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绿色兴茶 提升茶叶质量
2021-03-02 19:08:17热度:150°C
2021-03-02 19:08:17热度:150°C
中国茶网资讯:国饮源自自然,唯有绿色芬芳才能让其回味无穷。
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产茶区,泉州从政府到企业再到茶农,都在努力探索一条绿色兴茶的道路。
最近,记者前往安溪调查发现,茶商在收购茶叶时,“好喝”与“干净”,已经同样被列为第一要素。茶商纷纷制订近乎严苛的标准,且不说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等大企业,就算是中小企业收购上来的茶叶都严格送检,安溪检测完,有的还送到上海、杭州去检测。只要抽检不合格,整批全部退货。
“茶商、茶农对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安溪县副县长王金章这样表达“茶人”的心情。
对于茶商的要求,茶农们并未表现出不解,有的茶农拍着胸脯说:“茶叶如果不合格,卖100元,倒赔你1000元!”
经过检测,今年,泉州绝大部分茶是合格的,安全的。
从产品质量到经营意识的整体提升,反映出泉州、安溪两级政府为促进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已彰显效果。
在泉州,茶产业一年的产值100多亿元,涉茶人口近百万,茶产业是泉州农业的主要产业、民生产业,茶叶质量安全则是茶产业的生命线。
政府主导,推广生态茶园,建立绿色防控;企业行动,企业自建茶叶基地,通过溯源管理体系管控外购原料,鼓励让茶农入股合作社……我市茶产业出现了许多成功的经营之道。
一项覆盖面更广的计划——“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正在力推,该运作模式将成为未来茶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这种模式下,“茶农、合作社、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几十万茶农成为茶叶质量安全的直接利益攸关方,他们将会把维护茶叶质量安全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生产出高品质、安全的茶叶。
政府措施生物链+绿色防控维护茶的纯净茶叶质量安全,最核心的就是农残问题。怎么做出“干净茶”?安溪走出了一条推广生态茶园,建立绿色防控的新路子。
生态茶园的建设,是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
“这种茶园能够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很多害虫会被克星吃掉,农药使用少。”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举例说,“七星瓢虫会吃螨类害虫,蜘蛛结网也可以捕杀害虫”。不仅如此,生态茶园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根据测算,采用立体茶园种植出来的茶叶质量更好,茶叶价格平均提高20—30元,茶园生产成本明显降低,节约化肥成本30%,降低用药成本40%。从2005年开始,安溪县就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目前安溪县已建设生态茶园24.5万亩。以后,每年还将建设4万亩。
除此之外,安溪还着力推广绿色防控。绿色防控就是引入斜纹夜蛾诱捕器、太阳能灭虫器、有色诱虫板等先进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来防治茶叶病虫害。太阳能灭虫器,采用弱光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针对害虫的趋光性及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利用最佳波长及光波共振原理诱杀电杀,有“不用农药的杀虫武器”之称。斜纹夜蛾诱捕器采用的是昆虫性诱技术,利用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昆虫信息素,将模拟自然界昆虫性信息素的性诱剂,通过释放器放到田间,来诱杀异性害虫。而有色诱虫板则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光性,诱杀害虫。
此外,安溪加大茶叶质量检测的力度,目前该县有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和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福建)两个国家级茶叶质量检测机构。
新的探索力推“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模式泉州的监管部门和茶企都在积极采用多种措施,提升茶叶质量。如何对散户形成有效监管,改变部分散户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经营方式,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泉州、安溪两级政府正在力推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的经济制度客观上造成了大部分茶园分散在茶农手中,茶园管理较零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自建基地,自产自销,往往难以满足市场要求。因此,把茶农的茶园整合起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合作社正是整合零散茶园的利器。
据安溪县副县长王金章介绍,自2006年3月成立该县第一家专业合作社—长坑珍田茶叶合作社至今,已组建茶叶合作社449家,总产值12亿元以上,受益茶园达到40万亩。“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的运作模式有利于真正发挥这些合作社的作用,弥补其短板,让茶农受益,自觉纳入合作社管控。
