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泊洱 走在茶产业标准化的路上

2021-03-02 18:06:17热度:128°C

中国茶网资讯:红茶绿茶乌龙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饮料行业,普洱茶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路,从最初的茶叶提取技术,到茶饮料领域的行业标准,帝泊洱生物茶,一直都走在行业的前端。

中国7万个茶厂不敌一个立顿

记者: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茶产业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您能否介绍一些目前中国茶产业的现状?

李长文:茶叶种植和制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拥有悠久的产业文化。中国作为世界的种茶大国、茶消费大国,但并不是茶业强国。中国茶产业具有农业特性和文化特性,目前我国茶叶经营组织结构分散,制茶厂多而分散,规模较小,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传统,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茶品牌,“有名无姓”是中国茶的现状。2008年年底一篇文章《中国7万个茶厂不敌一个立顿》,引发人们对中国茶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

另外,中国茶产业难以做强做大的原因主要是标准缺失和科技投入不大。以英国为例,其本来不产茶,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收购茶,而英国在茶的收购、制作过程、销售等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其茶品质未必最好,但标准完善,全球任何地方的产品冲泡出的茶味道是一样的。而中国茶则体现个性化,目前也尚未形成茶产业的统一标准。举例来说,龙井茶在杭州的产地就有5个,相同的茶种不同的产地其产品各有特点,同一个品类的茶尚无统一标准。

茶饮料有取代碳酸饮料之势

记者:其实,现在市场上经常见到的茶饮料品牌及种类还是比较多的,众多茶饮料之间有何异同?天士力进入茶饮料行业,有何优势?

李长文:近年来我国茶加工制品市场越来越大,茶饮料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大有取代碳酸饮料的趋势。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液体产品几乎都是用茶做原料,加以糖、酸、添加剂等制成的调味茶,属于茶饮料的范畴。而帝泊洱的特点则是做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速溶茶。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公司拥有自己明显的优势,天士力本身便是现代中药企业,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有完善的提取技术和设备。在帝泊洱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水作为溶媒,经过分离、浓缩、喷干形成粉末,原料唯一,除了纯茶,没有其他。

提取过程完全等同于冲泡茶叶

记者:目前,食品行业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公司是如何保证产品安全的?

李长文:帝泊洱产品的提取过程完全等同于人们对茶叶的冲泡过程,即只用水作为溶液,加热后,将茶叶中水溶性的物质进行提取。我们现在采用的提取工艺是动态逆流提取,物体经过6个罐体组合中的物料进行循环提取,可以最大限度将茶叶中的可溶物质进行提取,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溶媒。

茶叶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在提取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因为产品最终以水为溶液,而非水溶性物质应用酒精提取,提取出的物质为脂溶性物质,使用时加入水,一方面造成商品冲泡时的浑浊,另一方面,人体在吸收脂溶性物质时也比较困难,所以没有必要提取其中的脂溶性物质。另外,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均是水溶的,普洱茶主要成分为四大类,茶褐素、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其他还有一些茶氨酸类物质,基本都是溶于水的。

233种农残监测均未检出

记者:帝泊洱茶宣称是绿色健康饮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中,有哪些措施保证了产品是绿色健康的?

李长文:要保证产品绿色健康,就要做到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程监管,主要包括,原料来源方面,慎重选择茶叶栽培的环境,提高原料质量;在提取过程中,除了水,未添加任何其他试剂溶剂;从最终的产品来看,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已经进行了233种农残监测,均未检出,重金属含量也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三个方面均保证产品安全、健康。

普洱茶行业经历了两次技术革命,普洱茶原本无熟茶,1974-1979年,经过科学研究,发明了渥堆发酵技术,普洱熟茶生产在行业内推广。在此之前,普洱茶需要十几年时间才能转化成熟而适于饮用,而这项技术将普洱茶的发酵期缩短为40-60天,短时间内便完成了发酵,使普洱茶适合饮用。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发酵的微生物均来自物料带入的自然界的微生物,这个过程未经选择且无法控制,很难避免不安全的微生物进入,有些人对普洱茶的饮用也存在安全方面的担忧。针对这些不可控因素,帝泊洱公司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并确定了几种功能菌株,用人工手段使参与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可控。此外,之前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并不可控,每批产品之间的差别较大,现在利用新的验证及检测方法,将红外光谱仪、色差仪等引入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使发酵过程可以控制。

人物档案

李长文,男,1966年生,天津科技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天津天士力集团食品与保健品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天津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参加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参编着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负责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组织完成了“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研究”、“自动化普洱茶发酵设备及发酵技术研究”、“普洱茶珍红外光谱标准研究”、“色差技术在普洱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普洱茶品质评价模型建立”等研究项目20余项。

展 望

中国茶产业要做大做强,就要进行标准化工作,要有全国公认的分类标准。另外,只有增加投入,才能提升并保障这个产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应注重品牌建设。 李长文

最香的茶叶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