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茶叶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2021-03-01 17:37:30热度:163°C
2021-03-01 17:37:30热度:163°C
中国茶网资讯:茶叶是宜昌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宜昌茶业如何转型升级、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一、宜昌茶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05年,全市茶叶面积39.9万亩,产量16100吨。2012年,全市茶叶面积已达73万亩,茶叶产量达到5.25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7亿元,茶叶加工贸易综合产值60亿元。茶叶面积占全省(380万亩)21.1%、占全国(3169万亩)2.3%,产量占全省(19万吨)27.6%、占全国(162万吨)3.2%。面积和产量在全省的比重比恩施州分别少4个和1个百分点,全省居第二位。平均单产71.9公斤,高于全省48.6公斤、全国51.2公斤的平均水平,比规模第一的恩施州56公斤水平高15.9公斤。
2、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3家,获得QS认证的茶叶企业110家,延伸到茶园的加工车间877家,有6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百强企业,采花集团、萧氏集团、三峡茶城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茶叶清洁化、现代化加工走在全国前列。
3、产品创新取得突破。在传统绿茶、红茶的基础上,新开发出黑茶、砖茶、乌龙茶、松香茶等系列产品,及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等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4、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三峡茶城进入国家商务部重点联系的百家批发市场行列,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成为我市及区域性茶产品销售主要平台。高档茶叶主销省内、北京和上海,低档茶叶主销浙江、安徽和湖南,红茶主要通过安徽和广东出口。
5、品牌建设卓有成效。严抓基地认证、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走品牌农业之路。近年来,共获得省级名牌农产品15个、着名商标13个。全省茶叶三个中国驰名商标都在宜昌,“采花毛尖”、“萧氏茶叶”、“金香品雪”获得殊荣,邓村绿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采花毛尖获中国名牌农产品。龙头企业在外地设立了办事处和形象店,贴牌销售变为品牌销售,宜昌茶叶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6、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市有茶叶合作经济组织300余家,在茶园建设、生产管理、采摘加工、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品牌创建等方面为茶农和茶企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7、关联产业应运而生。宜昌茶文化、茶旅游、茶机械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全市茶馆茶楼近千家,五峰茶叶公园、邓村茶叶公园、远安鹿苑寺茶旅游景区已成为宜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峰茶叶机械产品行销全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宜昌茶叶生产虽然在全省有一些地位,但与国内茶业发达地区相比,跟百亿产业规划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区域发展差异大,单产水平总体低下。目前全市茶叶生产平均单产71.9公斤,而英山县达到128公斤,恩施州达到56公斤,纵横向比较发展差异明显。
2、标准茶园面积小,机械化生产程度低。
3、名优茶产品品牌偏多,低档茶产品开发不够,影响茶农增收。
4、科技人员严重匮乏,技术服务有些滞后。
5、农村季节性劳力紧缺,茶叶采摘成本大。
6、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专业化服务亟待加强。
三、推进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意见1、切实加强茶产业的领导。成立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工作专班人员和经费,一个产茶县要有一个办公室,一个产茶乡镇要有一个技术人员。切实解决有粮养兵,无粮打仗的问题。制定产业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系列化服务,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茶农持续增收。
2、加快标准茶园建设步伐。
3、着力搞好大宗茶产品开发。
4、大力发展专业服务组织。
5、成立产业协会打造集体品牌。成立茶叶产业协会,用“宜昌绿茶”来统一大宗茶的标准和品牌,解决宜昌大宗茶出省、出国无标生产、无牌销售的问题。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协会和合作社的形式延伸加工车间,保证质量,提高产量。由协会组织会员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开展国内外茶企业的交流合作,扩大宜昌茶叶知名度。要安排一定的市级财政资金用于“宜昌绿茶”集体品牌打造和市场开发。
6、建立专项融资平台,切实解决好中小茶叶企业流动资金问题。
7、加强农药监督管理,确保茶叶生产的安全。
饼状茶叶茶叶的利润有多大上一篇 : 峨眉山竹叶青春茶已开始陆续上市
下一篇 : 盐边国胜乡茶叶协会带领村民唱响国胜茶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