在这种模式下,组织形式是由茶农的自有茶园加入或租组建合作社,企业入股合作社,按照专业分工和协作的组织模式,从农业化的组织模式向工业化组织模式转变。如此一来,茶园可以成片统一改造,病虫害可以统一防控。经营形式是按照股份制经营模式,以市场为中心,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按照股份制企业的标准运营管理。龙头企业的优势在于有很多营销网点,而且对市场有较科学的分析和研判,可以生产出适销的产品,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如此一来,“茶农、合作社、公司的利益被捆绑在一起。”茶叶在种植、初制、精制等环节上都可以得到控制,茶企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安全原料;茶农可以增收。而作为政府部门,则重点监控这些茶企,奖优罚劣,淘汰质量差的茶企,茶叶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茶企模式为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安溪茶企积极探索,已形成几种成功模式。
■自建基地模式:目前,安溪许多茶企,诸如八马、中闽魏氏、富源名茶、五峰山生态茶园等都建有生产基地。企业直接派人员管理,这些生产基地可以100%的按公司要求进行控制,保证产品安全。
■协议外购模式:八马、中闽魏氏、富源名茶等茶企部分茶叶需通过合作基地、协议基地采购,这些基地都接受茶企技术指导和约束,它们生产的茶叶要先送国家检测机关进行检测,100%合格后才能收购。八马还建立溯源管理体系,每泡茶叶在哪个基地生产,由哪个茶农生产都可查询。而中闽魏氏则是与产茶大户和信誉良好的茶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毛茶供应商约定,凡是检测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价格提升20%—40%;如果质量安全检测不合格,则全部退货,通过这样对原料供应商的激励与约束来控制每个环节的原料安全。
■华虹模式:由5—15户茶农自愿结合成一个小组,以小组的名义集体和华虹茶业公司签约,肥料等都由公司以批发价提供,指导茶农科学使用,小组内部茶农间相互监督该组其他成员的茶叶种植,最终达到整个基地生产的茶叶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
■举源模式:让茶农入股合作社,同时为茶农提供工作岗位。举源合作社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作社“三巨头”的精细分工,陈炳怀为管理茶园带头人,刘金龙为管理生产制作带头人,陈传溪为主负责营销,三个能人带动专业分工队伍,每支队伍有一二十人不等。这就确保茶叶源头安全、茶叶质量好,销路畅,利润高,茶农得到实惠,更乐意加入合作社。
■德峰模式:“德峰模式”是针对安溪老茶区而提出的发展模式。老茶园改造可总结为“三改三保三十年”。
三改,就是改园、改种、改土。改园是指从分散耕作变成连片集中;改种是指从色种茶变成红心歪尾纯正铁观音;改土是指深耕翻土,提高土壤肥力。三保,就是保土、保水、保肥。保土是指在茶园周边种植树木,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剂;保水是指配套建设茶园灌溉设施;保肥是指施用内蒙古羊粪肥和有机肥。三十年,就是老茶园改造,两年后收回成本,三年后经济效益明显。通过科学管理,特别是提倡有机生产,茶园至少三十年不用再改造。
■祥华茶厂模式:祥华传家茶叶合作社依托祥华乡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
“农民关心的是马上可以兑现的利益。”怎么才能把农民吸纳到合作社来?茶厂负责人陈传家说,祥华茶厂与成员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增加茶农收入,解决茶农后顾之忧。参加合作社的茶农要接受茶厂管理。祥华茶厂从合作社成员抽出15人组成专业防治队,承担全社茶园的病虫防治任务,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指导。
■石龙山模式:石龙山模式尚略显粗糙和简单。目前,石龙山合作社社员或以茶园入股,或以货币入股。合作社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收购其部分茶青,并通过收购茶青控制茶农规范制茶。
现阶段,通过农药防治病虫害仍是主要手段之一。如何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在安溪,农药已经实行政府专营。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有关负责人说,安溪县在全国首创了“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全县有405个农资经营网点,凡是进入安溪的农药都要经过农业部门批准,禁用高毒剧毒农药;实行农药招标制度,集中采购优质、经济、低毒的农药;只有凭借农技站颁发的农户农资购买卡才能到售卖点购买农药,买药有据可查;在使用过程中,督查人员还会经常下乡巡查,私自使用违禁农药将受严惩。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郑国建表示,我国的茶叶农残标准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要求,与印度、斯里兰卡等主要茶叶生产国相当,比欧盟、日本宽松;欧盟出于贸易保护需要,茶叶标准最苛刻。中国标准总体上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符合标准的茶叶合格,安全。
消费者每人每日的茶叶食用量很少,大部分人每天的消费量不超过10克,全国人均每天只消费2克左右。茶叶产品从总体上说,其农药、重金属和稀土含量很低。这些污染物绝大部分难溶于水,茶叶中含有的绝大部分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01g/L;茶叶冲泡时,只有极少量农残会进入茶汤之中。茶叶中铅的浸出率也很低,基本不会进入茶汤之中。茶叶中稀土的浸出率相对较高一些,但与人体每天允许摄入量相比也是很低的。
茶叶蛋痛风吉安茶叶店上一篇 : 梧州茶厂“三鹤”品牌价值近1.5亿元
下一篇 :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到金洲茶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