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行业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腾飞?
2021-03-02 18:26:11热度:159°C
2021-03-02 18:26:11热度:159°C
中国茶网资讯:茶叶,曾经穿越了崎岖的茶马古道到达印度、红海;也曾经打通了河西走廊、戈壁大漠到达欧洲;然而,在交通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茶叶足足用了20年的时间才与A股市场结下姻缘。
近日,峨眉山A (00088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宣布将募资6亿,拿出其中1.9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实施“峨眉雪芽”项目。而此前给康师傅等饮料公司提供茶粉的深深宝,也在近期调整募资投向,悄然向上游拓展,意图做大茶叶产业。
今年6月7日更有福建安溪铁观音发布IPO预披露文件。
“这一两年来,我觉得茶叶企业上市、在资本市场做大的时机在慢慢成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A股求茶若渴
朱启忠是茶叶行业中较早打算把企业做到上市的老板。身为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2007年底时曾打算,第二年推动公司在A股上市,募资10亿。
“我们没能成功,当时是碰到了一些偶然性因素——金融危机以及普洱茶的泡沫破灭。”朱启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朱启忠说这两年他主要把精力放在内部管理上,“慢慢做,急不得了。”
可这一慢,对中国A股市场而言,就又留下了长达4年的茶叶公司上市空白。
其实,在此之前的2006年,峨眉山A就已涉足茶叶,但由于该业务规模极小,几乎没有投资者知道以旅游为主的峨眉山A有茶叶业务,以至于“求茶若渴”的投资者把只是与茶叶沾点边的深深宝A (000019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勉强当作“茶叶第一股”。
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A股市场的“茶叶荒”。就茶叶行业发展现状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一位在新财富屡屡获奖的食品饮料分析师,但对方的回答却是“茶叶?还没研究过,如果有上市公司,我们会研究。”
“对于茶产业的上市,政策上应该是没什么限制的。”深圳一位负责IPO业务的投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只要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合规透明了,就没什么问题。“如果企业只做终端的销售、商贸,风险可能大一些,最好是上游原材料也能控制。但这也不是大问题。”
茶企上市公司少,朱启忠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的原因是:“并不是审批上有多难,关键是产业的问题,茶叶公司规模总体都太小了。”
据了解,朱启忠的龙生茶叶现营收1亿,在当地算最大的。安溪铁观音这家在筹划上市的公司,2009年的茶叶销量仅占全国的0.047%。
龙生茶叶现在主要是做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一些加工。“中国的茶叶公司要不就只有上游原料,要不就只有终端,控制产品质量的能力差。”朱启忠说。
茶叶行业资深策划人士黄文阳对证券时报记者举出了一组数字:广义地算,茶叶市场全国可能有一两千亿的市场,但是茶企规模最大的也就十几亿,中国8万家茶叶公司,90%都是农民办起来的。
IPO破冰
“资本凹地。”王庆对茶叶行业如此概括。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历史上千年的行业,发展至今仍然是孝散、乱,颇让人意外。
“茶叶以品种及产地分类,中国茶叶品种上千,品质更是千差万别。茶叶种植又受到地域限制,产量也随之受到限制。”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对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在这样的特点下,大的企业介入就有很大困难,小的企业发展也较慢。
此外,茶叶行业工业化起步比较晚,行业的整合还在较低水平,主要是之前的管制太多。“应该是管制最严的行业之一。”朱启忠介绍,“直到1993年左右才从国营统一经营放开,但放开后,茶行业又经历了行业泡沫、农药残留等一些黑天鹅事件,步履蹒跚。”
对于近年来茶行业发展现状,张黎明向记者介绍说,这些年,茶叶产量保持5%左右的稳步增长,行业本身的增速并不快。
