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茶出口曾居全省之冠,你怎么看?

2021-03-02 18:21:52热度:131°C

中国茶网资讯:《‘海上茶叶之路’申遗,厦门最有资格》、《安溪商曾垄断东南亚市场》……元芳,你怎么看?”连日来,关于“海上茶叶之路”起点的报道,引起了不少漳州网友、市民的热议。

不少市民认为,“海上茶叶之路”申遗,漳州虽不敢说最有资格,但在历史上,漳州也曾是茶叶出口的重要一环。

漳州历史悠久,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漳州茶史能够考据也自唐始。同样的,漳州茶出口的历史也很早,在明朝中叶甚至达到顶峰,因此,“海上茶叶之路”申遗,漳州不遑多让。昨日,记者走访漳州市多位茶文化专家,了解到漳州茶文化出口的相关历史。

[证据一]

漳州茶很早到了南洋

“所谓‘海上茶叶之路’,顾名思义,应该是指茶叶通过海路运往其他国家和地区,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欧洲。”国家一级评茶师、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务处处长蔡烈伟说,从我国茶叶出口的历史事实来看,茶叶是先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后来才到欧洲的。

史料记载,宋朝时茶叶经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沿海城市从海上传入南亚。到元、明以后,中国茶才经南亚地区传到西方的欧美国家。“海上茶叶之路”由此形成。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以南洋诸国为中介通往地中海和欧、非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发展繁荣起来,茶叶成为18世纪直至19世纪后期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于漳州来说,茶叶也早早漂洋过海到南洋。“明朝(1368年—1644年)中叶,漳州的茶叶就远销东南亚。”漳州市茶叶协会秘书长黄艺辉介绍。《海澄县志》也有记载,到了明末清初,龙溪县龙山、平和大峰山、南靖圭洋乡上洋茶已远销缅甸,平和的奇兰茶、海澄太武山茶、漳浦玳瑁山茶、龙溪北门茶也陆续兴起。

[证据二]

出口曾居全省之冠

“随着漳州茶业的不断发展,至明朝已呈现出繁盛的景象。茶农生产的茶叶不仅供民间自饮,而且漂洋过海。明中叶海澄月港已成为福建外贸大港。”黄艺辉说。

据了解,当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货物,虽然史书没有完整的记载,但是据万历三十七年,我国民间海外贸易开往日本商船的《装载货物清单》和《华夷通商考》中关于福建省输出海外的商品等有关记载来看,除了丝织品、陶瓷、糖、果品外,还有茶叶

《海澄县志》也记载,明朝中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300吨,居全省之冠。

“到了清末,漳州茶叶更加声誉鹊起。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号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开业。由于漳州毗邻茶叶需求量大的广东省,又靠近贸易港口城市厦门,茶叶内销出口具备良好的条件,因而贸易居全省之冠。”黄艺辉说。

黄艺辉介绍,当时漳州一些大茶庄不仅在漳州开业,而且在厦门设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当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国初期至抗日前夕为2000担至6000担。

[证据三]

乌龙茶工艺源于漳州

“乌龙茶采制技术精湛,尤以武夷、安溪地名重于世,然而很少人知道,其最早的制作技术却源于漳州。”漳州市芗城地方志委陈侨森认为,乌龙茶工艺源于漳州。

明末清初,漳州茶叶商在武夷经营茶业,使漳州的乌龙茶制作工艺传入武夷。安溪的乌龙茶制作技术则是学习武夷,故说乌龙茶的半发酵制法源自漳州。不过那时不是叫乌龙茶,漳州茶商标名“漳芽、漳片”,《武夷山志》载有“小种、花香、工夫、松萝诸名”。当然乌龙茶工艺的“发明”不是偶然,而是漳州人讲究品茶、精心研制,逐渐改进的结果。

陈侨森说,从明末清初释超全(俗名阮旻锡)所作的《武夷茶歌》及《安溪茶歌》可看出漳州乌龙茶工艺的外传。从《武夷茶歌》中的“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各异”和《安溪茶歌》中的“迩来武夷漳人制”可以看出,当时武夷岩茶制作技术是仿效漳州,也可能是漳州茶商到武夷山利用当地茶叶原料加工乌龙茶,客观上向当地传播了乌龙茶制作工艺。同时也可以说,漳州制茶工艺传入武夷山的时间至少在阮旻锡作《武夷茶歌》之前,即1670年前,距今已有300多年了。

《武夷茶歌》较详细地介绍了武夷岩茶的细腻“工夫”。《安溪茶歌》则进一步介绍这技术的传统,歌中说“武夷(茶叶)漳人制”,并且说“溪茶遂仿岩茶样”,这无疑证明安溪茶的制作技艺是效法武夷岩茶。今人陈彬藩先生、倪郑重先生都确认了这一点。

潢川茶叶茶叶与睡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