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茶“组合拳”助茶农“银行取款”
2021-03-01 16:56:36热度:117°C
2021-03-01 16:56:36热度:117°C
自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战略启动后,黔南吹响了“百万亩茶园向荒山进军”的号角。经5年奋斗,黔南州茶园从2007年的18.1万亩发展到目前的74.35万亩,产值从4.6亿元增加到12.66亿元。
今年,在跻身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13个园区中,黔南州以茶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占了3个,覆盖都匀、贵定、平塘3个县市十几个乡镇的20多万农民。无论是从发展规模、增收效益还是未来前景上看,黔南茶产业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之一。
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是都匀毛尖的主产区之一。1956年,团山茶农向毛泽东主席寄送茶叶,得到回信鼓励,不仅使都匀毛尖声名远播,而且极大地鼓舞了这里的种茶积极性。村支书张学红就是村里有名的“茶二代”,在黔南州启动实施“百万亩绿茶基地”以后,他家的茶园从2亩扩大到20亩,他还组织70多户村民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团山,种茶户每年茶青收入在6000元左右,加工户的收入2-10万元。团山村共有746户,全村茶园面积5000亩,茶叶使这个小山村快速致富,家家户户建起了一幢幢“茶楼”,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都匀螺蛳壳,摆忙乡境内建有十多家大型茶场。3月28日,记者在高寨水库茶场采访时看到,来自平塘、贵定、三都、惠水等周边县市的上千农民工,散落在一个个山头,在缭绕的云雾中抢着采摘春茶。来自三都县都江镇的苗族妇女潘季华说,他们村来了几十个人,每人每天可采两斤多茶青,每斤采工费80元,这样的采摘要持续一个月以上,每人每月可收入5000元。茶场负责人欧阳国祥向记者介绍,潘季华一行今年是第一次来茶场务工,如果是熟练工,每天一人可采摘3斤茶青,收入会更高。
黔南州茶办副主任李应祥介绍,黔南目前茶园面积74.35万亩,全州从事茶产业有33万人,随着全州茶园每年以10万亩的数额增加,未来两年可增加到40万人左右。2012年,都匀摆忙、贵定云雾、独山兔场等茶叶重点乡镇,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可以说,遍布全州的茶园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据了解,在黔南的360万农民中,除去外出务工、经商等,完全依附土地的农民约210万人。目前从事茶产业的33万人中,农民占据绝大多数,并且随着茶园的扩大还会不断增加。未来几年,包括3大茶产业园区在内的数十万农民,将达全州农民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他们同步小康的愿望,可以通过茶产业得以实现。
和团山村一样,都匀平浪、摆忙、甘塘等乡镇的茶园,都是“百里毛尖长廊”的一部分。而在全州12个县(市)中,除贵定县保留了“五朝贡茶”云雾贡茶外,黔南整合了所有茶区的茶叶,统一规范化种植、生产、加工,统一“都匀毛尖”品牌外销,正如数百年前通过茶马古道出山一样,黔南茶形成了抱团闯市场的蔚然景观。
在确保品质上,都匀毛尖实行生物防治,严控农药、化肥的使用,夯实了“有机茶”、“生态茶”基础,在贵州乃至全国率先突破欧盟绿色壁垒进入欧美市场。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既重视名优绿茶的产量及质量,又重视大宗绿茶和夏秋茶的利用,都匀、瓮安、长顺等地大宗茶占总产量的60%以上,州内20余家企业开发了都匀红茶等产品。在加工方式上,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机制名优茶比重由2008年的5%提升到目前的18%。在品牌建设上,5年中都匀毛尖先后获得了“地理保护标志”,6个品牌达欧盟标准,手工制茶技术获得专利,并载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品牌宣传上,近年来黔南州在贵阳、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内外城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仅2012年就先后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茶事活动10余次,利用国内外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宣传黔南茶。
一系列“组合拳”的运用,使得都匀毛尖、云雾贡茶的销售市场不断拓展,销售网络遍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同时畅销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各国。被誉为“黔茶之魂”的都匀毛尖,成了引领黔茶出山的旗舰。
中国茶网资讯黄芪和茶叶乐活茶叶上一篇 : 金沙龙坝乡引资茶叶企业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下一篇 : 五峰县茶企不限量不限价敞开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