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机械生产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艰难之路

2021-03-01 16:49:46热度:189°C

2013年3月中旬,记者在贵州省各大区进行春茶产销调查采访中发现,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成为众多茶厂一致抱怨的对象。凤冈众一茶叶加工厂负责茶叶生产加工的牟小玲告诉记者:“茶叶机械的不稳定性是茶叶加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茶机的不稳定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杀青机的温度控制较差,机器显示锅温是70度时,可能实际锅温已经超过120度;做行的机器压力调节不稳定;运输传送带有很多漏洞,茶叶很容易从这些缝隙中掉到地上。这些不稳定的机械,让很多茶叶加工新手吃尽了苦头。记者先后走访了石阡、印江、湄潭、余庆等产茶地,茶机设备都呈现出不稳定的情况。

5月26日,作为中国科协年会的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的论文报告环节,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志禹作的《远红外茶叶杀青机和理条机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报记者就茶叶加工机械艰难的科技创新的之路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期引起业界的思考和关注。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2012年茶叶面积3200万亩,产量已达167万吨。作为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加工一直是茶叶生产的重中之重。然而,茶叶加工机械设备的生产却一直是粗放式的生产,茶机更新换代慢、加工性能不足、加工期间不稳定、费用高昂,正日益制约着中国的茶叶加工水平的提高。

“全国规模以上的茶叶机械生产企业500家都不到,其中很多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仿照工厂。”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志禹无奈的对记者说,这个数字与全国3000多万亩的茶园面积显然不成正比。茶叶机械革新速度慢、科技创新难成为当前中国茶叶机械生产的现状。

价格战与粗放式生产

如果你请一位茶叶专家给你一个购买茶叶机械的建议,他一定会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国产茶机,机器技术陈旧、加工性能不稳定,但是价格便宜;二是国外产的茶机,相对来说价格要高出两三倍,但是茶机的精细化程度非常高,智能、节能,稳定性很好。

这就是中国茶叶机械生产企业在行业内的刻板印象。

茶机生产厂家一直以来没有把重点放在机器的创新和发明上,没有办法从机器的精细程度上与国外的茶机竞争,便把茶机的营销点放在了低廉的价格之上。

为了节约成本,降低茶机的销售价格,茶机生产厂家招收的技术人员几乎都是纯工科生,他们精通机械制造,可以对每一颗螺丝的直径和位置进行精确的计算。但是这一部分技术人员大多不懂茶叶,他们可能连茶叶的栽培过程和生产过程都没有直观的了解,只是凭借厂家给出的图纸进行机械的制造。

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国产茶机在选择机器的原料时使用的都是一般的钢板,在进行初步的计算过后,一块块钢板经过电焊的焊接,连在一起,就成为一台茶叶机械设备。这样的茶机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大部分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用最简单的工艺、最便宜的原材料进行茶机生产,势必会带来实际使用过程中一系列问题。而焊接在一起的机器如果一旦出现损害除了更换机器,别无它法。

低廉的价格和粗放式的生产日益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让生产厂家几乎不投入科研力量,一旦有新产品出现的时候,买一台样机研究之后,简单的模仿便成为新的茶叶机械。最终加工企业买到的只是形似产品而已。

科研人才的缺失

任何科技的创新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力量,在茶叶机械化领域也是如此。然而缺乏科研人才,正是当前茶机创新领域面临的难题之一。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之中,开设茶叶机械专业的大学不到10所,这其中部分学校都只有一个专业方向,而不是单独开设。“我的老师说这个专业8年来,他只招到我这一个学生。”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宋志禹研究员告诉记者,茶叶机械需要综合的知识结构,大量的田间试验、工厂试验,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这一专业。

而从这一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没有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选择了更为现代化、都市化的职业。

科研人才的缺口一直得不到满足,让国内的很多科研机构不得不中断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加减缓了茶叶机械化科技创新的脚步。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

宋志禹说,在茶机界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一个工程师就可以开办一个茶机厂。”这句话当然只是一个行业内的玩笑,但国产茶机原理简单却是业内公认的。

  “行业不规范,让很多小的厂家依靠仿照就能生产机器。”宋志禹说正是因为国内的茶机科技含量少,让小厂家有空子可钻。而很多科研机构和厂家却因为科研投入成本大,回报少而放弃了对茶机的研究。

在杭州一家茶叶生产企业由于自身实际需要,研发出一种新型扁茶机,对于扁形茶的做型工艺有很大提高,反响非常好。然而产品问世后不过短短数月,很多茶机厂都推出了类似的茶机,只是名称略有改变,工艺上稍有区别。这样快速的仿造速度让开发茶机的企业失去了信心。

这同时也反应出国内茶机生产企业的矛盾:加工厂由于传统名优茶的制作习惯,往往加工时间短,对茶叶加工设备的需求是越简单越好,而原理简单的机器又最容易被别的工厂所仿制。“说到底,这还是与国内茶产业的传统名优茶加工习惯有关,很多茶厂自身也没有转变观念,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是他们的追求。”宋志禹说。

茶行业传统工艺与茶机创新

中国茶产业源远流长,很多历史名茶在创制之初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工艺技术,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名茶的加工依然在半手工与半机器之间徘徊,很多名茶的加工依旧只是利用了最简单的加工机器,甚至有的专家抗拒使用新型的加工机器,认为破坏了茶叶的传统工艺。

在滚筒杀青机刚刚面世之时,引来了很多专家的非议。由于滚筒自身的设计缺陷,在杀青过程中水汽的挥发相对较慢,不如传统手工锅炒时干燥,以至于很多专家在审评茶叶时,一听说杀青采用的是滚筒杀青机,就在审评表上注明有熟闷味,以此抵制滚筒杀青机的使用。

类似的故事在每一次科技创新之时都会出现,然而在茶叶行业似乎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我们也研发出了许多新型的茶叶加工机器,但是行业不采用。”宋志禹说,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研发积极性。例如曾经研发的一种新型的连续式茶叶揉捻机,得不到业内的肯定,最后没有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现在大多数加工厂使用的揉捻机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研发出来的磨盘式揉捻机。

记者手记

茶叶加工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好的茶叶产品,在注重茶青质量的同时,茶叶加工更是其成为好产品的关键要素。

茶叶机械化的科技研究,对于整个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志禹研究员在采访最后告诉记者,2014年国家科技部将启动茶叶智能化、节能化采摘关键技术的研究。这是国家科技部首次针对茶叶机械化启动的项目。

随着劳动力的流失,劳动密集型的茶产业势必要借助科技、借助机器开展茶叶栽培、管理、采摘、加工等工作,茶叶机械化的研究在那时将显现出更为重要的力量。我们期待着智能化、节能化茶叶机械的问世,也期待着茶叶机械生产厂家的转型升级,从科学技术创新中寻找更多的商机,开发出新的科技含量高的精密茶机,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茶网资讯快递寄茶叶茶叶一般保质期多久

相关文章