耕地2000亩。

婺源的茶叶共享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