用王庆的话说则是,这些年茶行业发展很稳,但难以带来暴利,于是难以达到资本高回报的要求,因此上市公司较少涉足。而行业内的茶叶公司大多数是由茶农的茶厂变身而来,管理不规范、早期的资本规模也难以达到上市要求,所以能上市的也较少。
据业内人士概括,2000年以前,茶行业发展速度远逊于其他行业,甚至出现了大幅倒退;2000年后,行业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但由于基础太差,仍需时间来等待行业里龙头企业的崛起。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浙江绿洲股份两家公司上市搁浅后,茶企上市就搁置了十多年。
直到2007年,云南的茶叶公司突然发力,龙生茶业、下关沱茶集团和庆沣祥茶业齐刷刷3家茶企进入上市辅导期,并有云南普洱茶集团、大益集团、龙润集团等普洱茶生产企业,着手筹备上市。
可惜的是,云南这几家公司的上市梦都未成真。
“2007年前后,想上市的茶叶公司的确比较多,形成了一阵风,主要是些普洱茶茶企。但当时正碰到普洱茶泡沫破灭,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成功。”王庆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近年很多茶叶公司不断被报道有上市打算,最终却无一在A股上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公司只是把上市当作对外界宣传的一种手段,其财务、管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上市要求。
目前,中国两家实现上市的茶叶公司都在香港。其中,龙润茶(02898.HK)是2009年借壳龙发制药上市,而真正以茶叶为主业在香港IPO上市的仅天福控股(06868.HK)一家,上市时间为2011年。
“香港上市的条件宽松,所以早期茶企上市都在香港。”王庆说。
而A股市场真正意义上的茶叶股,或许是今年6月7日发布IPO预披露文件,拟登陆深交所的福建安溪铁观音。
走向暴利
“茶企究竟赚不赚钱?”这是茶企上市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采访中,记者却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有人说行业盈利艰难,有人却说利润仅逊色于白酒。而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则是行业发展阶段不同,企业经营产品、环节不同所致。
即使是人人高呼暴利的白酒行业,内地一些城镇酿酒厂产的酒,单价也仅几元钱一斤,毛利并不高。
在黄文阳和王庆的眼里,茶叶都不是一个暴利行业。黄文阳说,大多数公司的利润只有10个点,“赚钱其实很难。”
这样的结论,显然是基于规模小的茶叶公司多是手工作坊的考虑。规模稍大一些,品牌成熟一些的公司盈利水平却会相对较高。
朱启忠告诉记者,自己的茶叶公司毛利大概25%,净利润有15%,做得好得话,毛利可能达到30%。
从香港上市的天福控股及龙润茶的盈利情况看,盈利水平则更高。根据天福控股年报,2008~2011年,其毛利率分别为44.9%、43.8%、55.3%和61.6%;龙润茶、安溪铁观音集团的毛利率水平近年也始终保持40%~50%之间。
不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茶企业看起来毛利率高,但不像烟、酒那样属于快速消费品,茶行业摊在渠道上的成本很大,总体来说,净利润水平是较低的。
资料显示,天福控股、龙润茶的净利润水平近年保持在15%~20%左右。尽管这个盈利水平比不上白酒行业,但显然也非常可观。当然,这个盈利水平,并不具备行业参考价值。能够获得高盈利,背后是这些企业自身塑造品牌、提供特色服务成功的结果。据了解,天福控股就在茶店中同时销售副食品,此外还经营一些由茶衍生而来的产品和服务。
从财务数字上看,大型茶企成长性明显。龙润茶2009年的营收仅1.6亿港元,2011年就达到了3.54亿港元。安溪铁观音的营收也从2009年的9097万元人民币增长到2011年的2.26亿元。
从茶叶公司陆续准备上市、已上市公司如峨眉山A、深深宝A纷纷加入茶叶大军等种种迹象,业内人士已经洞察到行业整合之风即将吹开。
茶行业资深营销人士史贤龙绘制了中国大多数“品类茶”整合后最终的品牌生态格局:1个全球化+全国化的超级品牌(年销量超10亿元),2个全国化的优秀品牌(年销量超5亿元),3~5个区域化(覆盖2个省区以上)品牌(年销量超1亿元)。
中国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预计,除酒之外,茶叶可能是下一个最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而且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做到世界知名的民族特色产品。
茶叶金属罐最火的茶叶上一篇 : 宜都市茶叶基地展开机械现场大比武
下一篇 : 喜迎“十八大” 茶叶科研机构开展党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