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玉露”品牌打造之路
2021-03-02 18:44:42热度:171°C
2021-03-02 18:44:42热度:171°C
中国茶网湖北站讯:近日,记者从湖北省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了解到,该协会已经成功注册“恩施玉露”商标。这表示,持续4年之久的“恩施玉露”商标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2007年,恩施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茶叶品牌,将“恩施玉露”茶叶作为恩施市的“名片”来打造。4年来,“恩施玉露”快速发展,至2012年,其品牌价值达5亿元。也就是这4年,围绕商标权,涉及各方展开了一场角力。
“4年苦争,就为这个本本(商标证书)。”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秘书长苏学章感慨万千。
“恩施玉露”品牌令人羡慕苏学章介绍,“恩施玉露”是指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及五峰山出产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产品不但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且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
2007年,恩施市委、市政府将“恩施玉露”与“恩施大峡谷”、“土家女儿会”一道作为恩施市的3张“名片”,举全市之力倾力打造,并开始通过协会运作、龙头带动、分步实施,将“恩施玉露”品牌做强、做大、做实。
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恩施玉露”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恩施玉露》省级地方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恩施玉露”获得QS质量安全认证,“恩施玉露”被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州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恩施玉露”茶叶品牌建设的意见,决定从加大基地建设支持力度、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力度、科技开发支持力度、市场开发支持力度、品牌规范管理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文化宣传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等8个方面,支持恩施市将“恩施玉露”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以此带动全州茶叶产业发展。
经过全州上下、政府与企业共同打造,“恩施玉露”已成为让茶界注目的品牌,2011年产量达到460吨以上,产值达到1.52亿元。“恩施玉露”品牌价值达到4.06亿元,并获得“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发展力品牌”称号。
“恩施玉露”的发展成果,让人羡慕,麻烦事也接踵而至。重庆、湖南两地企业,不约而同地向恩施市发起“恩施玉露”商标之争。
商标之争4年终有果2007年,恩施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恩施玉露”品牌的同时,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便积极申报“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2008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申请。而近邻重庆市的一家公司同时提出注册申请,恩施市提出异议,并多方举证,这家公司的注册申请被驳回。
随后,“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被商标局初审公告。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恩施玉露”证明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注册公告期间,2009年8月,湖南省岳阳市一家茶厂又对“恩施玉露”商标注册提出异议。2009年9月,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对此进行答辩。半年之后,这家茶厂的异议被驳回。
2010年3月,正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决定注册“恩施玉露”商标时,长沙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岳阳市一家茶厂将“玉露”商标转让给该公司)随后又提出复审,恩施市迅速行动,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及时提交了相关材料,向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报告,并提出“玉露”作为通用名称,不能注册为商标,请求国家工商总局撤销该商标。
2012年3月,历时近两年的异议复审终于结束。
“一般商标注册所有花费算起来最多也就10万元左右,而‘恩施玉露’却花了100多万元。”苏学章给记者介绍,为争取“恩施玉露”商标,所付出的代价很大。
趁热打铁谋茶业发展在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恩施玉露”无疑将担当品牌复兴的重担。为了这个品牌,恩施市委、政府早就下决心要成功注册“恩施玉露”商标。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25.18万亩,投产园面积18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0.47万亩。2012年,全市春茶产量达6700吨,产值6.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5.9%、6.1%。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43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2家、州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把‘恩施玉露’打造成着名商标。”拿着商标证书的苏学章如释重负,谋划起“恩施玉露”未来的发展。
苏学章表示,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作为“恩施玉露”商标的持有单位,将加强对商标使用的管理,建立许可制度,更好地维护茶叶产业发展。
据了解,恩施市已将打造“恩施玉露”名片作为全州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点工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对外宣传,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益。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攻克栽培、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技术难题,力争把“恩施玉露”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和着名商标。同时,还将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发展转型,从原来的面积产量扩张向品质效益提高转型,从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方向转型,从粗放生产向安全生产转型,从小农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转型,从生产春茶向春夏秋茶都生产转型,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从单一的茶叶经济向与茶文化、茶旅游结合转型。
今后,该市将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金,以芭蕉、盛家坝、白果、龙凤、屯堡、白杨坪、太阳河、崔家坝、三岔、沙地等10个乡镇为核心区域,稳步扩展茶叶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茶叶总面积将达到40万亩。
新竹茶叶茶叶研究上一篇 : 广西融安县:“立秋”节气
下一篇 : 山东省首家3A级茶文化景区落户青岛李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