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字,解了品牌之困
2021-03-03 10:38:10热度:166°C
2021-03-03 10:38:10热度:166°C
中国茶网资讯:“绿杨春”和“绿杨春茶”,对仪征1万多户茶农而言,这多出的一个“茶”字,在今春解了他们3万多亩茶叶的品牌之困。
“今年气候好,茶叶品质比去年好多了,特级茶和一级茶只能用我们仪征茶叶协会‘绿杨春茶’的礼盒包装,最低限价1200元/斤和800元/斤,不还价。”4月10日,在仪征青山镇跃进村的白沙玉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傅强向前来买茶叶的熟客介绍新茶行情。
虽然口气很硬,但傅强还是小心留意客人的反应。“你看,我们仪征‘绿杨春茶’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今年只有这样的包装才能确信为正品,从原料质量到加工品质都有保障。”
最终,客人丢下2400元,带走了两斤春茶。
“从今年开始,仪征18家规模较大的茶场和合作社,在茶叶协会组织下,开始以仪征‘绿杨春茶’这个新面目亮相,统一外观包装、质量标准、生产流程,还限定了底价,目的就是把市场规范起来。”作为发起人之一,傅强认真遵守着这些规范。可他绕不过客人的疑问:为什么守着地产茶名牌“绿杨春”不用,却另辟蹊径申报仪征“绿杨春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这也是无奈之举啊。”仪征茶叶协会负责人夏官举告诉记者,虽然仪征生产了扬州近90%的茶叶,其中的90%又是以“绿杨春”工艺制成,但“绿杨春”这个商标属于扬州林业局,虽经多次协商,双方在商标使用模式上一直存在分歧,仪征大部分茶场用的虽是“绿杨春”牌子,但一直处于合理不合法的被动局面。市场上,很多不生产茶叶的经销商趁机用外地茶叶冒充“绿杨春”。
这种现状逼得许多茶场纷纷注册品牌,以便销售自家产的好茶叶。小小仪征,一下子出现了“皓芸”、“捺山”、“白沙玉叶”、“登月”等30多个茶叶品牌,而一些次等茶叶趁乱打上“绿杨春”的牌子。
“看着‘绿杨春’这个牌子被浪费甚至糟蹋,仪征茶农最着急,因为我们是绿杨春的主产区。”2011年7月8日,仪征绿杨春茶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农业部网站的正式公示,给了仪征茶农和茶叶老板们莫大鼓励。
傅强说,公示那天起,我们就行动起来,通过茶叶协会,制定了仪征“绿杨春茶”的各种标准,今年开始以统一的质量、包装、价格展示出来。比如,我们要求特级“绿杨春茶”一芽的比例要超过70%,泡出来像一朵朵花绽放在杯子里,口味、观感都是一绝。
“如果协会里有人压低价格,以次充好呢?”记者问。
“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但协会专门成立了质量监督组、市场暗访组,一旦发现有人故意压价、以次充好,就会立刻取消其使用官方认证包装的资格。协会给每个茶场分发的包装盒也是根据产量核定的,有一家茶场申请2000套包装,协会论证后认为产能不足,最后只给了800套。”傅强对监管体系很有信心。
实施标准化还只是第一年,但作为茶叶生产链条下游的茶农已经感受到变化。“以前茶场老板互相压价,我们鲜叶的价格也卖不上去。今年价格稳定了,鲜叶收购价最高已达到105元/斤,采一天茶能收入500多元。”青山镇茶农李林告诉记者。
在登月茶场夏官举办公室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一叠申请表。“这是仪征几家茶场的申请,希望加入到协会中,共享仪征绿杨春茶这个官方认证。到明年,估计90%以上的仪征茶叶产能都将纳入规范,共享同一个地理标志。”
“虽然仪征茶农用一个‘茶’字解了商标之困,但我总觉得这个困解得很尴尬——绿杨春这么好的一个商标,原产地的茶农却不得不绕行,而它的持有者还是我们的政府部门。从‘安吉白茶’、‘安溪铁观音’的成功经验看,只有一张面孔对外,才能让市场真正接受仪征茶。”扬州大学植保学院专家孙鹏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一杯绿意沁人的绿杨春茶,让人欣喜之余几多反思。这多出的一个“茶”字,充满机智,又有些许无奈。
压缩茶叶茶叶兰贵人上一篇 : 茶叶标准顶牛:“国标”PK“欧标”
下一篇 : 广西陆川大山茶茶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